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目的 对2010年云南省与缅甸接壤地区15岁以下健康儿童肠道病毒带毒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采集边境地区15岁以下健康儿童的粪便标本(每个儿童1份),对共400份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基因测序定型.结果 400份便标本中检测到非脊灰病毒( non - polio virus,NPV)21株,NPV分离率5.3%.21株病毒全为HEV - B组病毒,未分离到HEV - A、HEV - C、HEV - D组病毒和脊灰病毒.结论 2010年云南省边境地区健康儿童中肠道病毒以B组病毒为主.  相似文献   
32.
目的对云南省3株新型肠道病毒EV80的基因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对3株EV80病毒VP1区基因进行RT—PCR和基因测序,并在NCBI、EBI和DDBJ三大基因库搜索EV80VP1区基因序列,用MEGA5.0软件计算所得序列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并做基因树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共检索到35株EV80的VP1区基因序列,去除序列太短不能分析的2株,对云南株和基因库中共33株进行了分析。33株病毒可分为4个基因型,原型株USA—CA67—10387单独聚成一组,为基因型A,云南株和山东株同属基因型D,为中国特有的基因型。结论虽然目前全世界新型肠道病毒EV80的分离数不多,但其地理分布较为广泛,不同国家、地区的毒株大都为不同的基因型,具有基因多样性特点。本研究对今后中国开展新型肠道病毒EV80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传播链的发现和疫情处置提供了实验室基础。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分析云南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非脊灰病毒(non-polio,NPV)的带毒状况和埃柯病毒7型(echovirus 7,E7)的基因特征.方法 按Obster等介绍的方法,对2003年云南省脊灰实验室分离到的18株NPV进行基因测序定型并对埃柯7病毒的基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3年共采集到<15岁AFP病例粪便标本215份,在34株阳性标本(带毒率为15.8%)中,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 16株(阳性率4.7%),均为疫苗株,未发现脊灰野病毒;非脊灰病毒(NPV) 18株(阳性率8.4%),其中1株为人类肠道病毒A组(human enterovirus A,HEV-A,1个血清型),14株为人类肠道病毒B组(HEV-B,9个血清型,其中3株为埃柯病毒7型,echovirus7,E7),3株为人类肠道病毒C组(HEV-C,2个血清型),未分离到HEV-D组病毒.结论 2003年云南省AFP病例中非脊灰病毒携带率(8.4%)与往年持平,3株E7病毒存在基因多样性特点(即存在不同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云南省临沧市1例缅甸输入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病例调查中实验室的监测情况,为云南省应对缅甸输入VDPV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与缅甸接壤地区入境就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标本进行脊灰病毒(PV)特异性引物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快速检测,现场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及边境地区健康儿童粪便标本开展脊灰病毒监测和肠道病毒型别特征分析;在病例所到过的临翔区和与缅甸接壤的镇康县连续6个月采集环境污水标本开展PV检测分析;采集境内外健康儿童血标本开展脊灰中和抗体水平分析,对输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经实验室分析证实在中国消灭和维持无脊灰工作进程中监测到首例缅甸输入VDPV病例,病毒型别为Ⅰ型VDPV,有21个核苷酸变异,变异率2.3%。在病例密切接触者、健康儿童及外环境中未检测到同类病毒。在健康儿童中检测到NPEV 13株,在环境标本中检测到NPEV 5株,PVⅢ1株,境内儿童脊灰中和抗体Ⅰ、Ⅱ、Ⅲ型阳性率分别是100.00%、100.00%、98.00%;境外儿童三型阳性率分别是94.34%、100.00%、84.91%。结论云南省脊灰监测系统敏感性高,具备及时发现输入疫情的能力,病例输入后开展人际监测和环境监测,证实边境地区有较好的免疫屏障,未在云南省境内引起二代病例,但云南省面临再次输入的风险较大,应充分发挥实验室监测作用,严防病例或病毒输入后引起本地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35.
