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通过探测水分子的扩散特征能获取生物组织的物理特征和微观结构,进而提供生物学和临床医学信息,具有无创、无须使用外源性对比剂等优点~[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吸附破伤风疫苗血清学效价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 通过对采血时间、有效剂量范围的选择,建立附破伤风疫苗血清学效价检测方法,在3个实验室对10批破伤风疫苗用小鼠攻毒法和本研究方法进行19次效价检测,对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初步验证.结果 建立了吸附破伤风疫苗血清学效价检测方法.吸附破伤风疫苗小鼠攻毒法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非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影响手术操作空间的相关因素.探讨非气腹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规范.方法 总结2007年3月- 2010年7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完成的49例非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体重指数、肠道准备情况、麻醉方式等因素对手术时间、手术中转气腹率的影响.结果 体重指数≤25的患者手术时间为(43.0±5.4) min,中转气腹率为0(0/34),体重指数>25的患者手术时间为(52.8土7.4)min,中转气腹率为26.67% (4/15),明显高于体重指数小于25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的患者手术时间为(44.5土5.4)min,中转气腹率为7.69%(2/26),术前没有进行肠道准备的患者手术时间为(46.1 ±8.0)min,中转气腹率为8.70% (2/23);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患者手术时间为(46.5±7.9) min,中转气腹率为8.33%(2/24),腰麻加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患者手术时间(44.1±6.8) min,中转气腹率为8.00%(2/25).结论 非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操作空间容易受到体重指数等因素的影响,准确评价患者的自身状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恰当应用肠道准备,可以更好地发挥非气腹腹腔镜手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应用单孔分体内镜(one-hole split endoscope,OSE)技术和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技术治疗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21年1月~2021年7月采用OSE技术和UBE技术治疗的159例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UBE组80例,男32例,女48例,年龄59.63±7.97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3.27±1.73kg/m2,L3/4节段10例,L4/5节段45例,L5/S1节段25例,单侧减压47例,双侧减压33例;OSE组79例,男37例,女42例,年龄56.70±11.75岁,BMI 23.64±1.76kg/m2,L3/4节段8例,L4/5节段50例,L5/S1节段21例,单侧减压48例,双侧减压31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前后腰椎动力位X线片的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矢状位平移量(sagittal translation,ST)、手术节...  相似文献   
15.
贲门失弛缓症的双镜联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障碍和食管体部无蠕动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食管动力紊乱性疾病.我院于1999年12月-2004年3月利用双镜联合治疗17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杨军  杨群  田霖  王博  刘阳 《脊柱外科杂志》2018,16(5):289-292
目的测量患者全麻后过屈跪位下L4/L5椎板间隙高度和宽度,探讨其在过屈跪位下行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L4/L5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意义。方法 2014年4月—2016年6月,采用PEID治疗L4/L5 LDH患者81例,手术体位为过屈跪位41例(过屈跪位组),俯卧位40例(俯卧位组)。用C形臂X线机正位透视测量患者摆好手术体位后L4/L5椎板间隙的高度和宽度,并进行组间比较。记录所有患者手术前后下肢痛、腰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 6个月。过屈跪位组L4/L5椎板间隙高度大于俯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L4/L5椎板间隙宽度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术后下肢痛和腰痛明显缓解,所有患者下肢痛、腰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患者在过屈跪位下可显著减小腰椎曲度、增加椎板间隙高度,使经皮内窥镜系统工作通道在椎管内的活动度及安全操作空间增加,减少椎板骨质切除。过屈跪位下行PEID治疗L4/L5 LDH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丹参素进行结构改造,以改善其稳定性和药理活性。 方法 以中药提取的丹参素钠为起始化合物,经酯化反应、甲氧基保护酚羟基、硝化反应等合成新型的丹参素衍生物。建立心肌细胞缺氧模型,用MTT方法检测丹参素及其衍生物对缺氧H9c2细胞的保护作用。 结果 合成了15个全新的丹参素衍生物,并对其进行结构验证;药理活性实验显示,只有少数目标化合物在浓度为5 μmol/L时表现出强于丹参素的活性。 结论 多数化合物的最大药理活性未显现在所选浓度范围内,其活性未必低于丹参素,尚需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UBE)下椎管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6月—2021年3月脊柱外科119例LS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7例,女性62例,年龄为(58.3±10.0)岁,病程为(19.6±9.2)个月,责任节段L3/4 9例,L4/5 85例,L5/S1 25例。所有患者均通过UBE技术单侧入路部分椎板切除实现单侧或双侧受压神经的充分减压。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12个月患者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硬膜囊面积;评价术后12个月的临床疗效(改良MacNab标准),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为(15.3±10.0)mL,手术时间为(75.2±31.2)min,术后住院时间为(6.7±1.6)d,随访(14....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国内外药包材洁净环境现行相关法规和标准,找出目前我国药包材洁净环境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善的方面。方法:通过比较药包材洁净环境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异同,发现我国法规和标准有待更新和提高之处,并参照行业现状,指出药包材洁净环境现存问题。结果:我国GMP与欧盟GMP总体保持一致,但其他的标准在一些参数的测试方法和标准上仍存在空白,我国药包材生产企业在开展日常监控和参数验证等工作中尚存缺陷。结论:我国药包材洁净环境相关法规和标准已经与国际接轨,一些条款仍需更新和完善。目前我国的药包材洁净环境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推进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执行,促进洁净环境整体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患者72例,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 A组)38例,高压氧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 B组)34例,高压氧治疗一日一次,共30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HbA1c、FPG、2hPG、SBp、DB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判定治疗3个月后视网膜病变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bA1 c、SBp、DBp、FPG、2hPG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B组与A组比较,HbA1c下降差异显著(P<0.05),FPG、2hPG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差异更显著(P<0.01),SBp、DBp则无统计学意义变化,B组视网膜病变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 P<0.01)。结论高压氧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药物治疗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