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前瞻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我院产科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出生的所有活产早产儿进行研究,统计BPD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共有425例早产儿入组研究,其中男266例,女159例;胎龄(33.9±2.4)周(26~ 36周);出生体重(2038±660) g(770 ~3150 g),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85例,超低出生体重儿7例.发生BPD 45例,发生率10.6%,死亡(包括自动出院撤机后死亡)7例,BPD病死率15.6%.BPD患儿胎龄≤32周36例(80.0%),出生体重<1500 g 29例(64.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0周(OR =3.10)、出生体重<1500 g(OR=2.29)、感染性肺炎(OR =2.74)、动脉导管未闭(OR =2.12)、机械通气(OR =9.57)、H2受体抑制剂( OR=1.36)、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4周(OR=2.59)是BP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需要综合防治才能有效控制B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北海市售食品致病菌污染情况。方法按2010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要求的方法,采集13种食品检测8种目标菌。结果 100份样品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沙门菌4株、副溶血性弧菌3株。结论北海市售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致病菌污染,餐饮食品、动物性水产品和肉与肉制品可能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  相似文献   
63.
作为一种自然标记物,稳定同位素是物质来源解析的重要工具之一。与传统研究方法相比,稳定同位素技术方法安全、准确并且相对简单。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在滥用药物的来源解析中已发挥出了独特优势。本文简要介绍了稳定同位素技术的理论基础,着重阐述了该项技术在植源性毒品、传统合成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等的来源解析中的应用,并对稳定同位素在滥用药物来源解析中的应用前景做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咪唑斯汀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疗效,分析咪唑斯汀与血清白三烯的相关性。建立小鼠ACD疾病模型,观察咪唑斯汀在不同时间点对小鼠ACD炎症性肿胀的治疗作用;同时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白三烯C4(LTC4)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咪唑斯汀对小鼠ACD的炎症性肿胀具有显著迅速地抑制作用;而且其皮肤肿胀度与血清LTC4水平呈正相关。咪唑斯汀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5-脂氧合酶的活性,继而阻止白三烯的产生而发挥其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联合安神定志汤与单用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62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齐拉西酮联合安神定志汤)32例和对照组(齐拉西酮)30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综合量表( PANSS)进行疗效评定,采用副应量表( TESS)评定临床安全性,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8、12周末分别评定1次。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佑.05)。2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05),研究组阴性因子分在治疗4周末明显下降( P <0.05),对照组阴性因子分则在8周末下降显著( P <0.05),第8、12周末时研究组阴性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1),研究组失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安神定志汤可明显改善阴性症状,起效快,临床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8例施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阑尾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患者中,132例行单孔法腹腔镜手术获得成功;31例经脐向右下腹延长切口而行开放式手术;5例另做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而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7~105分钟,平均40分钟。术后常规抗炎治疗,其中出现10例切口部位感染,接受随访的160例患者无其他并发症。16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为5.5天。结论经单孔法腹腔镜手术较传统的开刀手术具有损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因切口位于隐蔽的脐部利于患者腹部美容等优点。同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易于掌握,简单易行,在各个层次医院具有广泛的使用推广性。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 探讨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颈内动脉系统TIA(20例),B组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20例),A、B两组中随机分别抽选1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其余两组各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A、B两组均给予舒血宁20mL、奥扎格雷钠100mL一日一次静滴,羟乙基淀粉酶注射液500mL/次,每日1次,连用10d.治疗组在发病后6h内在DSA下给予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9.
背景:骨髓干细胞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可分化为肾组织固有细胞、修复损伤肾组织。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干细胞因子动员自身骨髓干细胞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 方法:160只大鼠尿筛阴性后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细胞因子治疗组、治疗对照组。模型组和细胞因子治疗组建立大鼠单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细胞因子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于造模后24 h开始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 μg/kg,1次/d)和干细胞因子(200 μg/kg,1次/d),连续5 d;模型组不给药,正常对照组不予干预。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检测肾组织CD34+细胞、Caspase-3、Bcl-2、细胞增殖核抗原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细胞因子治疗组肾组织内CD34+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明显增多(P < 0.05)。不同时间点模型组和细胞因子治疗组凋亡指数、Capase-3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治疗对照组(P < 0.05),且模型组均显著高于细胞因子治疗组(P < 0.05)。不同时间点模型组和细胞因子治疗组Bcl-2阳性表达细胞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治疗对照组(P < 0.05)。细胞因子治疗组显著高于模型组,然后随着时间推移Bcl-2表达量明显减少(P < 0.05)。模型组和细胞因子治疗组均可见细胞增殖核抗原阳性表达细胞;模型组于第24天增殖指数达峰值,后逐渐下降。细胞因子治疗组在第10天即达到高峰,持续至第17天,然后逐渐下降。说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干细胞因子动员自身骨髓干细胞可以促进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减少细胞凋亡,从而有利于肾小管损伤的恢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比较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在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mobilization,PBSCM)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后造血重建中疗效及药物经济学差异。  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患者15例,应用PEG-rhG-CSF动员(试验组);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患者15例,应用G-CSF动员(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均动员采集成功,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采集物的中位CD34+细胞计数分别为16.2×106/kg和8.9×106/kg(P=0.414);中位总单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数量分别为12.4×108/kg和9.9×108/kg(P=0.519)。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动员时间分别为(10.66±1.45)d和(9.33±1.83)d(P=0.234)。动员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粒缺时间分别为(4.20±2.17)d和(3.80±2.04)d(P=0.608)。干细胞回输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粒系重建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0.14±1.29)d和(10.93±2.69)d(P=0.327)。血小板重建平均时间分别为(10.36±2.27)d和(12.27±3.38)d(P=0.121)。两组在干细胞动员和造血系统重建方面无显著差异。在药物经济学方面,PEG-rhGCSF平均费用明显低于G-CSF,分别为3 960元和(11 479.3±2 401.3)元(P < 0.001)。  结论  PEG-rhG-CSF在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的自体PBSCM中疗效与传统的G-CSF相当,且可明显降低患者费用,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