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9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140篇 |
临床医学 | 47篇 |
内科学 | 2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65篇 |
外科学 | 16篇 |
综合类 | 52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20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胃蛋白酶原免疫放射分析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清胃蛋白酶原 (PG)水平可反映胃蛋白酶分泌及胃黏膜的状态和功能 ,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1 ,2 ] 。笔者用免疫放射分析技术 (IRMA)检测 14 8例胃病患者血清PGⅠ及PGⅡ水平 ,以探讨PGⅠ PGⅡ水平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1月本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患者 14 8例 ,男 79例 ,女 6 9例 ,年龄 31~ 75 (平均 4 3)岁 ,其中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的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 4 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 39例、胃癌 (GCa) 6 2例。胃癌中低分… 相似文献
23.
心绞痛患者外周血黏附分子的表达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表面CD11b/CD18的表达,同时通过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AG)确定冠脉病变特点,以期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UAP与白细胞活性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1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4例,UAP组45例,分别于CAG前采外周静脉血,以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表面CD11b/CD18双阳性率表达程度;根据Braunwald心绞痛分级方法和定量CAG分析(QCA)UAP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分别将UAP组分成Ⅰ B、ⅡB、ⅢB级,并将病变长度、病变类型、病变累及血管数量和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UAP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CD11b/CD18双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80.49±9.89)%:(71.44±14.67)%和(69.75±18.68%),均P <0.01)];ⅢB级UAP患者的CD11b/CD18双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Ⅰ B、ⅡB级[(91.78±5.67)%:(77.82±9.65)%,(76.91±8.15)%,均P<0.01)];UAP组内长病变患者外周血黏附分子的阳性率虽高于非长病变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02±8.75)%:(79.78±9.64)%,P>0.05)];从UAP组中不同病变类型可见,随着病变类型严重程度的加重,其炎性指标也逐渐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累及血管的不同数量和病变狭窄不同程度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UAP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是被激活的,随着冠脉病变处斑块不稳定性的加重,外周血黏附分子的表达亦增高,即白细胞活化状态与冠脉病变情况相关;白细胞活性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冠脉上病变的斑块处存在着炎性反应,斑块的不稳定性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4.
老年重下中暑患者血浆热应激蛋白70及其抗体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热应激蛋白 70 (HSP70 )水平及其抗体滴度在老年人重症中暑发生、发展中的特点及意义。 方法 应用 Western blot法测定血浆中 HSP70水平 ;应用酶联反应技术经倍比稀释测定血浆 HSP70抗体滴度。 结果 重症中暑的老年、非老年组 HSP70水平分别为 42 2 6± 12 49、385 6± 15 92 ,均明显低于健康的老年、非老年对照组的 6 0 91± 196 1、5 991± 90 5 (均为 P<0 .0 1)。重症中暑的老年组 HSP70抗体 1∶ 10以上阳性率为 80 .6 % ,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均为 P <0 .0 1) ,且死亡的 5例老年患者 H SP70抗体滴度均呈高水平状态。 结论 HSP70表达水平下降及 HSP70自身抗体产生可能与老年人重症中暑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角蛋白(cytokeratin,CK)阳性细胞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析了43例肺癌患者外周血CK 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CK 细胞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与肿瘤临床分明、病理分级、瘤灶多少及是否转移密切相关(P<0.05或P<0.01),而与肿瘤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CK 细胞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可为肺癌的诊断、恶性度判断、转移是否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HBsAg、HBsAb共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preS及S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对6例HBsAg、HBsAb共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试验组)、9例HBsAg阳性、HBsAb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照组)进行HBV DNA的提取及HBV基因组preS和S基因的PCR扩增和测序,比较组间突变率差异.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所感染HBV均为B型或C型.试验组未检出preS区缺失突变,对照组检出1例preS1区15 bp缺失.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reS/S、preS、preS1、preS2区核酸点突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S区核酸点突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氨基酸水平上,试验组与对照组preS/S、preS、S、preS1、preS2区及a决定簇点突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BV preS基因的缺失及S基因的氨基酸突变均不是B型或C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HBsAg、HBsAb共阳性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7.
