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了解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已婚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细菌性阴道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黔南地区20~68岁2 846名农村少数民族已婚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9 896名农村少数民族已婚妇女中患细菌性阴道病875例,患病率为8.84%。单一患病者619例(6.26%),混合患病者256例(2.59%)。256例混合患病中合并滴虫性阴道炎134例(1.35%)、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67例(0.68%)、念珠菌感染55例(0.56%);875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外阴瘙痒灼痛感187例(1.89%),外阴皮肤潮红39例(0.39%),阴道壁红肿68例(0.69%),尿痛39例(0.39%),性交痛26例(0.26%),下腹部疼痛29例(0.29%),阴道分泌物增多者487例(4.92%);487例阴道分泌物增多患者中分泌物黄色176例(1.78%),分泌物有臭味132例(1.33%),糊状分泌物90例(0.91%),泡沫状分泌物21例(0.21%),凝乳状分泌物例24(0.24%),稀薄分泌物27例(0.27%),脓性分泌物17例(0.17%)。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家庭收入、避孕方式、人工流产史是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已婚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已婚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较高;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家庭收入、避孕方式、人工流产史是影响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已婚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患病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黔南州苗族和布依族女性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压、血糖及血脂达标率的现况。方法: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集1 425例女性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民族分为苗族组657例和布依族组768例,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测,并对影响两民族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压、血糖及血脂达标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苗族组血压达标率(36.83%)高于布依族组(27.08%)(P<0.01);②苗族组血脂达标率为68.94%,布依族组为4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苗族组血脂达标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与布依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苗族组血糖达标率为86.91%,布依族组为80.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影响两民族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压达标的危险因素均为高体重指数(BMI)、高血压史、利尿剂;影响血脂达标的相关因素为血脂异常史、吸烟、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影响血糖达标的相关因素分别为糖尿病史和口服降糖药。结论:黔南州两民族女性MS患者的血压、血脂和血糖达标率均较低,尤其是血压及血脂达标率亟待提高。应针对影响黔南州女性MS患者血压、血脂及血糖达标的相关因素,积极规范进行降压、调脂及降糖治疗,加强对女性人群的综合管理,提高达标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09 - 2018年黔南州居民股骨头坏死(ONFH)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其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黔南州《黔南州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ONFH监测系统的报告信息,对2009 - 2018 年报告的ONFH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 - 2018 年黔南州共报告ONFH病例8 69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72/10 万,30~39岁、40~49岁、50~59岁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5.26/10 万、51.41/10 万和72.11/10 万;发病高峰出现集中在6 - 10月,共报告4 442例,占51.08%;男女发病率分别为31.12/10 万、22.42/10 万;45.84%病例存在不同程度下肢残疾。10年间发病农民病例占总发病数的74.23%。黔南州12县(市)中ONFH发病率病率排前3位分别是龙里县(32.23/10万)、长顺县(31.08/10万)、三都水族自治县(30.73/10万)。结论 黔南州居民30~59岁年龄段居多,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夏秋季高发,下肢残疾比例较高,农民和男性人群是ONFH的危险人群,应注重对普通群众ONFH知识宣传,加强持续ONFH病例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黔南州6~12岁苗族和布依族儿童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特征。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225例代谢综合征儿童为研究对象,按民族分为苗族组(107例)和布依族组(118例),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测,并对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两民族代谢综合征儿童危险因素比较:布依族组在被动吸烟、体重增加、高血压家族史、高血脂家族史等方面与苗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民族代谢综合征儿童膳食结构及其他因素比较:布依族组在摄入主食、猪肉、猪肉肥瘦、花生、咸菜、甜食等方面明显高于苗族组(P<0.01),在摄入蔬菜方面明显低于苗族组(P<0.01)。苗族组的经济收入明显低于布依族组(P<0.01)。③两民族代谢综合征儿童肥胖和代谢指标水平比较:布依族组儿童的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腰围、腰臀比及体重指数水平均高于苗族组儿童,高密度脂蛋白-C水平明显低于苗族组儿童(P<0.01);两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黔南州布依族和苗族儿童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家族史、高血脂家族史、高体重指数、高腰臀比、被动吸烟、膳食口味咸、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高脂饮食等因素与代谢综合征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贵州省黔南州农村布依族0~24月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于2016年9月-2017年8月19 897名贵州省黔南州农村布依族0~24月龄婴幼儿,采用自行编制的《黔南州0~24月婴幼儿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依据《婴儿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进行诊断。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19787名布依族0~24个月婴幼儿中,过敏性疾病现患人数为2 684例,患病率为13.56%。其中男性为14.12%(1435/10165),女性为12.98%(1249/9622)(χ2=5.445,P=0.005);2684例过敏性疾病患儿中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喘息、过敏性鼻炎的分别占分别为41.13%、27.98%、1.27%和29.62%。 皮肤点刺试验以变应原阳性1、2、3种为主,分别占39.08%、28.09%和25.45%; 变应原种类主要以屋尘螨、霉菌Ⅰ、霉菌Ⅱ、猫狗皮屑、早春花粉多见,分别占18.52%、14.87%、14.19%、13.97%和13.