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树突状细胞与宫颈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位。研究证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主要危险因素。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最有潜力、功能最强大、惟一能激活原始T细胞的抗原递呈细胞(APC),能够有效引发一系列抗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研究进展,以DC为基础的宫颈癌疫苗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就DC与宫颈癌免疫治疗之间的关系综述。  相似文献   
12.
巨大胎儿相关因素及对母儿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巨大胎儿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86例巨大儿孕妇及同期86例正常出生体重儿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产妇、糖尿病孕妇、过期妊娠及男胎孕妇发生巨大儿的几率大;当宫高+腹围>140 cm时,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胎儿双顶径大于等于9.5 cm,股骨长径≥7.5 cm时,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巨大儿组剖宫产率、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增高。结论:巨大胎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根据宫高、腹围、双顶径等多项指标预测巨大胎儿的发生,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避免巨大胎儿引起的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其发病原因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CIN分为3级,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宫颈浸润癌,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LEEP刀宫颈锥切术。术后HPV持续感染是CIN复发的主要原因。本文就40例合并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LEEP刀宫颈锥切术治疗,探讨锥切术后加用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 Gn RH- a)与达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疗效、副作用及 Gn RH- a短疗程低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36例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已行保守治疗性手术及半根治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Gn RH- a组 2 1例 ,每日用 Gn RH- a5 0μg皮下注射连用 12 w;达那唑组 15例 ,每日用达那唑 4 0 0 mg口服连用 12 w,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副反应及 2 4 w后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 ,Gn RH- a组和达那唑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 90 .5 % ,86 .7%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2 4 w复发率分别为 2 0 .0 % ,37.5 %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与达那唑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均有较好疗效 ,停药后复发率较高 ,Gn RH- a副反应较达那唑轻 ,更易为患者接受。短疗程、低剂量应用 Gn RH- a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骨桥蛋白(OPN)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20例)和上皮性卵巢癌组织(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不同卵巢组织中OPN和CXCR4表达,分析不同临床特征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OPN蛋白和CXCR4蛋白表达率。结果: OPN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在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肿瘤组织表达率,不同分化程度(G1、G2和G3期)上皮性卵巢癌组织阳性表达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OP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组(P<0.05),在不同组织学分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卵巢黏液性囊腺癌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中OPN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XCR4在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均无阳性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CXCR4在上皮性卵巢癌不同病理分级(高分化G1、中分化G2和低分化G3)、不同临床分期(Ⅰ-Ⅱ期、Ⅲ-Ⅳ期)、不同组织学分型(浆液性囊腺癌、黏液性囊腺癌和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N和CXCR4在卵巢肿瘤 细胞中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具有一定关联,提示OPN和CXCR4表达通路可能成为卵巢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免疫治疗前后卵巢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并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DC-CIK治疗的40例卵巢癌患者,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前5 d及DC-CIK免疫治疗1个月后行凝血功能各指标及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比较卵巢癌患者DC-CIK免疫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结果:DC/CIK细胞回输后卵巢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从1063μg·L-1降至485μg·L-1,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降低10%,DC/CIK治疗前后D-二聚体和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Ⅳ期卵巢癌患者及>60岁卵巢癌患者中D-二聚体和FIB水平降低程度更为明显。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正常(<243μg·L-1)患者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DC-CIK免疫治疗可通过降低卵巢癌患者的D-二聚体及FIB水平,降低其静脉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紫杉醇在体外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阐明二甲双胍与紫杉醇的药物协同效应。方法:将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0.01、0.50、1.00、5.00和10.00 mmol·L-1)二甲双胍组和联合用药组(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及紫杉醇联合用药)。MTT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SKOV3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MTT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下SKOV3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药物作用48h后实验组SKOV3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同时细胞周期发生明显变化,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G0/G1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而 G2/M期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MTT法检测,1.00 mmol·L-1二甲双胍与紫杉醇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0.50 mmol·L-1二甲双胍与紫杉醇联合用药组(P<0.05);二甲双胍与紫杉醇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单独紫杉醇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细胞增殖,二甲双胍能够增强紫杉醇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二者具有药物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来那度胺在体内外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及其小鼠移植肿瘤的作用,阐明来那度胺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CCK法研究体外来那度胺及DMSO对SiHa细胞生长的影响。建立小鼠人宫颈癌SiHa移植模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只。实验组小鼠每日给予腹腔内注射来那度胺(50mg/kg),对照组小鼠每日给予腹腔内注射1%DMSO,共计21天。3周后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比较两组肿瘤组织体积,重量,病理组织学改变,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情况及两组小鼠肿瘤转移情况。结果来那度胺在体外对SiHa细胞生长无影响(P0.05);来那度胺可抑制小鼠移植肿瘤的生长,实验组小鼠移植肿瘤体积和重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鼠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小鼠出现肺转移灶,而实验组小鼠未见其它脏器肿瘤转移。结论来那度胺在体外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生长无影响,对小鼠SiHa细胞移植肿瘤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可减少移植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并对肿瘤的转移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宫颈癌Hela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二甲双胍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抗肿瘤作用以及二甲双胍联合卡铂是否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有协同作用。方法将宫颈癌Hel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0.01、0.5、1、5、10、20mmol/L)二甲双胍组,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并应用AO/EB染色和流式细胞仪研究二甲双胍的体外抗肿瘤机制;将1.0mmol/L及5.0mmol/L的二甲双胍与25mg/L、50mg/L的卡铂单一或联合作用宫颈癌Hela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OD值,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二甲双胍对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荧光显微镜下计数发现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宫颈癌Hela细胞24h后,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0.05),而以不同浓度(0、1、5mmol/L)二甲双胍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Hela细胞处于G0/G1期比例升高,S期细胞比例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联合卡铂对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具有协同作用,且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P0.05)。结论证实二甲双胍对体外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它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来实现的;二甲双胍与卡铂联合应用能够增强卡铂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腺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基因/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系统联合化疗药物拓扑替康(Topotecan)对卵巢癌细胞NuTu-19杀伤作用及自杀基因系统与化疗药物不同的给药次序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最佳方案。方法常规方法培养PA317/TK细胞、NuTu-19细胞;耐药集落形成法测定病毒滴度;自杀基因转导,PCR方法检测TK基因阳性克隆细胞;测定NuTu-tk细胞对GCV敏感性;建立动物模型:接种NuTu-19细胞及同时接种PA317/TK细胞和NuTu-19细胞的大鼠成瘤后应用化疗药物(Topotecan),GCV及GCV联合化疗药物,测量肿瘤大小并计算抑瘤率。结果经PCR检测证实PA317/TK已经导入NuTu-19中;GCV浓度在0.01-30时对NuTu–tk细胞均有明显的杀伤作用,GCV对NuTu–tk细胞的杀伤率与其浓度呈明显正相关(r=0.612,t=2.04,P〈0.01);大鼠接种肿瘤细胞后10-12天局部长出约0.4×0.5cm大小的肿瘤,然后局部逐渐呈膨胀性生长,质硬,活动,与腹壁不粘连,呈球形或椭圆形或多分叶状实体瘤,表面可见丰富皮下血管网;HSV-TK/GCV系统、Topotecan及HSV-TK/GCV联合Topotecan对大鼠皮下移植肿瘤有抑制作用;先给自杀基因组较先给化疗药物组疗效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SV-TK/GCV与拓扑替康联合杀伤卵巢癌细胞有协同作用;先用HSV-TK/GCV后用拓扑替康治疗效果最佳。自杀基因联合化疗治疗卵巢癌的动物实验研究为HSV-TK自杀基因系统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也为复发性、难治性卵巢癌患者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