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KDR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RT-PCR方法提取KDR胞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区编码基因,构建真核分泌型表达质粒pCI-KDR,脂质体法转染至T24细胞,经G418抗性压力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VEGF结合活性,筛选稳定表达sKDR的T24细胞株,RT-PCR检测细胞KDR基因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sKDR对T24细胞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生长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 结果稳定表达sKDR的T24细胞KDR mRNA表达水平(0.665±0.048)明显高于空质粒对照组(0.160±0.015)(P<0.0001),细胞增殖水平下降了55.1%(P<0.0001),其细胞培养上清抑制HUVEC增殖的能力提高了41.6%(P<0.0001),出现了明显的G0/G1期阻滞(P=0.0078)和细胞凋亡(凋亡率12.7%).结论 靶向KDR的sKDR通过干扰VEGF/KDR的信号传导通路可抑制膀胱癌T24细胞及HUVEC在体外的生长速度,KDR有可能成为新的膀胱癌抗血管生成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细胞移植法建立模拟人的膀胱原位癌荷瘤裸鼠模型,为临床膀胱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人膀胱移行细胞癌株T24原位移植到裸鼠膀胱内后定期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并进行解剖,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细胞学检查。结果裸鼠膀胱内的癌发生率为94.0%(47/50),组织病理学检查:Ⅰ级23例,Ⅱ级15例,Ⅲ级9例,免疫细胞学证实该模型具有人膀胱移行细胞癌株T24的特性。结论模拟人的荷瘤裸鼠膀胱癌原位模型符合临床上膀胱肿瘤向膀胱内生长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盐酸表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TURBt)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184例膀胱癌患者在TVRBt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平均分成两组:Ⅰ组(92例)定期膀胱内灌注盐酸表柔比星,术后第1天使用50 mg,膀胱内灌注保留2 h,1周后开始常规灌注化疗,每周1次连续3次,然后每月1次连续11次,共1年;Ⅱ组(92例)为对照组灌注丝裂霉素40mg,灌注方法同Ⅰ组。结果随访10~46个月,平均(30±4)个月。复发率Ⅰ组为6.5%,Ⅱ组为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包括尿路刺激症状、肉眼血尿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URBt后早期膀胱内灌注盐酸表柔比星化疗,可以显著降低膀胱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24.
1临床资料 患者,27岁,因停经5个月,腹痛1 d,心慌2 h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1999年1月16日,停经40 d出现恶心,食欲不振.4 个月时自觉胎动,停经5个月时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尿痛,无尿血及尿频.  相似文献   
25.
王颂  董海玮  吕军  金玉梅 《中国保健》2009,(18):734-734
目的:观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防治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87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溶栓前开始使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短阵室速15.8%、频发室旱13.1%、室颤5.2%发生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8%、32.7%、24.5%(P〈0.05);而心房纤颤、室上速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MI早期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可以降低室性心律失常,从而降低AMI的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调查我国不同地域不同品系实验室小鼠中是否存在肝螺杆菌(Hh)感染,为进一步探讨Hh在小鼠慢性肝炎、肝细胞癌以及下消化道肿瘤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收集国内不同地域的114只不同品系小鼠,其中C57BL/6小鼠39只,BABL/C小鼠43只,SCID小鼠14只,C3H小鼠18只.分别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Hh抗体和粪便Hh抗原;PCR法检测粪便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和Hh特异性16SrRNA基因;粪便螺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等方法分析Hh在小鼠中的感染状况.上述方法中有一项阳性即判断为存在Hh感染.结果 在114只小鼠中有25只感染了螺杆菌(21.9%),其中44.0%(11/25)为Hh感染,并以SCID小鼠和C3H小鼠Hh感染率较高.同时,PCR检测结果显示,在其余56.0%(14/25)的螺杆菌感染小鼠中发现存在其他螺杆菌感染.结论 来自我国不同地域不同品系实验室小鼠中除存在Hh感染外,可能还存在其他螺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比较高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经腹股沟管入路精索静脉结扎术和腹腔镜下改良的palomo术三种手术方法 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方法 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Ⅱ度以上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1286例,840例获随访.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3组:其中高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组为A组,共384例;B组为经腹股沟管入路精索静脉结扎术组,共358例;C组为腹腔镜下改良的palomo术组,共98例.通过对比观察3组有无阴囊、精索水肿;睾丸、局部皮肤疼痛、麻木;睾丸萎缩;复发,等远、近期并发症来评价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3组之间复发率A组明显低于B组,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睾丸萎缩的发生率A组低于B组和C组(P<0.05),C组低于B组(P<0.05);鞘膜积液的发生率A组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阴囊水肿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简单且术后阴囊水肿、鞘膜积液和睾丸萎缩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8.
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皮质硬化症兼水肿。该病占新生儿期间所患疾病的6.7%~24.9%,而且死亡率较高。国外报告重症新生儿硬肿症死亡率为50%~75%,国内报告为48.9%,可见此病严重影响新生儿健康。临床一般采用保温、补热、抗感染、纠酸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近年来临床上对该症使用中药或西药进行佐治疗效显效,现综述如下。1中药佐治疗法祖国医学认为新生儿硬肿症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气血未充,元阳不振,卫气不固,血瘀气滞所致。桔皮、藏红花、当归、肉桂、丁香、川芎、乌梅、丹参等中药具有行气、理气、活血散瘀:温经通络等功效,使局部微循环得到…  相似文献   
29.
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英  张炜秋  王颂  崔樱  韩妮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3):793-794
目的介绍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结果术后静息痛均消失,1例术后第13d发现人工血管阻塞,再次手术取栓后痊愈;1例死亡于术后4d排便后心跳骤停;9例于术后2~6个月突发术肢小腿疼痛,诊为人工血管阻塞而行取栓术,其中3例最终截肢;其余症状均消失.结论人工血管旁路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手术方法,针对患者疾病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及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慢性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经超声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成人患者的资料,并对其发生慢性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最终共纳入574例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的年龄、谷草转氨酶、血尿酸水平及糖尿病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慢性肾病患者。多因素分析发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慢性肾病的三个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 09; 95%CI:1. 04~1. 15; P0. 05),糖尿病(OR=1. 81; 95%CI:1. 09~2. 94,P0. 05),血尿酸(OR=1. 04,95%CI:1. 01~1. 08,P0. 05)。结论年龄、血尿酸、糖尿病可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慢性肾病的风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