目的对人类SLCO1B1APOE基因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进行性能验证。方法参照产品行业标准要求及相关文献,设计验证方案,对武汉友芝友医疗公司生产的人类SLCO1B1APOE基因检测试剂盒的准确性(与金标准测序法结果比较)、特异性、最低检出限和抗干扰能力4个方面进行性能验证。结果 20个临床样本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测序法结果比对,符合率为100%,满足试剂准确性验证要求;40个临床样本荧光PCR野生型位点的检测结果用测序方法均未检出突变,满足试剂特异性验证要求;基因检测试剂盒的最低检出限为10 ng/μL;血红蛋白、总胆红素和三酰甘油3种干扰物质加入已知基因型结果的血液样本后进行检测,与对照组结果均符合,满足试剂抗干扰能力验证要求。结论人类SLCO1B1APOE基因检测试剂盒各项性能验证参数与厂家声明基本一致,符合相关质量管理要求,可应用于临床标本检测。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浆中B型钠尿肽 (BNP)、内皮素 (ET)、C 反应蛋白 (CRP)、A型钠尿肽 (ANP)水平变化 ,为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及免疫放射分析法对 4 6例AMI患者治疗前后和 3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中BNP、ET、CRP、AN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AMI患者血浆中BNP、ET、CRP、ANP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正常对照组与AMI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 ,BNP与CRP在AMI治疗前水平呈正相关 (r =0 .874 ) ,治疗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r =0 .6 5 4 ) ,AMI治疗前后ANP与ET呈正相关 ,但AMI经溶栓和相应的支持治疗后ANP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P >0 .0 5 ) ,而BNP、ET、CRP水平虽然下降明显 ,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AMI患者血浆中BNP、ANP、ET、CRP水平的变化说明其参与了AMI的发生、发展 ,特别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 (或 )破裂及血栓形成 ,其炎症因子是主要因素。因此 ,4项指标的观察分析对AMI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评价作为多巴胺转运体(DAT)99m Tc-TRODAT-1 及多巴胺D2 受体(D2 R)131 I-Epidepride 的SPECT 显像对临床早期帕金森病(PD)诊断及其与临床严重程度(H/Y 分级)相关性的价值.方法 临床早期未治疗PD 患者47 例行DAT 99m Tc-TRODAT-1 和D2 R 131 I-Epidepride SPECT 显像及正常对照21 例行DAT 99m Tc-TRODAT-1、15 例行D2 R 131 I-EpideprideSPECT 显像,并应用ROI 技术计算纹状体/枕叶放射性比值(ST/OC).结果 所有PD 患者病侧肢体对侧脑DAT ST/OC 比值较同侧降低(F =-0.1006,P≤0.01),双侧较正常对照组均降低(F同侧=-0.6583,P≤0.001;F对侧=-0.759,P≤0.001);D2 RST/OC 比值病侧肢体对侧高于同侧(F =-0.3736,P≤0.01),双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同测=-0.278,P =0.875;F对侧=0.346,P =0.051).PD 患者DAT ST/OC 双侧均值与H/Y 分级有显著相关(r =0.338,P≤0.05);D2 R ST/OC 双侧均值与H/Y 分级无显著相关(r =-0.165,P≥0.05).DAT ST/OC 比值与D2 R ST/OC 比值无显著相关(r =0.003,P≥0.05).结论 DAT 99m Tc-TRODAT-1 SPECT 显像是反应DAT 的敏感指标,有助于早期PD 诊断;D2 R 131 I-Epidepride SPECT 显像有助于了解PD 患者D2 R 变化,不主张单独用于PD 早期诊断;DAT 改变与D2 R 改变可能为不同病因所致. 相似文献
30.
核苷(酸)类药物是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重要药物,其临床使用的主要缺点是乙肝病毒会在其选择压力下产生耐药突变株,从而导致治疗失败[1]。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是临床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常用核苷(酸)类药物,和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相比,使用恩替卡韦进行初始治疗所发生的5年耐药率很低[2-3],而未经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发生恩替卡韦基因型耐药的情况则罕有报道。现发现1例,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