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对肺部损伤的影响。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TLR2的表达水平;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慢性间歇性缺氧组(CIH组)和TLR2拮抗剂T2.5组(T2.5组),利用低氧舱建立CIH模型,并对CIH模型进行鉴定;动物肺功能分析系统测定各组大鼠的肺功能指标[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第0.3秒用力呼气后的容积(volume after forced exhalation in 0.3 s,FEV0.3)、每分钟呼气量(breath volume per minute,MV)及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变化;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变化;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TLR...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探讨机器学习模型k近邻算法分析脑电图对主观性耳鸣的诊断价值。 方法纳入主观性耳鸣患者87例(耳鸣组),健康受试者91例(对照组)。使用MATLAB和EEGLAB工具箱、小波包变换和样本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两组δ、θ、α1、α2、β1、β2、β3、γ频段在耳鸣发生网络相关7个区域的样本熵差异。对耳鸣脑电图特征数据使用Python的scikit-learn包进行k近邻算法分析,使用准确率、召回率、精确度和F1得分评估k近邻算法对主观性耳鸣的诊断价值。 结果两组样本熵在左听觉、左额叶、中央、右顶叶和左顶叶等区域差异有显著性(P<0.05)。耳鸣组δ、α2和β1节律平均熵大于对照组,θ、α1、β2、β3和γ节律平均熵小于对照组(P<0.05)。耳鸣组和对照组样本熵在FC5、C1、CP1和P4单通道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k近邻算法对主观性耳鸣的诊断准确率为91.98%,召回率为90.24%,准确率为96.28%,F1得分为93.12%。 结论机器学习模型k近邻算法分析脑电图结果可以辅助临床医生对耳鸣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比较反流性咽喉炎(laryngo-pharyngeal ref lux,LPR)患者人群与正常人群的喉部上皮细胞形态和黏膜防御、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差异。方法 采集LPR组(80例)和对照组(36例)喉部的4个不同部位(真声带、假声带、内侧杓状软骨、后连合)组织,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对19个喉部上皮细胞形态、黏膜防御和炎症相关基因表达进行分析,比较喉部4个不同部位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内侧杓状软骨区LPR组与对照组相比KRT14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炎症相关基因CRNN、CD1d和TGFβ-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PR组和对照组黏膜防御相关基因在内侧杓状软骨区(MUC2、MUC5B和CDH-1)和后连合区(MUC5B)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PR组与对照组存在上皮细胞形态和基因表达的改变,基因表达的变化将可能作为LPR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在相同频率(2Hz)下,0.2mA、0.4mA和0.6mA电针对家兔骨骼肌钝器伤后修复过程中改善微循环、抗纤维化和抗氧化的作用效果。方法: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模型组、0.2mA组、0.4mA组和0.6mA组;建立腓肠肌急性钝器伤模型,治疗组分别以0.2mA、0.4mA和0.6mA电针刺激足三里和阿是穴,频率2Hz,15min/次,隔日1次,模型组自然愈合;在28d时检测腓肠肌表面血流灌注值;14d、28d时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分析胶原纤维和肌纤维面密度;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第1d、4d、7d、14d、28d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水平。结果:0.4mA组血流灌注值显著高于模型组、0.6mA组(P<0.05),0.4mA与0.2mA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0.4mA电针能促进肌纤维再生反应,在第28天时胶原纤维面密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肌纤维面密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胶原纤维和肌纤维面密度整体呈负相关(r14=-0.783,P<0.01;r28=-0.839,P<0.01);第14天和28天,0.6mA组CK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第14天,0.4mA组T-AOC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0.2mA组次之;第7天和第14天,0.6mA组MDA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0.4mA电针对骨骼肌钝器伤后改善局部微循环、减少胶原纤维面密度、增加肌纤维面密度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效果最好,0.2mA次之,0.6mA电针有损害效应。  相似文献   
46.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是口腔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症状复杂,部分病人的病程呈现慢性迁延过程且反复发作。临床上DID病人大多数是以咀嚼肌紊乱类,结构紊乱疾病(非器质性改变)和器质性改变伴有疼痛为主,故此,TMD首选治疗是可逆性综合保守治疗,其中80%的患需采用保守治疗方法缓解症状,目前常用的物理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47.
1996年9月~1997年8月,我们采用黄芪、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27~66岁,平均39.25岁。HBeAg、HBV-DNA均阳性者22例;对照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27~78岁,平  相似文献   
48.
王荣国  周卫  章永东 《中国骨伤》2008,21(2):161-163
转化生长因子(TGFβ)是影响伤口愈合与瘢痕形成的重要生物因子,它能促进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和凋亡,同时刺激细胞外基质沉积和胶原过度产生。TGFβ的生物作用受到很多相关因子的调节(核心蛋白聚糖、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等)。中药治疗纤维化及瘢痕有其独特疗效,在减少瘢痕的同时能加速伤口愈合。越来越多的实验证实单味中药或中药复方能通过减少TGFβ的表达而抑制纤维化,最终减轻瘢痕形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TGFβ调控瘢痕形成的机制和中药通过控制TGFβ的作用而减少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以低频突发性耳聋发病情况及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3年4月治1疗的109例低频突发性聋患者发病情况和治疗前后的听力学检查结果。109例患者依据有无激素的应用分为常规治疗组(n=45)和激素治疗组(n=64)。常规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长春西汀和注射用三磷酸胞苷二钠;激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另外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组均为10~14 d 1个疗程。根据病情用1~2个疗程。比较常规治疗组和激素治疗组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低频平均听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的突发性聋发病机制、临床和听力学表现、预后和治疗方案差异较大,应根据其听力曲线的类型对突发性聋进行分型和分类。低频突发性聋听力下降大多较轻,预后较其他类型的突发性聋为佳,如及时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激素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低频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全麻药用量及术后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择期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6μg·kg-1,维持量为0.5μg·kg-1·h-1,直至手术结束前60 min;对照组给予相等量的0.9%生理盐水泵入。分别观察注药前(T1)、麻醉诱导前(T2)、气管插管前1 min(T3)、气管插管后1 min(T4)、切皮时(T5)、探查时(T6)、拔管后即刻(T7)等各个时段的脑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记录全麻药的用量,术后5 h内的镇静评分Ramsay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 T2时观察组患者BIS值明显低于T1和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T2、T4~T7时观察组MAP降低,HR减慢(P<0.05,P<0.01);观察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h和5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可产生明显的镇静、镇痛效应,减少麻醉药的用量,降低了患者术后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