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研究百令胶囊对蔗糖铁致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氧化应激中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行常规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给予患者常规血液透析和EPO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蔗糖铁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百令胶囊 2.0 g,口服,每日3次,4周为一个治疗周期。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MDA、GSHP及SOD三项指标的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注射5次蔗糖铁后MDA水平显著升高,GSHP和SOD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5次蔗糖铁4周后,观察组MDA水平显著下降,GSHP和SOD水平显著升高,与注射5次蔗糖铁后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各项指标水平在注射5次蔗糖铁4周后与注射5次蔗糖铁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百令胶囊可有效干预蔗糖铁致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病程各期常合并水电解质紊乱 ,其中发热期和少尿期合并低钠血症较为常见[1] 。为进一步探讨HFRS不同病程阶段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 ,有助于提高HFRS治疗水平 ,本文对 70例HFRS发热期与少尿期血钠、红细胞压积 (HCT)和肾功能 (Scr)进行了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全部病例为我院 1 999年至 2 0 0 2年的HFRS发热期 (36例 )和少尿期 (34例 )住院病例。发热期病例中男 2 8人 ,女 8人 ;年龄 1 4~ 70岁 ;临床分型 :轻型 1 8例 ,中型 1 4例 ,重型 3例 ,危重型 1例。少尿期病例中男 2 6…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益肾解毒方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进展的作用。方法:45例CRF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22例单纯予低蛋白饮食及控制高血压治疗;治疗组(B组)23例在A组治疗基本上加用益肾解毒方治疗。以计算两组SCr值升高1倍时所经历的时间(月)之方法评估CRF的进展速度。结果:A组SCr由(288.4±96.7)μmol/L升高至(586.3±251.3)μmol/L历时(16.7±5.1)个月;B组SCr由(291.2±101.2)μmol/L 高至(589.6±257.5)μmol/L历时(28.2±8.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低蛋白饮食和控制高血压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肾解毒方,可使CRF进展速度明显延缓。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骨髓瘤 (MM)是以浆细胞无节制增生为特点的恶性肿瘤 ,浆细胞浸润及其所生成的产物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破骨细胞激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 )共同作用引起一系列器官功能障碍 ,临床主要表现有骨痛、病理性骨折、肾功能损害 ,贫血及易并发感染。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4 0岁以下者仅占 2 % ,由于起病缓慢 ,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故误诊率颇高。本文收集了我科自 1990年以来住院确诊的 18例患者 ,就其临床表现、诊断、误诊教训及治疗情况进行探讨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中 ,男女各 9例 ,年龄 4 9~ … 相似文献
15.
血管通路的建立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而自体动静脉内瘘则是目前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理想的永久性通路[1].老年患者由于血管条件差,内瘘制作难度大.自2004年1月至2007年3月,我们对16例60岁以上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制作,取得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班遵浦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3):261-262
<正>急性肾衰竭(ARF)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短时间内肾功能急剧下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体内毒性代谢产物蓄积的一种临床常见的综合征[1]。临床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肾衰竭,而肾衰竭可引起体内水潴留进而加重心力衰竭,形成恶性循环。该类患者对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不敏感,需要应用血液净化治疗。血液净化主要是通过净化装置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的致病物质,从而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传统的血液透析由于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糖尿病及血糖控制情况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后期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观察270例经自体动静脉内瘘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分为非糖尿病组、HbA1c〈7%组、HbA1c≥7%组,比较各组内瘘后期血栓率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270例患者中非糖尿病患者171例,糖尿病患者99例。糖尿病患者中HbA1c〈7%者56例,HbA1c≥7%者43例。共有97例(36%)发生动静脉内瘘后期血栓形成,非糖尿病组、HbA1c〈7%组、HbA1c≥7%组后期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9%(n=50)、30%(n=17)、51%(n=22)。非糖尿病组和HbA1c〈7%组血栓发生率均低于HbA1c≥7%组,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非糖尿病组血栓发生率与HbA1c〈7%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可能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后期血栓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血糖控制水平差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内瘘血栓发生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