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临床诊疗中胃穿孔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自1993年~2013年的86例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溃疡穿孔78例,胃癌穿孔6例,异物所致穿孔2例;治愈84例,死亡2例。手术治疗77例,其中行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66例,胃大部切除术11例,保守治疗9例,治愈8例,中转手术治疗1例。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胃穿孔的主要病因,早期合理实施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具有免疫特穗性质的移植肝脏与免疫排斥最强度的移植小肠相比较,探讨肝脏移植的特点,方法:对接受肝移植和小肠移植大鼠移植物内凋亡细胞进行观察。结果:移植肝脏内以间质细胞凋亡为主,移植小肠内以实验质细胞凋亡为主,结论:小肠腺上皮调亡在小肠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移植肝脏通过浸润细胞凋亡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胰岛素瘤影像学定位价值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对1995年5月-2000年10月外科治疗的26例胰岛素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BUS术前定位准确率23.1%,CT定位准确率55%,DSA定位准确率50%,手术探查准确率96.2%,行肿瘤剜除术21例,切除肿瘤21枚,行胰体尾部及脾切除4例,切除肿瘤7枚,其中1例为多发胰岛素瘤伴胰岛细胞增生,胰岛素瘤多达4枚,恶性胰岛素瘤伴肝转移1例,结论:胰岛素瘤影像学术前定位率很低,手术首选胰岛素瘤剜除术。  相似文献   
14.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是肠外营养中氮的来源,广泛应用于不能经胃肠道给予或经胃肠道给予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的患者,在营养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临床应用的指征、剂型、剂量、时机,国内并无系统的指南或共识。为了进一步规范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CSPEN)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of Nutritional Oncology,CSNO)组织全国专家,在系统性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参考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ASPEN)、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ESPEN)、CSPEN及CSNO指南,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经多次交流讨论,达成此共识。包括10条推荐意见,涉及不同患者的蛋白质需要量及氨基酸剂型选择。  相似文献   
15.
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脏"二次打击"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危重感染、缺血、缺氧等因素会对肝脏等腹腔脏器直接造成严重的病理创伤,即为肝脏第一次打击,在机体内造成了全身性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的易发环境,"第二次打击"即是在单核及巨噬细胞激活阶段的二次创伤,此时的任何不利因素或额外刺激都会启动促炎因子的链式反应。肠道是应激反应的中心器官,由于肠道机械、免疫、内分泌、生物屏障的破坏等因素,肝脏受到"二次打击"的序惯性损伤。早期肠内营养(EEN)不仅符合生理,而且可能通过减轻创伤应激反应程度、阻止细菌内毒素移位、促进肠肝循环、胃肠道激素分泌与免疫球蛋白的释放等机制减轻二次打击的危害,进而保护肝功能。EEN的正确使用改变了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模式,但其应用时间、营养液的配比等具体问题还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动脉化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制作方法并对动脉化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地位进行探讨。方法:用Brown-Norway(BN)大鼠制作动脉化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结果:动脉化和非动脉化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3.8%、95.8%,肝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脉化模型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肝脏的组织学结构,但非动脉化模型也是安全可靠的,且相对简便、省时,是肝移植排斥的基础研究的合适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4年1月6年期间收治的82例SAP患者按营养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1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为EN组(即入院第3 d置入空肠营养管);采用肠外营养治疗为PN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营养状况的改变以及住院费用,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3 d和第7 d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以及血TNF-α变化。结果: EN组入院第7 d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血TNF-α下降明显。PN组营养支持时间、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均高于EN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SAP能改善营养、维护肠道黏膜屏障、减轻炎症反应以及降低住院费用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一例胰腺内副脾伴上皮性囊肿,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68岁,男性,间歇腹痛10年余,CT和MRI均证实其胰腺尾部约1.4cm×1.7cm占位。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无法除外,行腹腔镜下保脾胰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胰腺内副脾伴上皮性囊肿。该病罕见,且不易诊断,故术前应当充分考虑,腹腔镜下保脾胰尾切除术是可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起病之初难以诊断,预后差。现将我们对6例SAME患者采取切开取栓及肠管外置后收到满意疗效的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例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年龄48~81岁。6例患者均表现为全腹剧痛及恶心、呕吐,2例出现血便,全组查体均有房颤,4例有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全组发病至手术为8h~5d。多普勒检查6例,2例发现肠系膜上动脉(SMA)栓子。螺旋CT检查6例均示SMAE。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1例示主干栓塞。术中行SMA根部切开,Fogarty导管SMA近端取栓,向SMA远端注入尿激酶,切除坏死小肠。观察肠管颜色红润,边缘…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瘤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及影像学定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28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多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部分被长期误诊为癫痫,B超术前定位准确率25%,CT定位准确率59.1%,DSA定位准确率50%,结论:胰岛素瘤的症状无特异性,B超,CT应为首选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