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0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252篇
内科学   116篇
皮肤病学   68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86篇
外科学   201篇
综合类   369篇
预防医学   124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85篇
  4篇
中国医学   218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腹股沟疝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8例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手术顺利,均痊愈出院.并发症主要有局部肿胀、积液、异物感、慢性疼痛.其中113例得到随访,随访率88.28%,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痛苦小,是治疗腹股沟疝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中期疗效.方法 对17例(26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时间平均3.8(2~7)年.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进行X线分析.结果 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7(4~47)分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81.3(57~90)分,优良率88.5%;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脱位或折断;异位骨化发生率15.3%(4髋).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病变,近、中期疗效较肯定.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研究ATX基因短发夹状RNA(shRNA)质粒表达载体对人MHCC-97肝癌细胞ATX基因表达和增殖、运动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RT-PCR检测转染后肝癌细胞ATX mRNA的表达,同时应用MTT、细胞运动、侵袭实验检测其对人MHCC-97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 ATX-shRNA表达载体可以有效的抑制人MHCC-97肝癌细胞中ATX基因的表达,使ATX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以转染后第四天下降最明显,并且转染后细胞增殖、侵袭、运动能力均减弱.结论 ATX-shRNA表达载体能有效地抑制ATX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观察Ⅰ型胶原(COL Ⅰ)和Ⅲ型胶原(COLⅢ)在H2O2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凋亡后的变化.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0 nmol/L的H2O2诱导HSC不同程度的凋亡;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内COL Ⅰ、COLⅢ mRNA的表达及变化.结果 用100 nmol/L H2O2诱导HSC凋亡(凋亡率分别5.86%、58.55%、71.98%),COL Ⅰ、COL Ⅲ在活化的HSC-T6细胞内均高表达,且伴随凋亡的增加,表达急剧下降,COL Ⅰ的变化更明显.结论 诱导HSC凋亡可减少胶原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肝星状细胞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中加入不同浓度的EGF(终质量浓度20、100、500μg/L),于8、24、48、72 h四个时间点分别收集细胞,提取肝星状细胞总RNA;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c-jun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EGF 3组HSC-T6细胞c-jun基因表达水平在8 h(1.46±0.16、2.12±0.20、2.78±0.32)、24 h(1.32±0.13、1.87±0.17、2.43±0.26)、48 h(1.03±0.10、1.51±0.13、2.03±0.20)、72 h(0.77±0.09、1.17±0.10、1.66±0.12)四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剂量加大,HSC-T细胞c-jun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GF对肝星状细胞c-jun基因表达有明显的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146.
23)、48 h(1.11±0.10、1.63±0.16、2.32±0.21)、72 h(0.77±0.09、1.23±0.10、1.91±0.16)4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剂量加大,HSC-T6细胞c-jun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GF可显著增强肝星状细胞c-jun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探讨骨性关节炎各组织成分中细胞冈子、金属基质蛋白酶等炎性物质表达水平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获取行OA组关节置换及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组患者手术时的软骨、滑膜组织和软骨下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行软骨下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应用放射免疫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门细胞介素(IL)-1β,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金属基质蛋白酶(MMP)-9蛋白表达水平,并将两组结果进行t检验,软骨下骨组织计量值与细胞因子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OA组较非OA对照组软骨下骨骨形成增加,骨质硬化骨小梁数目增加并错乱;滑膜组织中MMP-9表达是调;软骨组织中MMP-9及IL-1 β较对照组提高;而在软骨下骨,MMP-9、TNF-α及IL-β均有增高,并且与软骨下骨组织学改变相关联.结论 证实了OA促炎症条件的病理学基础,并且炎性改变与软骨硬化及关节软骨退变相关.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载去甲万古霉素缓释钢板在兔胫骨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模型中的预防作用。方法新西兰白兔64只,制备胫骨中段单侧皮质横断骨折模型,分别置入载去甲万古霉素缓释钢板(32只)和普通不锈钢钢板(32只),注射1×10^5CFU/ml金葡菌,于第1、3、7、14、28天留取病理标本,从病理学和放射学角度比较两种钢板对兔胫骨金葡菌污染模型的预防作用。结果50只兔存活,两组各25只。实验组发生骨髓炎8只,感染率为32%;普通不锈钢钢板对照组发生骨髓炎23只,感染率为92%,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X线片比较显示:发生感染兔均有骨破坏、骨赘形成、软组织脓肿影等变化,但实验组较对照组发生率低(P〈0.05)。病理学显示,感染兔较未感染兔的软组织及骨HE染色显示: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分布,骨质呈小灶性坏死至片状坏死。结论从病理学和放射学角度观察,载去甲万古霉素缓释钢板在兔胫骨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模型中有较明确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9.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选择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意义.方法 对63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DHS、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PFN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 经术后4~30个月随访,其中DHS优良率为72.73%.股骨近端解剖钢板为83.33%,PFN为81.25%,人工髋关节置换优良率为91.67%.结论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应根据全身情况、骨质疏松程度、骨折类型等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达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回顾分析骨片钉内固定治疗儿童髁上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骨片钉治疗Gartland Ⅱb型、Ⅲ型儿童髁上骨折32例.采用前侧入路,复位后交叉骨片钉固定.对开放性骨折及肱动脉受压行急诊清创、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 术后获3~18个月随访,平均7.6个月,所有骨折均一期骨愈合.根据Flynn标准评定疗效:优29例,良3例.结论 骨片钉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一种较为可靠的固定方法,对于开放性骨折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行前侧人路损伤小,暴露充分,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