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325),0~6月龄(OR=3.027),有家族史(OR=6.738),人工喂养(OR=6.324),有烟草暴露(OR=3.276),居住环境潮湿(OR=5.224),居住房屋石板房(OR=5.621),人畜混居(OR=7.083),煮食性材料为稻草(0R=3.081)等因素是贵州黔南州农村布依族0~24月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贵州黔南州农村布依族0~24月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患病率较高,应针对该地区农村布依族0~24月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患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贵州省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贵州省黔南地区抽取143 687名≥18岁农村常住少数民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贵州省黔南地区143 687名常住农村少数民族居民中,患高尿酸血症者26 341例,患病率为18.33%,标化患病率为18.2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59岁、家庭年人均收入3 000元、高甘油三酯(TG)、高总胆固醇(TC)、高血压、超重/肥胖、吸烟、经常吃肉/鱼/虾/蛋、经常吃动物内脏和居住地海拔高度≥2 000 m是贵州省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贵州省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应针对该地区少数民族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瘤消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及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15mg/次,1次/d,连用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宫瘤消胶囊,3粒/次,3次/d,连用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月经量变化情况及检测两组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激素(P)含量,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痊愈率为38.25%,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12.90%,总有效率为70.97%,两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387,8.479,P<0.01);观察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月经量、血清FSH、LH、E2和P含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瘤消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和安全性均好,可有效抑制患者性激素分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黔南州布依族和苗族6~12岁儿童超重肥胖与空腹血糖(FBG)水平关系的民族差异。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6~12岁布依族儿童986名,平均年龄(8.81±1.7)岁,苗族979名,平均年龄(8.95±1.9)岁,共计1 965名,进行问卷调查、家庭膳食调查和体格检查。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FBG含量水平。比较两民族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分级FBG水平及高FBG患病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两民族BMI与FBG的关系。结果:布依族6~12岁儿童FBG水平为(5.21±1.12)mmol/L,苗族为(4.82±1.43)m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布依族超重、肥胖儿童能量摄入量、蛋白质摄入量及脂肪摄入量高于苗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布依族随着BMI(正常体质量、超重、肥胖)的增加,性别构成、FBG水平及高FBG患病率均增加,不同分级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苗族儿童肥胖时FBG水平分别较正常体质量、超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布依族儿童不同BMI分级性别构成、FBG水平及高FBG患病率分别与苗族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布依族儿童高于苗族儿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每增加1级,两民族FBG水平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依族儿童增加显著(β值0.432,P<0.01),苗族(β值0.13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体质量比较,超重和肥胖时高FBG患病风险增加。结论:黔南州布依族和苗族6~12岁儿童超重肥胖BMI增加对FBG的影响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6~23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年2月—2018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抽取19 498名6~23月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19 498名常住6~23月龄儿童中,患缺铁性贫血者9 279例,患病率为47.59%,标化患病率为47.1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月龄~组(OR=3.765,95%CI=1.215~4.315)、毛南族(OR=3.411,95%CI=1.635~4.095)、苗族(OR=4.937,95%CI=1.867~6.123)、出生时体重3 kg(OR=3.407,95%CI=1.125~3.883)、饮食结构以谷物或玉米为主(OR=3.803,95%CI=1.356~4.935)、辅食转换时间6个月(OR=5.546,95%CI=1.867~6.978)、未补充营养包(OR=3.903,95%CI=1.341~3.916)、母亲职业为农民(OR=2.887,95%CI=1.224~3.987)、母亲孕期患贫血(OR=3.232,95%CI=1.139~4.084)、看护人为祖父母及其他(OR=3.179,95%CI=1.214~4.657)、家庭人均年收入5 000元(OR=5.796,95%CI=1.857~6.353)、依山而居(OR=3.271,95%CI=1.215~3.792)是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6~23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6~23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应针对该地区6~23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贵州省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率和亚型分布及与HR-HPV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09年1月~2010年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贵州省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妇女2 786例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和HR-HPVDNA分型检测,并对与HR-HPV感染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2 786例妇女中,HR-HPV感染患者为316例,总感染率为11.34%。水族妇女HR-HPV感染率与布依族、苗族、毛南族妇女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的亚型中,HPV16(2.010%)最常见,其次为HPV33(1.759%)、58(1.364%)、52(1.256%)和31(1.149%)。单因素分析显示,婚姻状况、初次性生活年龄和妊娠次数为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吸烟(P=0.003)、性伴侣数(P=0.023)、初次性生活年龄(P=0.198)和民族(P=0.235)为影响HR-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贵州省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宫颈HR-HPV感染率低于国内平均水平,其最常见的亚型为HPV16;影响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性伴侣数、初次性生活年龄和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