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影响结肠癌CD55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TCGA数据库(https://portal.gdc.cancer.gov/)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CD55 mRNA表达在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差异;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结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D55蛋白表达,探索影响CD55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CD55蛋白在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不表达,而在结肠癌组织的细胞膜表面和细胞质中高表达。109例结肠癌组织中,CD55蛋白高表达者占25.7%(28/109),低表达者占74.3%(81/109)。CD55表达与结肠癌病人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错配修复状态(MMR)无关(P>0.05),而与有无转移(χ2=8.535,P=0.003)和TNM分期(χ2=8.626,P=0.035)相关。分层分析显示,肿瘤部位、CD55蛋白表达、有无远处转移与Ⅲ~Ⅳ期结肠癌病人OS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CD55蛋白表达水平、有无远处转移是影响Ⅲ~Ⅳ期结肠癌病人术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D55蛋白表达升高与结肠癌病人不良预后有关,是影响Ⅲ~Ⅳ期结肠癌病人术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成为结肠癌病人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42.
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I-NENs)是一组起源于胃肠道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是神经内分泌肿瘤较常见的一类[1].根据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将其分为:(1)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包括NET1级和NET2级;(2)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包括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3)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ixed adenoendocrine carcinoma,MANEC);(4)部分特异性和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瘤.  相似文献   
43.
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恶性梗阻型黄疸(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腹短路手术为普通外科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常用且较为成熟的手术方式,但创伤较大。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并日渐成熟,开展腹腔镜辅助短路手术既能解除梗阻,又具有微创优势,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住院时间。但该术式操作相对复杂,技术难度较大,国内能开展此类手术的医院为数不多。我院于2004年2月~2005年12月成功地对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施行了腹腔镜辅助短路手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岁。其中,晚期胰头癌2例,胃癌术后肝门淋巴结转移致梗阻性黄疸1例。本组3例术前化验胆红素值均明…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高龄结肠癌患者接受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09年11月至2012年2月间接受CME治疗的71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70岁为界点分为高龄组(大于或等于70岁.37例)和非高龄组(小于70岁,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高龄组与非高龄组结肠癌患者CME手术切除系膜面积分别为(13049±4332)mmz和(13163±4725)mm2,高位结扎血管距肠壁距离为(95±22)mm和(98±20)mm,高位结扎血管距肿瘤距离为(130±25)mm和(128±25)mm,结肠切除长度(262±60)mm和(245±49)mm,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2.0±6.4)枚和(24.8±9.9)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主要并发症、排气时间、排粪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术后3d引流量、住院死亡等安全性指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高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高龄结肠癌患者接受择期CME手术可以达到与非高龄组患者一致的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效果.且手术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5.
非气腹装置的研制与非气腹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1993年8月~2004年9月自行研制的非气腹装置应用于非气腹腹腔镜手术的安全可行性.方法1993年开始不断研制出5代8型非气腹装置,从动物实验逐步应用于临床,实施了15种87例非气腹腹腔镜手术.结果 87例非气腹腹腔镜手术中,7例中转开腹(中转率8.0%),80例包括胆囊切除术、结直肠切除术、盲肠部分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腹壁紧缩成形术、肾盂癌根治术、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子宫全切术等获得成功. 结论非气腹腹腔镜手术不仅安全可行,而且充分体现了现代腹腔镜外科技术与传统外科技术的优势互补,对因气腹禁忌而失去常规腹腔镜手术机会的患者具有重要的补充价值,对某些须在腹壁造口或扩大切口取标本的腹腔镜胃肠手术以及手助肝胆胰手术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是导致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免疫检查点分子,阻断PD-1/PD-L1可以重新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是一种重要的肿瘤免疫治疗方式。肿...  相似文献   
47.
结直肠癌目前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随着目前结肠镜检查的普及,一些结直肠癌在早期无症状时即被发现,但是多数患者仍是在症状出现后才被确诊.那么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患有结直肠癌呢?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比较结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7年10月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完成的77例腹腔镜和90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并发症、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并进行比较.均数检验采用t检验,率的检验采用x2检验,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 结果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248±79)min明显长于开腹组的(225±61)min(t=-2.11,P=0.036);将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剂比例、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腹腔镜组分别为(210±183)ml、48%、(2.9±1.3)d和(12.5 ± 4.3)d,明显好于开腹组[(316±280)ml(t=2.82,P=0.005)]、[80%(x2=18.69,P<0.01)]、[(4.3±1.7)d(t=5.59,P<0.01)]和[(15.5±6.4)d(t=2.32,P=0.039)];肠管切除长度、直肠肿瘤下切缘长度以及淋巴结清除数腹腔镜组分别为(18.9±6.4)cm、(5.1±2.2)cm和(14.2±6.2)个,开腹组为[(20.0±8.0)cm(t=0.88,P=0.383)]、[(4.1±1.9)cm(t=-1.84,P=0.07)]和[(15.3 ± 6.5)个(t=1.04,P=0.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随访28个月,腹腔镜组未发现切口和穿刺孔肿瘤种植,开腹组1例切口种植.3年累计生存率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为86%和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P=0.54).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可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的肿瘤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49.
对1例主诉为“结肠癌术后5年,直肠癌术后2年,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半个月”的患者进行病例讨论、该患者5年前曾行结肠癌根治术.2年前行直肠癌根治术.目前发现肺多发转移灶。通过多学科讨论.意见1认为该病例虽为肺部多发转移,但仍可完全切除.建议手术治疗:意见2认为该患者除了肺部.其他部位可能存在潜在转移灶.建议保守治疗.采用FORFIRI方案化疗该患者最终采取手术切除肺转移灶.术后采用FORFIRI方案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盆底区域胃肠间质瘤(GIST)病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7年7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27例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盆底区域GIST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27例盆底区域GIST病人,男性16例,女性11例,发病年龄52(27~81)岁;肿瘤中位最大径3.0 cm;肿瘤原发部位以直肠最为多见(17例,68.0%),其次是前列腺、膀胱后方区域、阴道后壁、直肠阴道隔、骶前区、膀胱;病人术后1、3、5年的存活率分别为100.0%、92.9%、73.1%,有6例(25.0%)病人发生了复发或转移;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手术方式、术前浸润或转移是影响盆底区域GIST病人预后的因素;综合考虑肿瘤直径与核分裂像计数两种因素后对24例病人进行分析,肿瘤最大径≤5 cm且核分裂像计数≤5/50HPF的病人与其他病人相比,5年总存活率分别为100.0%vs.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8,P=0.023)。结论盆底区域GIST起病隐匿,症状多样,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协助诊断肿瘤来源。肿瘤最大径5 cm或核分裂像计数5/50HPF可能提示盆底区域GIST病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