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有效预防炎症性肠病合并结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化国家,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率维持在0.005%-0.01%.其中以瑞典最高,英国和美国次之,我国的UC发病率较低。克罗恩病(CD)的发病率在过去30年内增加了6倍。现约为0.004%。尽管IBD合并的结直肠癌只占普通人群结直肠癌的1%~2%,但结直肠癌仍为IBD的严重并发症,是1/6 IBD患者的死亡原因^[1]。Eaden等^[2]对116项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了解其与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的关系.方法对64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32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中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为6.9%(64/932),其中早发型癫痫占73.4%(47/64),迟发型癫痫占26.6%( 17/64);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卒中后癫痫39例(7.9%,39/492),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卒中后癫痫25例(5.7%,25/4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病灶较皮质下病灶患者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高(P<0.05);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最多.早发型癫痫多采用短程治疗,迟发型癫痫需长期规范治疗.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的原因与脑卒中类型和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关.分析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特点有利于指导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3.
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肿瘤坏死因子的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和CDP571)、肿瘤坏死因子融合蛋白(Etanercept)和沙利度胺等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试验结果并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4.
背景:脑卒中后便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故探讨脑卒中后便秘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探讨胃肠康复治疗(内脏筋膜手法+中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血清P物质(SP)和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上海市同仁医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乳果糖治疗)和治疗组(胃肠康复治疗)。评估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Wexner便秘评分量表和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P、5-HT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无明显差异,SAS评分、SDS评分、GSRS评分、Wexner评分和PAC-QOL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SAS评分、SDS评分下降更明显;两组MoCA评分、BI评分、GSRS评分、Wexner评分和PAC-QOL评分无...  相似文献   
35.
炎症性肠病(IBD)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驱动导致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肠道菌群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s)具有抗炎和维持肠道稳态的作用,肠道炎症和低纤维饮食均可导致产SCFAs细菌数量减少,进而影响肠道免疫和代谢调节.本文就SCFAs在IB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6.
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肿瘤坏死因子的单克隆抗体 (infliximab和CDP5 71 )、肿瘤坏死因子融合蛋白 (Etaner cept)和沙利度胺等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试验结果并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7.
<正>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rogressive isehemic stroke,PIS>是指卒中发生后,经临床积极、正确干预,导致卒中发生的原发病理过程仍继续进展,神经缺失症状和体征在一段时间内明显继续严重恶化的缺血性卒中[1]。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较为常见,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较为困难。目前关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较多,在定义、发病机制、发病率、危险因素、预警因素方面均有不同意见。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描述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以期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帮助。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8.
中药炮制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炮制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中药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化学变化,按照临床。制剂调剂的需要,而进行的各种加工处理方法。它是保证药品质量、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可增强疗效,减缓毒副作用。1增效 很多中药炮制以后的疗效比生用为高,因此中药炮制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消食健胃药炒制后,产生焦香味,使健脾和胃作用加强。止血药制炭后,使凝血时间缩短。盐制则能引药入肾并增软坚之功。延胡索经醋炙后,水煎液中生物碱的含量升高,从而增强镇痛效果。 淫羊藿属助阳药。据药理实…  相似文献   
39.
沙利度胺预防和治疗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结肠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罗恩病病因不明,但有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该病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沙利度胺通过加速TNF-α mRNA降解而抑制TNF-α生成。我们将沙利度胺用于预防和治疗近似克罗恩病的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以明确其效果与机制。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炎症性肠病患者IL-1β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探讨IL-1β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法,对IBD组(N=48)和正常对照组(N=137)IL-1β启动子区-31、-511位点进行基因分型,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并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及其单倍型与疾病的关联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IL-1β-31CC、CT、TT基因型分别为22.63%、56.93%、20.44%,IBD组为33.33%、39.58%、27.0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等位基因频率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IL-1β-511TT、TC、CC基因型分别为21.17%、52.55%、26.28%,IBD组为29.17%、43.75%、27.0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等位基因频率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IL-1β-31C/T与-511T/C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D=0.915,r=0.735)。IL-1β-31C/-511T单倍体型发生IBD的风险增加(OR=1.216,95%CI0.763~1.937)。结论IL-1β-31、-511均以杂合子C/T、T/C基因型所占的百分比高,提示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种族有关。IL-1β-31C/T与-511T/C之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31C/-511T单倍体型发生IBD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