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252篇
内科学   116篇
皮肤病学   68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86篇
外科学   202篇
综合类   371篇
预防医学   12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91篇
  5篇
中国医学   218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大量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使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明显获益。近期临床研究提示他汀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他汀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引起广泛关注。现有临床证据显示,尽管他汀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但他汀治疗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新增糖尿病的风险远低于其心血管获益。由于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新发糖尿病的风险高于年轻人群,特别是使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时,需监测血糖。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他汀相关的新发糖尿病会增加心血管风险。  相似文献   
72.
2012年10月~2013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276例2型DM患者,随机分为床旁教育组和常规教育组,住院期间分别实施床旁教育和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跟踪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结果:组间比较:床旁组在入组后第1、2、3个月的FBG、PBG及HbA1c水平明显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较之入组后第1个月,入组3个月后两组FBG、PBG及HbA1c水平均升高,其中只有常规组PBG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床旁教育具有更好的针对性,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有利于短期内控制2型DM病人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在急性肾衰竭(ARI)及ARI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DF)患儿中使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1999年至2010年体质量8 kg以上患儿17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3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6.3岁;体质量8~71 kg,平均体质量25.8 kg,10 kg以下仅3例。行41例次CBP治疗,重点观察治疗中不同儿童死亡风险(PRISMⅡ)评分、不同体质量、不同临床干预(血管活性药使用与否、机械通气有无、不同超滤率)患儿死亡率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PRISMⅡ评分>10分、有机械通气患儿的死亡率比PRISMⅡ评分≤10分、无机械通气患儿高(P<0.05)。体质量>26 kg组死亡率、低血压发生率与体质量≤26 k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质量低于26 kg组平均动脉压(MAP)、平均心率(HR)、升压药使用频率显著高于体质量>26 kg组(P<0.05)。超滤率大于/小于2 mL/(kg.h)两组MAP、HR、升压药使用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质量8 kg以上儿童运用预充量52 mL滤器行CBP治疗只要预充得当,合理范围超滤率下可以避免严重血流动力学波动,安全救助患儿;需要CBP治疗的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儿死亡率在PRISMⅡ评分>10分、有机械通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较高。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肌肉源神经生长因子(mNTF)对游离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作用及高浓度的mNTF是否会产生高效应。方法 从3周龄Wistar大鼠腓骨肌中提取mNTF,用1mm&;#215;1mm Phast凝胶块运载后放入移植的游离神经与脊髓的连接处。并将30只成年Wistar大白鼠根据其浓度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低浓度组(10只)和高浓度mNTF实验组(10只)。结果 单纯游离的周围神经移植后4周仅仅见到极其微弱的脊髓神经的再生。加入低浓度mNTF后脊髓神经的再生极显著地提高,高浓度mNTF组中虽然脊髓神经的再生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但是反而明显少于浓度mNTF组。结论 肌肉源神经生长因子(mNTF)对游离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仅仅补充高浓度mNTF,而不补充其它营养因子,则会造成其“营养失衡”,所以结果反而不好。  相似文献   
75.
总结1例青光眼硅管植入术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手术配合体会。术前熟悉手术操作基本过程,备齐手术所需特殊器械,规范术中管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正确使用显微镜是其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癌组织、引流淋巴结中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CD11a、CD18、CD54蛋白表达水平及化疗和中药益气养血冲剂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癌患者血、癌组织、引流淋巴结中CD11a、CD18、CD54蛋白表达水平在化疗前、后和化疗加服益气养血冲剂后的改变。结果:乳腺癌患者血中CD54水平与良性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癌组织淋巴细胞CD11a、CD18、CD54水平明显增高,乳腺癌细胞CD54表达阳性率100%,阴性淋巴结CD11a、CD18、CD5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阳性淋巴结。结论:乳腺癌患者粘附分子水平明显异常,免疫粘附功能障碍,化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益气养血冲剂能够改善化疗后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粘附功能等细胞免疫功能。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1,LFA-1)是一种膜蛋白分子。是由α(CD11α,180KD)和β(CD18,95KD)两条多肽链组成的异二聚体(1)。CD54亦称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 aradhesion molecule-1,ICAM-1)为单链糖蛋白,是LFA—I的配基。它们共同构成整合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肿瘤免疫密切相关,但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药物治疗对其有何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7.
1 病例资料例 1 男 ,62岁 ,因“刺激性干咳、间断咯血、消瘦 2月 ,气促、发热 5天于 1997年 10月 2 7日入院。有鸟禽饲养史。体检 :T37.5℃ ,右下肺呼吸音低 ,余无异常 ,胸部X线及CT检查示右中叶肺不张 ,右下叶支气管腔内肿块影。纤支镜检见右中、下叶开口处灰白色息肉样物堵塞 ,病理活检见凝固性坏死及大量曲霉菌。先后静滴大蒜素、氟康唑、二性霉素B共 75d ,症状渐重 ,不能平卧。纤支镜复检见曲菌团长至隆突 ,右主支气管腔堵塞 2 / 3。经纤支镜置6F导管于右下叶支气管腔内 ,每日分 4次腔内注射二性霉素B 5mg(生理盐水稀释 ) ,2周后症…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新型点式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固定对板下骨质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性成熟山羊 6只 ,双侧完整胫骨分别采用点式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 (pointcontact dynamiccompressionplate,PC DCP)和动力加压钢板 (dynamiccompressionplate,DCP)固定。固定后 1 2周和 2 4周分批处死动物 ,每批 3只 ,取下双侧胫骨先后进行CT扫描 ,测量局部皮质骨厚度和抗扭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固定后 1 2周 ,PC DCP组板下皮质骨厚度和骨抗扭力学强度均明显大于DCP组 (P <0 .0 5 )。固定后 2 4周 ,DCP组和PC DCP组骨皮质均变薄 ,骨髓腔扩大 ,两组间骨皮质厚度和抗扭力学性能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点式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可避免固定后较早期局部骨质疏松的发生 ,但在后期具有与传统接骨板相似的应力遮挡作用  相似文献   
79.
自体带血管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现代显微外科技术,作者建立了带血管周围神经干移植修复鼠脊髓损伤的模型。结果表明,带血管的神经干与T_(1~3)半脊髓切除后形成缺损的头、尾端吻合后4周,辣根过氧化酶(HRP)示踪证明:从脑于至骶髓段有2922±745.3个神经元长入移植的神经中。光、电镜观察发现其与脊髓连接处无明显空洞反应,瘢痕组织少,大量神经纤维长入移植神经内;形态计量有髓轴突数目比正常外周神经稍增加,但其直径和横切片中占据的面积分别为正常外周神经的44.3%和17.7%。带血管神经移植修复鼠脊髓损伤,可较早地吸引较多的神经长入。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