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5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23篇 |
预防医学 | 16篇 |
药学 | 3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电针对戊四唑点燃型癫痫大鼠脑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戊四唑(PTZ)致痫大鼠脑电图的变化及电针对其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TZ致痫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大鼠脑电变化情况.结果:电针组大鼠脑电痫波潜伏期较PTZ致痫组延长(P《0.05);痫波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发作频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电针可明显抑制PTZ诱导的大鼠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22.
社区护理干预对临界高血压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护理干预对临界高血压(BH)病人的影响。方法2002年9月~2003年4月对584例社区临界高血压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并观测病人自身前后知信行变化及体重、血压、脉率、转归情况。结果干预后社区BH病人在知信行等方面的认识掌握率明显提高;综合干预前后体重、血压、脉率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归为高血压者有185(31.7%)例,维持BH者有159(27.2%)例,血压恢复正常者有240(41.1%)例。结论对社区BH病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是降低病人血压、影响病人转归及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3.
背景:牙体颜色的研究发展较为迅速,而牙龈颜色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对健康牙龈颜色的研究是制作牙龈比色板,进行牙龈配色的基础.目的:分析解剖部位、性别、年龄、是否经常喝有色饮料、刷牙次数等方面对牙龈颜色的影响,在牙龈、牙槽嵴缺损较大需制作义龈修复时,指导临床配色.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6-09/2007-01在沪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口腔内科完成.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沪州市具有健康牙眼颜色的市民160名,按年龄分为4组,分别为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岁以上组,每组40名,且男女比例接近1:1.方法:在自然光线下,用Shadeeye Nccli型电脑比色仪测定每位受访者上颌侧切牙的银乳头(分为近中和远中两个部位)、游离龈(位于侧切牙牙体中部所对应的牙龈)、附着龈(距离侧切牙的牙颈部3mm),左右对称的牙龈各测1次.测试时比色仪的探头应轻触牙龈各部分,以不压牙龈为准.每次测试前用仪器自带的校正器校正1次.主要观察指标:A、B两区侧切牙牙龈银的L~*a~*b值;上颌侧切牙的4个牙龈部位的L~*a~*b~*值;不同性别、年龄组观察对象牙龈L~*a~*b~*值.结果:A、B两区的同名对称牙牙龈的L~*a~*b~*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同侧上前牙边缘龈、近远中龈乳头和附着龈的L~*a~*b~*值不全相同(P<0.01),两两比较后,总的来说附着龈的L~*a~*b值与前三者之间的差异较明显(P<0.05),而边缘龈与近远中龈乳头的L~*a~*值不全相同(P<0.05),且存在一定规律.男女上前牙牙龈L~*,b~*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男女上前牙牙龈a~*值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的a~*值大于女性.4个年龄组上颌侧切牙的不同部位牙龈的L~*和a~*值差异不无显著性意义(P>0.05);b~*值不全相同(P<0.05).50岁以上组在不同部位牙龈的b~*值都最小.游离龈、附着龈的b~*值与年龄成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18,-0.13,其余值与年龄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牙龈、牙梢嵴缺损较大需制作义龈修复时,比色配色应注意考虑部位和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4.
背景:血管内皮钙黏附素(VE-cad)作为血管生成拟态的重要调控分子在多种高侵袭性肿瘤中均存在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前期研究发现食管鳞癌细胞中亦存在VE—cad表达。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干扰技术下调VE-cad对食管鳞癌细胞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已成功构建的VE—cadmiRNA干扰质粒稳定转染Eca109、TE13细胞,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质粒)和空白对照组(未转染)。荧光显微镜观察单克隆转染效率,三维培养观察细胞管腔样结构形成的能力,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VE-cad、EphA2、LN5γ2 mRNA和蛋白表达,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结果:荧光显微镜显示Eca109、TE13细胞稳定转染效率均达90%以上。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细胞管腔样结构数目明显减少(P〈0.01),VE—cad、EphA2、LN5γ2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受抑(P〈0.01),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miRNA干扰技术能有效抑制食管鳞癌细胞Eca109、TE13的VE-cad表达。VE—cad通过下调EphA2和LN5γ2表达抑制血管生成拟态的体外形成,并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VE—cad可能成为食管鳞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