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近年来, 恶性肿瘤寡转移或寡进展状态逐渐成为癌症领域的研究热点。因其相对惰性的肿瘤生物学特征, 以及潜在的局部治疗获益机会, 寡转移或寡进展在多个癌种中被列为特殊的临床亚型, 然而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尚无深入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是否存在寡转移状态, 孤立性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否应视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寡进展, 外科治疗在寡转移中的临床价值, 以及局部放疗在寡进展中的临床价值, 文献报道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但仍需进一步探索。谨慎推进相关研究, 明确食管鳞状细胞癌寡转移或寡进展的生物学特点和预后特征, 有望为患者制定效果更佳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海南省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并对其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对海南省18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非糖尿病脑卒中组及糖尿病无卒中组的临床病历资料(患者的基本资料、体重指数、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脂质代谢水平和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并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67%)高于非糖尿病脑卒中组及糖尿病无卒中组(P0.05)。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以缺血性脑梗死多见(83%),更容易出现肢体偏瘫(P0.01)和失语(P0.05)。血脂、血糖、尿酸、纤维蛋白原的水平高于糖尿病无卒中组和非糖尿病脑卒中组(P0.05)。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和餐后血糖水平与脑梗死显著相关(OR分别为0.59、2.29、0.78、2.31和0.06)。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时有特征性临床表现模式,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高纤维蛋白原是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35.
目的 了解海南地区汉族、黎族正常人群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T174M和M235T的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对193例海南地区汉族正常人与162例黎族正常人进行AGT基因T174M、M235T多态位点的检测,统计各组基因型频率及各组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M235T基因多态性在海南地区汉黎族正常人间有显著性差异(x~2=10.258,P<0.01);而T174M基因多态性及其等位基因型频率、M235T等位基因型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x~2=4.062,P>0.1;x~2=1.764,P>0.05;x~2=1.759,P>0.05).结论 海南地区汉族、黎族正常人群M235T基因多态性存在差异,而T174M基因多态性及其等位基因型频率及M235T等位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相接近.  相似文献   
36.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是HCC临床诊疗和预后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医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MSCT)在HCC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拟探讨HCC螺旋CT多期扫描边缘强化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ACE基因插入,缺失(D/I)多态性在海南汉、黎族冠心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海南汉族150例冠心病人及150例汉族正常人、150例黎族冠心病人及150例黎族正常人的ACE基因D/I多态性进行检测,观察DD、DI、II基因型频率,并对所有普通PCR定为DD型的样本进行插入特异性PCR检测,以减少误分型率,同时检测其血脂、裁脂蛋白、血压、血糖等,并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了解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汉、黎族冠心病组的DD基因型频率较各自对照组高(P〈0.05),而汉、黎族冠心病组间的比较DD、DI、II基因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汉、黎族冠心病组ACE基因DD基因型频率增高,HDL-C降低,汉族冠心病组TG水平升高。结论ACE基因DD基因型频率增高与冠心病有关,海南汉、黎族冠心病ACE基因多态性的易感性一致。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海南汉族冠心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海南汉族150例冠心病患者和150例汉族正常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检测。观察DD,DI,II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对所有普通PCR定为DD型的样本进入特异性PCR检测,以减少误分型率。结果冠心痛DD,DI,II基因的频率分别是23.3%,45.4%,31.3%;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6.0%,54.0%。正常对照组DD、DI、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3.3%,42.0%,44.7%,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4.3%,65.7%;两组之间的DD、DI、II基因频率及D、I等住基因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年龄、血压、体重指数(BMI),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汉族CHD组性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汉族CHD组、甘油三酯(TG)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汉族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D多态性与汉族冠心痛有显著关联,是汉族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基因,ACE缺失多态性是汉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9.
目的:提高对多中心型Castleman病CT征象的认识。方法: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CT征象,总结其特征。结果:3例均为多中心分布,病理分型为浆细胞型1例,混合型2例。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均表现轻度强化,延迟期表现为持续强化。结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多病灶性分布,轻度强化及分枝状钙化等征象可提示该病的诊断,确诊需要靠穿刺活检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ACE基因插入/缺失(D/I)多态性在海南汉族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方法采用PCR方法对ACE基因D/I多态性进行检测,观察DD、DI、II基因型频率及其等位D、I基因频率,同时检测其血脂、载脂蛋白、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状况等指标,分析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间DD、DI、II基因型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高血压、ApoA是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