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268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281篇
预防医学   9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89篇
  2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于胎龄儿脐血脂联素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脂联素水平与大于胎龄儿发生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大于胎龄儿和适于胎龄儿各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脐血和产妇血脂联素浓度,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并分析脐血脂联素水平与母血脂联素、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体重指数、胎盘重量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①大于胎龄儿脐血浆脂联素水平低于适于胎龄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大于胎龄儿血TG、TCH、LDL-c、HDL-c的水平与适于胎龄儿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大于胎龄儿血浆脂联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BM I、胎盘重量、脐血TG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0.848、-0.785、-0.835,P均<0.001=,与母血脂联素水平、新生儿身长、孕前和分娩时产妇体重及其BM I、其它脐血脂成分无相关性(P>0.05)。母血脂联素水平与上述因素无相关性(P>0.05)③大于胎龄儿男婴和女婴脐血浆脂联素、血脂各成分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脂联素水平的变化与大于胎龄儿的发生有关,测定脐血脂联素水平有助于判断大于胎龄儿的发展趋势,为早期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肥胖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人DR5功能性单克隆抗体mDRA-6对食管鳞癌EC9706和109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MTT法检测mAb mDRA-6对食管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在显微镜下观察食管癌细胞死亡的形态变化;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食管癌细胞中的DNA片段化。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食管癌细胞表面DR5表达、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利用caspase抑制剂分析mAb mDRA-6的细胞毒作用机制。结果:mAb mDRA-6对食管鳞癌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但对食管上皮细胞NEC细胞没有毒性。经mAb mDRA-6处理,食管鳞癌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细胞膜皱缩,出泡,染色质浓缩,形成凋亡小体以及DNA片段化等。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食管癌细胞表面表达DR5,而食管上皮细胞NEC细胞不表达;经1.2μg/ml的mAb mDRA-6作用24小时后,大多数食管鳞癌EC9706和109细胞的表面均表达磷脂酰丝氨酸。Caspase 8的抑制剂几乎完全抑制mAb mDRA-6诱导的细胞凋亡,Caspase 9抑制剂的则影响小。此外,在mAb mDRA-6诱导的食管癌细胞凋亡的早期,线粒体膜电位不改变,在凋亡的晚期,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结论:mAb mDRA-6主要通过死亡受体信号传导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对食管鳞癌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其在以TRAIL/DR5系统进行的肿瘤治疗和探讨DR5功能结构域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青海土族人群HLA-DRB1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特点。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青海互助地区50名健康无血缘关系的土族个体HLA-DRB1基因座进行分型,并与国内其他地区少数民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青海土族人群中HLA-DRB基因座共检出16个等位基因,其中DRB1*04、DRB1*08、DRB1*14、DRB1*15、DRB3*、DRB4*基因频率较高;DRB1*06、DRB1*07、DRB1*09、DRB1*13、DRB1*16、DRB1*23基因频率较低。结论:青海土族HLA有独特性。青海土族基因频率与蒙古族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4.
围麻醉期寒战除可引起患者不适外 ,还有引起机体耗氧量增加、二氧化碳生成增多及心肌缺血等危险 ,所以对围麻醉期寒战的预防尤为重要。格雷西隆 (Granisetron)是一种高选择性的 5 -HT3受体拮抗剂 ,文献报道 ,该药可抑制下丘脑水平的温度调节 ,具有抗寒战作用〔1〕。现就格雷西隆的抗寒战作用进行观察、分析。1 资料与方法  选择施行急诊阑尾切除术的 1 0 0例患者 ,其中男 5 4例、女 46例 ;年龄1 8~ 60岁 ,体重 45~ 80kg,ASAⅠ~Ⅱ级。无药物过敏史 ,围麻醉期血压波动需用升压药者均予剔除。术前肌注阿托品 0 .5mg,…  相似文献   
15.
免疫-PCR法检测柯萨奇病毒B组抗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免疫-PCR法,对分离培养和柯萨奇B组病毒(CoxB)毒株及临床可疑为CoxB感染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方法:以间日疟原虫SSUrRNA基因为指示分子,采用生物系进行末端标记,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PCR原理,建立免疫-PCR法,并对60份临床标本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其敏感性是ELISA法的3000倍,也高出RT-PCR法10倍。结论:免疫-PCR法是检测CoxB抗原的敏感而特异的方法,为CoxB的临床早期快速鉴定和流行病学研究等提供了一种新的微量抗原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与仪器收集 2 0 0 1年 2月~ 5月来我院产科门诊检查的 70例孕 2 4周~ 3 0周孕妇的血清 (以下简称妊娠组 ) ,孕妇年龄2 4岁~ 3 4岁 ,平均 2 7岁。选择来我院体检正常者 60例做正常对照 (以下简称对照组 ) ,平均年龄 3 0岁 ,均为女性。仪器用日立 71 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 2 试剂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试剂购自上海科华公司 ;载脂蛋白A和B试剂购自英国RANDOX公司 ;高密度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试剂由日本第一化学株式会社提供。1 3 方法用日立 71 70A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妊娠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17.
5-Fu和α干扰素抗肿瘤血管形成协同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化疗常用的细胞毒药物对肿瘤细胞选择性较差,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损伤,有时损伤严重而不得不停止化疗.近年来研究表明,一些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长春碱类等具有抑制肿瘤血管作用,为改变化疗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降低毒副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5-Fu是常用的化疗药,可长期口服给药,其是否有抗血管形成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α干扰素的抗肿瘤效应及抗血管形成作用已为人们公认.本实验研究这两种药物是否具有抗肿瘤血管形成的协同效应,以期为两者联合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治疗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12周龄的雌性Wistar大鼠40只,氯氨酮(5mg/100g)麻醉条件下.其中30只打开腹腔去除双侧卵巢,逐层缝合,另10只予以单纯打开腹腔不切除卵巢。将大鼠分为A组(模型组)、B组(治疗组)、C组(阳性对照组)、D组(假手术组)4组,饲养12周后,分别予以生理盐水(10ml/kg)、普伐他汀水溶液(2mg/kg)、α-D3水溶液(0.05μg/kg)及生理盐水(10ml/kg)灌胃。灌胃12周后,处死各组动物,取右胫骨上端做病理切片,通过HE染色对成骨细胞等进行观察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经过12周的普伐他汀水溶液灌胃治疗,明显增加成骨细胞数量(P〈0.05),而且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有BMP-2的棕色深染,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普伐他汀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其治疗骨质疏论症的机制是通过提高BMP-2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001年7月-2004年7月间189例住院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9例慢性HCV感染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1.69%;感染部位以腹腔(41.46%)和呼吸道(26.83%)为主;慢性丙型重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率为58.14%,慢性丙型重、中、轻度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1.57%,7.55%,2.38%;导尿和腹水蛋白≤10g/L是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率高,且病程越长,病情越重,处于危险因素中,医院感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降香挥发油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包合物的验证.方法采用水溶液搅拌法制备降香挥发油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HPLC法测定降香挥发油和包合物的水溶液中反式-橙花叔醇,并经薄层色谱、差示热分析、相溶解度法、核磁共振、扫描电镜法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降香挥发油已和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结论羟丙基-β-环糊精可以包合降香挥发油,使降香挥发油溶解度提高4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