1990年后,云南省逐步开展了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学监测,19990~1997年共分离到“株脊灰病毒.对毒株进行了型内鉴定及核苷酸序列分析,并及时根据野毒监测结果开展了针对性的免疫活动。7年的监测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1990~1993年,云南省有脊灰Ⅰ型野病毒的广泛传播和循环;(2)1993年后所采取的常规免疫辅以强化免疫的干预措施具有明显的控制效果;(3)在我国首次监测到输人性脊灰野病毒病例.确定了云南省边境地区和周边地区已成为脊灰高危地区,是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和中国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4)必须加强边境地区的免疫和监测工作,同时还应加强地区间、国家间和大区间的合作与协调,才能确保全球消灭脊灰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 了解缅甸入境健康儿童和云南省口岸地区健康儿童肠道病毒(EV)携带情况及病毒型别特征.方法 在10个边境口岸<15岁的健康儿童中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型别鉴定.共采集到319份粪便标本.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用抗体中和试验鉴定,并送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用基因测序方法进行鉴定;腺病毒用血清学方法鉴定.结果 共检测到EV 53株(带病毒率为16.6%),其中PV23株(阳性率7.2%)经国家脊灰实验室证实均为疫苗株,未发现脊灰野病毒;NPEV 30株(阳性率9.4%),经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除1株未被所有EV通用引物扩增外,其余29株分别属于HEV-A组(1株,1个血清型,占3.3%)、HEV-B组(20株,11个血清型,占66.7%),HEV-C组(8株,4个血清型,占26.7%),未检测HEV-D组病毒.同时还检测到腺病毒4株,阳性率为1.25%.分别做B组和C组病毒基因树,相同型别的分离株都与对应的标准株聚集在一起.同源性计算表明,分离株与对应标准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75%和85%以上,符合国际测序定型标准.结论 在中国云南省与缅甸接壤地区,EV携带率较高,特别是PV阳性率高于急性弛缓性麻痹常规监测.EV中以HEV-B组病毒为主,病毒血清型的分布具有多样性,并发现EV73(2株)、EV75(1株)、EV80(1株)和Ev96(4株)等新型EV.  相似文献   
38.
云南省肠道病毒96型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云南省9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阳性病毒分离物进行分子生物学定型。方法用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通用引物187、188、189/222扩增病毒VP1区,直接对聚合酶链反应产物进行测序。所得序列在基因库进行广泛搜索,并与所有EV(包括新发现的EV)基因的相同区域进行比较。结果9株病毒为EV96型。结论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检测出传统方法所无法鉴定的血清型,并能提供病毒遗传学信息。  相似文献   
39.
目的:为进一步掌握曲靖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控制麻疹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6个县市(区)为4个年龄组205名健康人群,应用中和试验方法进行麻疹中和抗体检测。结果:麻疹中和抗体阳性率94.63%,GMT为1:34.94,抗体滴度达保护水平(≥1:16),占77.56%,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麻疹免疫力,麻疹病史GMT差异有显著性,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曲靖市育龄妇女对麻疹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曲靖市麻疹疫苗初免为8月龄是合适的。结论:个别地区计划免疫存在薄弱环节,人群保护抗体水平低,是曲靖市麻疹发病上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
目的描述云南省1997-2000年及2004年5年的肠道病毒(EV)分离状况及型别特征。方法5年在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中共检测到210株非脊髓灰质炎(脊灰)肠道病毒(NPEVs),其中12株经血清学鉴定为腺病毒。剩余198株经基因测序定型,即病毒VP1区基因序列转变为氨基酸序列后与标准株进行比较。结果经分子生物学定型:人类EV-A组5株(5个血清型)、EV-B组158株(34个血清型)、EV-C组32株(6个血清型)、未分离到EV-D组病毒。在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中,210个分离株,EV-B组病毒占75.2%,为主要型别;EV-C组占12.2%,腺病毒占5.7%,EV-A组占2.4%。结论云南省EV的流行中,以EV-B组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