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R3在乳腺癌分子亚型HER2过表达型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趋化因子CXCR3在60例乳腺癌分子亚型HER2过表达型中的表达,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XCR3的表达在乳腺癌分子亚型HER2过表达型中阳性率高,CXCR3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趋化因子CXCR3A检测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因子,为诊断乳腺癌分子亚型患者、判断预后以及指导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2.
田秀娟  何娟  柳红昌 《重庆医学》2021,50(14):2423-2428
目的 分析轻链沉积病(LCDD)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2015-2020年收治的经肾活检证实的LCDD患者的其临床资料、肾脏病理类型、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共纳入13例患者,男女比例为3.3:1.0,年龄53.77(36.00~68.00)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范围蛋白尿(46.1%)、肾功能不全(76.9%)、高血压(84.6%).30.8%合并多发性骨髓瘤.血清游离轻链检测显示,免疫固定电泳阳性率分别为84.6%.光镜下可见弥漫性肾小管基底膜增厚(100.0%)、结节性肾小球硬化(84.6%),荧光下肾小管基底膜可见线性轻链限制性染色(κ染色阳性10例,λ染色阳性3例),电镜下均可见肾小管基底膜外和(或)肾小球基底膜内可见粉末状电子致密物沉积.13例患者,除1例起病时已透析外,8例接受了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治疗方案,4例给予其他治疗.平均随访(27.3±17.76)月,中位肾脏存活率为5.5年;1年、3年的肾存活率分别为67%、54%,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治疗,与其他治疗相比,1年肾脏存活率明显升高(87%vs.25%,P=0.04).结论 基于硼替佐米的方案治疗LCDD可获得持续的血液学反应,明显改善肾脏存活率.  相似文献   
23.
田秀娟  何娟  柳红昌 《重庆医学》2021,50(14):2423-2428
目的 分析轻链沉积病(LCDD)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2015-2020年收治的经肾活检证实的LCDD患者的其临床资料、肾脏病理类型、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共纳入13例患者,男女比例为3.3:1.0,年龄53.77(36.00~68.00)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范围蛋白尿(46.1%)、肾功能不全(76.9%)、高血压(84.6%).30.8%合并多发性骨髓瘤.血清游离轻链检测显示,免疫固定电泳阳性率分别为84.6%.光镜下可见弥漫性肾小管基底膜增厚(100.0%)、结节性肾小球硬化(84.6%),荧光下肾小管基底膜可见线性轻链限制性染色(κ染色阳性10例,λ染色阳性3例),电镜下均可见肾小管基底膜外和(或)肾小球基底膜内可见粉末状电子致密物沉积.13例患者,除1例起病时已透析外,8例接受了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治疗方案,4例给予其他治疗.平均随访(27.3±17.76)月,中位肾脏存活率为5.5年;1年、3年的肾存活率分别为67%、54%,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治疗,与其他治疗相比,1年肾脏存活率明显升高(87%vs.25%,P=0.04).结论 基于硼替佐米的方案治疗LCDD可获得持续的血液学反应,明显改善肾脏存活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PS2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异位表达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30例溃疡性结肠炎和28名正常人结肠组织中PS2和CEA的表达。结果 显示30例溃疡性结肠炎PS2蛋白阳性的7例,阳性率23.3%,PS2只在伴有不典型增生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表达;而CEA阳性的22例,阳性率73.3%。28名正常人结肠组织中PS2阳性的1例,CEA阳性的2例。结论 PS2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的异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中药与宫腔镜介入术联合应用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性输卵管不通的疗效。方法:将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红霉素静脉点滴后进行宫腔镜介入术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外敷配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宫腔镜介入术后加用中药治疗解脲支原体性输卵管不通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6.
血清孕酮、β-HCG联合检测和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与β-HCG联合检测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结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血清P与β-HCG进行检测,并与追踪到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血清P值>25 ng/ml、血β-HCG>50 mIU/ml患者22例占27.5%,经绝对卧床休息,未用药治疗,均胚胎发育正常;血清P值在15.94~25ng/ml、血β-HCG 10~50 mIU/ml患者41例占51.3%,经黄体酮与HCG针保胎治疗后均胚胎发育正常;血清P值<15.94 ng/ml、血β-HCG<10 mIU/ml患者11例占13.8%,终止妊娠者均可见清除宫内组织物中几乎不见新鲜绒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陈旧性出血;血清孕酮与β-HCG上升不同步患者6例占7.4%,均最终难免流产。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孕酮与β-HCG可以预测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对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既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干预及经济负担,又能起到提高保胎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7.
