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确定蒲黄抗血栓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方法:对蒲黄不同提取部位(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对体外血小板聚集作用进行筛选,进一步研究蒲黄活性部位对胶原蛋白-肾上腺素和角叉菜胶诱发小鼠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蒲黄有效部位对大鼠体内血栓模型及血管壁的作用。结果:蒲黄乙酸乙酯部位对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胶原、凝血酶诱发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分别为40.08%,33.09%,37.91%,34.71%,水部位则为29.29%,28.65%,28.33%,32.29%;而蒲黄乙酸乙酯部位对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发小鼠死亡和偏瘫的保护率为50%,对角叉菜胶诱发小鼠黑尾发生率为50%;同时乙酸乙酯部位可明显抑制大鼠体内血栓的形成,并对血管内皮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初步认为乙酸乙酯部位为蒲黄抗血栓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72.
巴戟天抗衰老活性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用色谱法分离,用波谱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巴戟天活性部位中分出7个化合物,分别为1-羟基-2-羟甲基蒽醌(1)、1-羟基-6-羟甲基蒽醌(2)、1-羟基-7-羟甲基蒽醌(3)、3-羟基-1,2-二甲氧基蒽醌(4)、2-羟基-3-甲基蒽醌(5)、2-甲氧甲酰基蒽醌(6)、1,2-二羟基-3-甲基蒽醌(7)。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分离得到,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种分离得到,首次提供化合物2的核磁数据。  相似文献   
73.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30~97岁,平均55岁.所有病例均经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确诊为室性心律失常,并排除QT间期延长综合征(QT间期>440毫秒)和甲状腺功能异常者.方法: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胺碘酮治疗,首先给予胺碘酮负荷量600mg/日,治疗7天,再给予400mg/日,治疗7天,用较大维持量200mg/日,治疗2周,再给予维持量100~200mg/日,治疗4个月.  相似文献   
74.
巴戟天寡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的糖类成分进行化学研究。方法:用活性炭、纤维素和硅胶等色谱法分离,用波谱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巴戟天活性部位中分离出6个寡糖类化合物,分别为蔗糖(Ⅰ)、耐斯糖(Ⅱ)、菊粉六糖(Ⅲ)、β-D-果吡喃糖-(2→1)-β-D-果呋喃糖-(2→1)-β-D-果呋喃糖(Ⅳ)、β-D-果吡喃糖-(2→1)-β-D-果呋喃糖-(2→1)-β-D-果呋喃糖-(2→1)-β-D-果呋喃糖(Ⅴ)、β-D-果吡喃糖-(2→1)-β-D-果呋喃糖-(2→1)-β-D-果呋喃糖-(2→1)-β-D-果呋喃糖-(2→1)-β-D-果呋喃糖(Ⅵ)。结论: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巴戟天属中分离出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75.
王羚  李宁 《医药世界》2006,(6):118-119
铅是一种古老的金属。铅对为体的危害和环境污染的研究历时已长久。对接触者的危害主要是在神经、造血、消化、心血管等系统的损害,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铅危害的认识亦日趋深入,由此对铅的生殖毒性就近年国内有关研究做简要综述。一、铅对男性的生殖毒性(1)胡氏等调  相似文献   
76.
目的评价荧光光谱法测定外周血DNA对恶性肿瘤的筛选价值。方法提取恶性实体瘤、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正常人外周血DNA各50份,应用镧系离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检测其荧光强度。结果恶性实体瘤、白血病、MDS及正常人外周血DNA荧光强度分别为:345.645±28.004、322.988±43.530、308.477±33.834、276.152±29.442,3组恶性疾病患者外周血DNA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且3组之间荧光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DNA荧光检测对于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筛选价值,且可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77.
王羚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8):206-207
目的分析32例霉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经胃镜检查及食管刷检涂片镜检确诊为霉菌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霉菌性食管炎表现为吞咽后胸骨后疼痛,吞咽梗阻感、反酸、嗳气和烧心,但亦有无食管症状,表现为上腹疼痛而接受胃镜检查的。胃镜下可见食管黏膜弥散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黏膜散在豆渣样白苔或斑点状伪膜。结论霉菌性食管炎无临床特异性,内镜检查及食管刷检涂片镜栓是诊断的可靠方法。它的发生与长期应用抗生素、抑酸剂,高血糖,免疫功能低下,食管黏膜屏障破坏,食品污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槐定碱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小鼠采用等剂量(2 mg·kg-1)静脉、灌胃给药后采用LC-MS/MS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灌胃给药后槐定碱的AUC018 h、Cmax、tmax分别为1 256.2 ng·h·mL-1、756.3 ng·mL-1、1 h,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1.8%;静脉给药后槐定碱的AUC018 h、Cmax、tmax分别为1 256.2 ng·h·mL-1、756.3 ng·mL-1、1 h,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1.8%;静脉给药后槐定碱的AUC018 h为3 005.3 ng·h·mL-1。结论槐定碱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小鼠灌胃给药后绝对生物利用度低。  相似文献   
79.
80.
高展旺  张昕  王羚郦 《中成药》2023,(12):4042-4048
心肌肥厚是一种代偿性机制,当压力刺激或疾病发生时(如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肌梗塞和神经激素),心肌总量增加、收缩力加强和心肌耗氧量上升以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然而,持续的病理性肥大反应最终会导致收缩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自噬是一种严格调控的溶酶体降解机制,对细胞存活、体内平衡和功能很重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噬在调节心脏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噬可能是治疗心肌肥厚强有力的靶点。最近,很多中药单体、提取物及其复方已被证明可通过不同途径调节心肌细胞自噬。本文重点介绍自噬在心肌肥厚的作用,并整理通过调节自噬的中药单体、提取物及其复方在心肌肥厚中的药理基础和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