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我们应用多功能熏洗机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疼痛、肛门水肿16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武汉市江夏区中医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麻醉药品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市江夏区中医院2009~2011年麻醉药品使用数量及金额进行统计,同时对各年度麻醉药品使用频度(DDDs)及麻醉药品处方量进行排序。结果武汉市江夏区中医院常用主要麻醉药物包括吗啡缓释片、芬太尼注射液、吗啡注射液、哌替啶注射液和可待因片,其中使用金额第1位是吗啡缓释片,其次为芬太尼注射液、哌替啶注射液、吗啡注射液及可待因片。5种主要麻醉药品DDDs从高到低依次为吗啡缓释片、芬太尼注射液、吗啡注射液、哌替啶注射液及可待因片。处方量从高至低依次为芬太尼注射液、吗啡注射液、哌替啶注射液、可待因片及吗啡缓释片。结论武汉市江夏区中医院麻醉药品的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代谢紊乱的状况及其对心肾血管的影响。方法住院高血压患者1033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102例、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组117例、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组119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135例和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组(MS)56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微量白蛋白尿(MAU),评估心肾血管损害情况。结果(1)住院病人中单纯高血压仅为9·9%,90·1%的高血压患者合并有代谢紊乱。(2)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时左室质量(LVM)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显著高于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和高血压合并MS组(P<0·05或P<0·0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及高血压合并MS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5·7%和58·5%,明显高于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组(35·0%)和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组(45·8%)(P<0·05或P<0·0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及高血压合并MS组的MAU阳性率(分别为48·0%和41·8%)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9·5%)、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组(25%)和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组(22·4%)(P<0·05或P<0·01)。结论超过90%的高血压住院患者合并有不同形式的代谢紊乱,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将加重左室肥厚(LVH),合并糖尿病和MS加重大血管及微血管的损害,纠正代谢紊乱对高血压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IGT)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非ST段抬高病人临床特点。方法:96例ACS患者根据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被分为:糖尿病(DM)组(32例).糖耐量减低(IGT)组(32例)和糖耐量正常(NGT)组(32例)。所有病人检测血糖,血脂,心电图和作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并进行各组间相互比较。结果:DM组和IGT组的血糖、甘油三酯水平比NGT组高(P<0.05~<0.01),而。DM组的血糖水平比IGT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0.01)。DM组和IGT组的心电图缺血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狭窄比NGT 组重。P<0.01。结论:IGT组和DM组的血脂代谢异常,心肌缺血和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较NGT组重。故对IGT 的老年病人应警惕冠心病病变。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骨髓病理特点,检测JAK2 V617F突变的发生率,分析JAK2 V617F突变对PMF患者血细胞及骨髓纤维组织增生的影响.方法 37例PMF患者的骨髓切片经苏木精-吉姆萨-伊红(HGE)染色及Gomori染色后进行形态学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患者骨髓中JAK2 V617F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37例PMF患者中JAK2 V617F基因突变阳性率为54%(20/37).突变阳性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2.79±3.54)×109/L和(312.47±203.81)×109/L,高于突变阴性组的(4.22±2.07)×109/L和(136.43±104.87)×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58,P=0.025;t=2.623,P=0.046),但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数和纤维组织增生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JAK2 V617F基因突变检测对PMF,特别是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增高的PMF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与黄芪甲苷配伍对辐射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100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黄芪多糖对照(80 mg/kg)组、黄芪甲苷对照(80 mg/kg)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黄芪多糖(80 mg/kg)组、黄芪甲苷(80 mg/kg)组与联合用药①、②、③、④(黄芪多糖80、40、20、80 mg/kg+黄芪甲苷20、40、80、80 m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小鼠接受60Coγ射线(剂量:5 cy)一次性全身辐射以复制辐射损伤模型。