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血管内机械取栓是治疗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应结合病史、发
病形式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病变性质;依据病变性质并参考手术路径,个性化选择支架取栓、
抽吸取栓、球囊/支架血管成形术、动脉溶栓任一种或多种方法联合取栓;并依据手术方式选择手
术材料,以快速高效地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3.
活化血小板和血小板四项参数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由人体骨髓内的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而成。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止血和血栓的形成[1 ] 。在正常循环血液中 ,血小板处于静息状态。当血管破损暴露出血管内皮胶原等结构 ,血小板可直接或通过血浆蛋白如vWF等介导粘附血管内皮下组织。当血小板粘附于内皮下组织时或当血小板受到凝血过程或组织损伤过程中分泌的凝血酶、ADP等血小板活化剂作用时 ,可发生急剧的变化。我们用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脑梗塞与糖尿病患者的活化血小板与血小板四项参数 ,并与正常人作对照 ,以观察其临床意义。对象与方法1 对象 观察组为经临床明确诊断的本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促进细胞凋亡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表达的变化规律及白花丹参叶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山东省泰山医学院微循环重点实验室完成。取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局灶性脑梗死组和白花丹参叶预处理组两组符25只,每组义按光照后时间分为30min.12,24,48,72h等5个亚组,每亚组5只。造模前,白花丹参叶预处理组大鼠给予20g/kg白花丹参叶水提物灌服,1次/d,连续7d,然后两组同时采用光化学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局灶性脑梗死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脑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表达的变化,并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结果:5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局灶性脑梗死组大鼠梗死后30min即有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阳性细胞出现,呈半球状向四周放射样扩展,随梗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二者行均在48h表达至高峰,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更显著(P〈0.05),阳性细胞局限于梗死区周围。②预防性应用白花丹叶水提物后,大鼠出现明显的嗜睡现象,受损皮质表面积红染区、蓝染区明显减小,各时点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的阳性反应均明显减少,较单钝梗死组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局灶性脑梗死后可诱导仁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的表达,白花丹参对脑梗死具有保护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为抑制了半胱氨酸天冬氧酸蛋白酶3,9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乳腺增生病的病因,普遍认为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失衡有关。国外报道使用雌激素拮抗剂三苯氧胺(TMX)治疗本病。我院对342例病人,随机分为TMX和TMX加天冬素片两个治疗组,作前瞻性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氧化低浓度脂蛋白与一氧化氮的关系及它们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45名健康体检者,20例动脉硬化患者和7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LDL及体外氧化获得的oxLXL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和NO水平的影响。结果 动脉硬化和脑卒中患者血浆oxLDL值明显升高,提示血浆LDL及oxLDL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降低NO水平;血小板聚集的增强和oxLDL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光化学法诱导小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 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7在泰山医学院脑微循环实验室完成。选用雄性KM小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6)、假手术组(n=6)、局灶性脑梗死组(n=48),局灶性脑梗死组按光照后时间分为30min,1,3,6,12,24,48,72h8个亚组,每亚组6只。采用光化学法制作小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除不作光照外其他操作同局灶性脑梗死组。采用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梗死侧皮质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比色法检测梗死侧皮质髓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可以反映组织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活性越高浸润越严重。 结果:6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后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主要为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分布于梗死区及其周围。假手术组皮质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量为(615.7&;#177;16.1)ng/L,局灶性脑梗死组于光照后3h开始明显升高(792.2&;#177;17.8)ng/L,6h达高峰(921.9&;#177;23.9)ng/L,12h开始下降(848.0&;#177;30.6).s/L,72h恢复至正常水平(625.3&;#177;14.3)ng/L。②假手术组皮质髓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为(7.151&;#177;0.433)nkat/g,局灶性脑梗死组于光照后3h开始明显升高(10.469&;#177;0.600)nkat/g,12h达高峰(15.486&;#177;0.650)nkat/g,24h开始下降(11.052&;#177;0.617)nkat/g,72h恢复至正常水平(7.418&;#177;0.617)nkat/g。③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稍滞后于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相关性分析示二者呈正相关(r=-0.953,P〈0.01)。 结论:在光化学法诱导小鼠局灶性脑梗死急性期,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与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正相关,提示肿瘤坏死因子α可诱导炎性细胞侵入缺血脑组织,参与脑缺血早期的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患者HBV Pre S1检测与其血清学标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乙型肝炎病毒(HBV)外壳表面抗原由三部分组成:S蛋白、前S2蛋白(Pre S2)和前S1蛋白(PreS1)。Pre S1在HBV分子生物学上有重要意义,在病毒侵入肝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国外研究报道,Pre S1与HBV复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促进细胞凋亡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表达的变化规律及白花丹参叶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山东省泰山医学院微循环重点实验室完成。取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局灶性脑梗死组和白花丹参叶预处理组两组各25只,每组又按光照后时间分为30min,12,24,48,72h等5个亚组,每亚组5只。造模前,白花丹参叶预处理组大鼠给予20g/kg白花丹参叶水提物灌服,1次/d,连续7d,然后两组同时采用光化学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局灶性脑梗死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脑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表达的变化,并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结果:5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局灶性脑梗死组大鼠梗死后30min即有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阳性细胞出现,呈半球状向四周放射样扩展,随梗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二者均在48h表达至高峰,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更显著(P<0.05)。阳性细胞局限于梗死区周围。②预防性应用白花丹参叶水提物后,大鼠出现明显的嗜睡现象,受损皮质表面积红染区、蓝染区明显减小。各时点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的阳性反应均明显减少,较单纯梗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灶性脑梗死后可诱导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的表达,白花丹参对脑梗死具有保护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为抑制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乳糜样品对透射比浊法测定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分析。方法以载脂蛋白B(ApoB)免疫透射比浊法为例,用两点终点法测定加入不同浓度脂肪乳剂的不同浓度混合血清,观察其结果变化。结果本次实验中当空白吸光度<0.1A,对测定结果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当空白吸光度>0.1A时,测定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高乳糜样品进行测定时,应对样品进行一定比例稀释,以消除脂浊影响,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