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9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27篇 |
内科学 | 5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57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3篇 |
综合类 | 24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眼科学 | 8篇 |
药学 | 33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2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沉默信号调节器1(SIRT1)/叉头转录因子(FOXO1)信号通路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控作用。方法 24只清洁级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SIRT1FOXO1信号通路抑制组(实验组),每组8只小鼠。I/R组与实验组采用夹闭、开放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同时实验组给予EX527(SIRT1抑制剂)腹腔注射,I/R组和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三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感觉功能和行走协调能力评分,血浆中白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SIRT1、FOXO1、NF-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量,B淋巴细胞瘤-2(Bcl-2)、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关联蛋白X(Bax)和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 mRNA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经功能缺损评分、行走协调能力评分和感觉功能、脑组织含水量、炎症因子水平、FOXO1蛋白表达、BAX、Caspase-3和Caspase-9 mRNA表达以及氧化应激指标NO和MDA含量均显著增加(P <0. 05),Nrf2、SIRT1和HO-1蛋白表达、Bcl-2 mRNA表达以及SOD和GSH含量均显著降低(P <0. 05);与I/R组相比,实验组所有指标变化更显著。结论 抑制SIRT1/FOXO1信号通路后,脑缺血/灌注小鼠神经功能降低,脑损伤程度均加重,由此推测SIRT1/FOXO1信号通路的激活与抑制脑缺血/灌注后的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作用以及减缓细胞凋亡进程相关。 相似文献
32.
田博 《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1,24(5):201-204
在研制不能定型流感杆菌(NITHi)疫苗时,对疫苗抗原成分有多种选择,在确定疫苗抗原组成时,必须考虑NTHi抗原的变异性,即使是全菌体复合免疫原,也应具有特定的抗原组成。本文综合介绍了NTHi疫苗的研究现状,并对抗原成分包括主要外膜蛋白、次要外膜蛋白、脂多糖及粘附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同时介绍了脂蛋白D、P5(LB1)及OMP26的临床前研究结果,包括中耳炎及肺部感染动物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双原发癌第二原发癌中p53、CyclinD1和Ki67表达的意义及其与双原发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3例符合标准并确诊为双原发恶性肿瘤的第二原发癌标本进行p53、CyclinD1和Ki67的检测。结果:p53、CyclinD1、Ki67在双原发癌第二原发癌标本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5%、30.2%、65.1%。p53的阳性表达与间隔时间、病理分级、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0.05),CyclinD1及Ki67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0.05);p53与CyclinD1、Ki67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r=0.313,P=0.041;r=0.319,P=0.037)。结论:p53、CyclinD1、Ki67蛋白高表达与双原发癌第二原发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联合检测p53、CyclinD1、Ki67在双原发癌中的表达对评估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并提示第二原发癌在基因水平上可能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异常,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4.
哌罗匹隆与奎硫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9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哌罗匹隆组与喹硫平组,于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哌罗匹隆组有效率与喹硫平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5.
36.
37.
目的 探讨丁螺环酮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ICD-10或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病人8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联合组)和单用帕罗西汀(单用组)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于治疗第1、2、4、6周末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第6周末联合组HAMD和HAMA评分低于单用组,第2周末、第6周末联合组的HAMD和HAMA平均减分率高于单用组,差异均有显著性(t=1.79~11.57,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效果优于单用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经直肠灌注自拟莪黄汤对低位直肠癌在新辅助治疗围放疗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Ⅲ期,肿瘤距齿状线2~6 cm,已失去Ⅰ期手术机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仅行新辅助放疗;治疗组A:莪黄汤直肠灌注1 W+新辅助放疗;治疗组B:莪黄汤直肠灌注2 W+新辅助放疗。观察其临床表现、肠镜内观、大便潜血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表现变化不明显,甚至有加重。肠镜显示肿块缩小,但周围粘膜组织充血、水肿明显。大便潜血阳性率(6/12);治疗组A患者临床表现明显减轻。肠镜显示肿块缩小,周围粘膜组织未见明显充血、水肿。大便潜血阳性率(1/12);治疗组B患者临床表现基本消失。肠镜显示肿块明显缩小,周围粘膜组织未见充血、水肿,肿块与周围组织界限渐清。大便潜血阳性率(1/12)。结论在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疗期联合应用经直肠灌注自拟莪黄汤,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改善肿瘤周围组织手术条件,增强新辅助治疗效果,缩短了新辅助治疗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9.
目的:改良法建立大鼠后发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并观察LEC在PCO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SD大鼠50只在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后行晶状体囊外摘除术(ECLE),娩核后使用无菌空气恢复前房。分别于术后0,3,7,14及28d对术眼进行裂隙灯检查并处死动物,摘除眼球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LEC的α-SMA表达。结果:100%术眼后囊膜存在,84%的鼠眼可用于检测。术后0h于前囊下和赤道部的内表面观察到LEC。PCO在术后3d出现,出现囊膜皱缩,整个晶体囊膜出现纺锤形细胞。术后7d时后囊膜明显混浊,见较多纺锤形细胞分布。所有动物于术后14d出现明显后囊膜皱缩,可见新生晶体纤维。术后28d见明显后囊膜增厚,新生晶体纤维填充囊袋,后囊膜未见细胞。LEC形态及分布恢复到术后0h状态。免疫组化检测见术后3d时α-SMA阳性表达。结论:改良法成功建立大鼠PCO模型,LEC在PCO形成中出现形态和分布上的动态变化。其将为在分子水平上探索PCO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提供合适研究载体。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