测定小鼠30 d存活率和死亡小鼠平均存活时间;肝脏HE染色光镜下观察小鼠肝组织形态学;测定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细胞DNA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30 d存活率降低,死亡小鼠平均存活时间缩短;小鼠肝细胞广泛肿胀,出现大滴性脂肪变、气球样变,肝脏细胞点状坏死严重,炎性因子大面积浸润组织;外周白细胞计数减少;骨髓细胞DNA含量减少;血清SOD活性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用药①、②、③、④组小鼠30 d存活率升高,死亡小鼠平均存活时间延长,外周白细胞计数增加,骨髓细胞DNA含量增加,小鼠肝细胞形态学明显改善;联合用药①、②、③组小鼠血清中SOD活性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多糖与黄芪甲苷配伍是通过多靶点发挥作用,其中黄芪多糖与黄芪甲苷质量比为4∶1时配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在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方案选择的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临界狭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的患者均行血管内超声检查,以最小管腔面积≤4mm2或者面积狭窄≥60%为标准采用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达不到以上标准者采用药物治疗。随访患者不良心脏事件、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情况。结果血管内超声检测结果显示,介入治疗的患者以软斑块为主,正性重构的比例较高,面积狭窄程度>保守治疗的患者,最小管腔面积<保守治疗的患者,重构指数大,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没有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的病例,随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超声能够明确冠脉临界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对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早期(术中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其防范提供预警。方法:回顾2000年7月—2014年8月施行的16 032例行LC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引起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可疑因素行单因素分析筛选与多因素分析确认。结果:16 03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7±21.3)岁;男女比例为1:1.87,其中择期手术14 101例(88.0%),急诊手术1 931例(12.0%);发生早期并发症1 420例(8.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胆囊炎症情况、肥胖、上腹部手术史、急诊手术、手术持续时间、术者施行LC例数可能是影响LC术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0.012,P=0.002)、胆囊急性炎症(OR=2.510,P=0.010)、BMI≥25 kg/m2(OR=3.105,P=0.023)、合并上腹部手术史(OR=7.882,P=0.030)和手术持续时间≥60 min(OR=8.634,P=0.001)是引起LC术早期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男性、胆囊急性炎症、肥胖、上腹部手术史和长时间手术是LC术早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具有这些因素的患者,术前及术后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水平,探讨它们与AP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80例AP患者血标本,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8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42例.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HMGB1水平,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分析它们与其他生化指标、AP病情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3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 结果 SAP组患者血清PCT及HMGB1水平分别为(8.18±3.24) μg/L和(11.79±3.98) μg/L,MAP组分别为(5.67±2.43) μg/L和(5.38 ±2.06)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1.85 ±0.86)μg/L和(1.87±1.47) μg/L(p值均<0.01) AP患者血清PCT水平与HMGB1水平呈正相关(r=0.276,P=0.014),且两者与 Ranson评分、24 h APACHE 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或<0.01).此外,器官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清HMGB1水平显著高于未出现器官功能不全者(P<0.05).结论 AP患者的血清PCT及HMGB1水平显著升高,且与 AP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PCT和HMGB1可作为评估AP严重程度潜在的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90.
腹部脂肪分布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中各种代谢异常与腹部脂肪分布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螺旋CT对MS(70例)、2型糖尿病(T2DM,16例)和高血压病(EH,22例)患者进行腹部脂肪扫描,测量患者腹内脂肪、腹壁脂肪含量,并计算二者比值(内/壁比),分析腹部脂肪与代谢综合征中各种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MS组患者较EH组和T2DM组腹内脂肪面积(VA)显著增高(115·6±48·72cm2vs69·96±25·41cm2、55·96±29·75cm2,P均<0·01)。腹内脂肪含量与腹围、体重指数(BMI)、腰臀比、体脂比等均有相关关系,相关程度依次为腹围>BMI>腰臀比>体脂比。不论是根据NCEP-ATPⅢ,还是亚太地区界定腹型肥胖的标准,腹型肥胖患者腹内脂肪面积均高于非腹型肥胖患者。腹内脂肪含量与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显著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r=-0·202,=0·036),与LDL-C呈正相关(r=0·297,P=0·002);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显著相关。腹内脂肪面积与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同时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腹内脂肪面积和内/壁比均显著高于非胰岛素抵抗患者。腹内脂肪增加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C反应蛋白(CRP)、血清尿酸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等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腹内脂肪含量增加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单一成分疾病密切相关,腹部脂肪堆积预示了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加。NCEP-ATPⅢ界定腹型肥胖的标准同样适用于中国重庆本地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