患者女,43岁,主因发现上腹部肿物1个月入院.患者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查体:上腹部剑突下可触及约10 cm大小肿物,质中,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压痛(+).外周血肿瘤标志物检查均正常.腹部彩色超声示:腹腔内胃后方、腹主动脉前方可探及一囊实性肿物,与肝、肾无明显关系,边界清,有包膜,大小约17.4 cm×11.1 cm,脾大.考虑肿物可能来源于胰腺.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肿物周边可见少许血流信号.腹部CT示:胰腺前方可见一囊实性灶,边缘较清,大小10.77 cm×8.59 cm,病灶后方与胰腺不能分离,增强后实性部分强化明显;胰腺体部受压移位.检查建议:上腹部囊实性肿物,考虑来源于胰腺;肝包膜下积液;胆结石.患者于2013年1 1月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探查术及胆囊切除术.术中探查见腹腔有渗出液,于左侧肝脏下缘可见约10 cm×8 cm×5 cm黑紫色肿物,打开网膜后可见8 cm×6 cm×5 cm黑紫色肿物位于胰头部,肿物呈多囊性,部分囊壁坏死,与胃小弯侧网膜粘连,与胃壁、肠壁无关.无法切除,取肿瘤囊壁组织送病检,行内引流术和胆囊切除术.病理检查:大体检查为灰白囊壁样组织两块,总体积3 cm×2 cm×1 cm,囊壁厚0.2~0.6 cm.显微镜下观察:瘤组织血管丰富,类圆形上皮样细胞弥漫成片,似有围绕血管增生,呈血管周细胞肿瘤样结构,细胞胞界不清,胞质丰富粉染及透亮,核染色质细,未见核分裂象(图1a、1b).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Vimentin+,CD117+,Dog-1+,CD34+,SMA+,Ki-67(个别+),S-100-,CK-,EMA-,Desmin-,actin-,CD31-,CgA-,Syn-,CD56-(图1c~1e).病理诊断:(胰腺)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妊娠中期胎儿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5例中期引产孕妇(孕龄16~28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水囊组n=10);实验组(米非司酮+水囊组,n=15)。实验组按孕龄分为实验Ⅰ组(n=10,孕周16~22周), 实验Ⅱ组(n=5,孕周23~28周),实验组口服米非司酮100 mg•d-1,连服3 d,行水囊引产,对照组只行水囊引产。胎儿娩出后取肾脏组织,电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实验Ⅰ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空化;系膜细胞核不规则,胞质内线粒体肿胀,系膜基质正常。滤过膜内皮细胞质厚,无孔,基底膜薄,多数足细胞核基质空化,足细胞轻度微绒毛化,次级突起可见较多微丝,突起呈融合状。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核空化,胞质内可见空泡结构及较多溶酶体。远曲小管大部分细胞核及胞质空化。实验Ⅱ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可见内皮细胞孔,局部轻度增生呈连拱状,系膜细胞少量核不规则或轻度固缩状,胞质内线粒体轻度肿胀,部分嵴断裂。滤过膜内皮细胞胞质轻度肿胀,足突细胞结构基本正常,可见初级和次级突起,局部融合,轻度微绒毛化。近曲及远曲小管结构基本正常。结论:米非司酮可以引发胎儿肾脏的缺血缺氧性改变,孕龄越小者胎儿肾脏超微结构改变越明显。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过氧化碳酰胺治疗胎儿宫内窘迫的疗效。方法将胎儿宫内窘迫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过氧化碳酰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胎心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过氧化碳酰胺治疗胎儿宫内窘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0.
绝经后阴道出血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481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生殖系统炎症引起的绝经后出血占67.87%,生殖系统肿瘤占14.5%,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占13.4%。子宫内膜病理显示萎缩性内膜占48.34%,依次为增生期、分泌期内膜。恶性肿瘤中以子宫内膜癌和卵巢恶性肿瘤为主,并且出血年龄大,距绝经年限长者,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因素是生殖系统炎症,其次生殖系统肿瘤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