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膝骨关节炎1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临床功能评分、X线片表现、软骨退变程度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HSS功能评分、X线检查、136例行关节镜手术、14例行关节表面置换术,术中观察记录软骨退变程度.将其结果分期归类,对比分析.结果X线片和膝关节HSS功能评分跟软骨退变程度的符合率均较低,但对Ⅲ度退变的符合率均较高,分别达到80%和63%.结论在诊断膝骨关节炎中,X线片及HSS功能评分均有其局限性,不能准确反映膝骨关节炎的病变程度,但对晚期的骨关节炎诊断符合率较高,提示将两者结合起来,可能对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静脉滴注左旋精氨酸(L-arg)对高原肺水肿的治疗价值;方法:75例高原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3组,硝苯吡啶组(24例),口服硝苯吡啶、吸氧、静脉注射速尿、氨茶碱和地塞米松治疗;一氧化氮(NO)组(25例),在硝苯吡啶治疗的基础上一次性吸入10ppmNO30分钟;精氨酸组(26例),在硝苯吡啶治疗的基础上,以L-arg 20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一次性4h静脉滴注,比较各组病例肺部罗音、X线胸片阴影消失时间及病程长短;结果:精氨酸组肺部湿性罗音消失时间较NO组长,较硝苯吡啶组短,差异显著(P<0.05);精氨酸组肺部X线阴影消失时间及病程时间较NO组长,较硝苯吡啶组短,差异非常显著(P<0.01或P<0.001);结论:静脉滴注L-arg是治疗高原肺水肿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多孔中空人工股骨柄假体周围骨床骨质经界面长入金属空腔及其在腔室内成骨的特征,比较腔内复合骨诱导因子(rhBMP-2)与自身骨长入的成骨差异.方法 健康成年杂交犬18条,随机分3组,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摄X线片.所有股骨柄假体(CoCrMo合金)近1/2表面均为羟基磷灰石涂层.A组股骨侧植入实心假体,为对照组;B组在中空假体腔室内填塞股骨头颈及处理股骨近端髓腔时获得的松质骨;C组于腔室内填入复合5 mg rhBMP-2的胶原蛋白海绵.各组分别随机抽取2犬,于术后2、4、8个月处死取材,复查股骨近段X线片,不脱钙骨切片行界面和腔窒带假体组织学观察及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X线显示术后4个月C组假体中空部分周围骨床骨质密度明显较高.组织学观察C组近端假体一骨界面及腔窜内早期成骨速度明显快于A组和B组.假体植入后2、4个月时,C组的界面骨结合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腔室内骨长入率也明显高于B组(P<0.05),但植入8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之间的骨结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界面骨质町经孔洞长人中空金属假体腔室内,使假体与其周围骨床达成相对"一体化"结合.腔内复合rhBMP-2可有效促进早期假体一骨界面的骨结合及向假体腔室内的骨长入,为人类多孔中空股骨柄假体的研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左旋精氨酸 (L -Arg)治疗高原肺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海拔 370 0m ,静脉滴注L -Arg治疗高原肺水肿10例 ,雾化吸入L -Arg治疗 16例 ,并与吸入一氧化氮 (NO)混合气体治疗的 11例作对照。结果 :三组患者的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和病程日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NO吸入组肺部x线阴影消失时间较L -Arg静脉注射组和L -Arg雾化吸入组缩短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静脉滴注和雾化吸入L -Arg治疗高原肺水肿疗效较好且经济、简便、无毒性 ,便于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高压氧对高原移居者脑一体生理能力改善与保留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人海拔3700 m高原的男性健康青年60名,年龄17~23岁,平均(21.3±1.3)岁.其中30人进行高压氧处理,另外30人不做任何处理;高压氧处理的30人又分为A1组(20人)和B1组(10人).未做任何处理的30人也分为2组,即A2组(20人)和B2组(10人).A1组和A2组继续登高直至5000 m以上(5100~5380 m)目的地,第5天在静息状态下实施各项目检测.B1组和B2组在海拔3700 m停留,第5天进行负荷运动10 min后实施各项目检测.采用DDX-200型电脑多功能心理、生理能力测试仪及YZB6型强光源直接眼底镜观察视网膜动态,应用暗房夜光表法检测光觉暗适应功能,ASC-545型血氧仪器检测动脉血氧饱和度.结果 右手左脚和左手右脚交叉动作A1组正确次数显著多于A2组(均为P<0.01),A1组暗适应时间明显短于A2组(P<0.05),A1组SaO2显著高于A2组(P<0.05).视网膜检测结果显示A1组比A2组缺氧程度轻.右手左脚和左手右脚交叉动作B1组正确次数显著多于B2组(P<0.05),B1组暗适应时间明显短于B2组(P<0.05),B1组SaO2显著高于B2组(P<0.05),视网膜检测结果显示B1组比B2组缺氧程度轻.结论 高压氧处理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了移居海拔3700 m和5000 m以上人员的脑-体生理能力,抗低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高压氧预治疗改善高原移居者睡眠性低氧血症和警觉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由于高原低氧、低气压导致移居者原本缺氧的机体发生睡眠性低氧血症,更加重了机体的缺氧程度。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是改善和提高人体睡眠质量,减轻移居者缺氧而引发的生理功能及脏器受损的唯一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检测高原移居者的脑一体功能、SaO2、视网膜缺氧性改变、暗适应四项对缺氧非常敏感的生理指标,作为衡量和评价在高原应用高压氧预治疗对人体睡眠性低氧血症的改善程度及提高大脑警觉件水平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海拔3700m富氧室对人体通气无氧阈值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在海拔3700m建立富氧室对人体通气无氧阈值的影响。方法 10名受试者在进入富氧室前后分别坐于踏车功量计上,以60r/min连续踏车,0W为静息时对照值,每3min递增25W,踏车至力竭时停止,用O2-CO2气体测定仪分析每个负荷最后0.5min的O2和CO2,用心电图机同步记录心率,计算肺通气量(VE)、氧耗量(VO2)、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呼吸商(RQ)及氧通气当量(VE/VO2)。结果 富氧室前后在功率分别达75W和100W时VE、VO2、VCO2出现明显增加,RQ出现“转折点”,VE/VO2由下降转向平稳。结论 在海拔3700m入富氧室停留后能增加入体通气无氧阈,使肺功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