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25篇 |
预防医学 | 14篇 |
药学 | 31篇 |
中国医学 | 8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诊断性刮宫联合炔诺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来本院就诊的10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刮宫,然后嘱咐患者服用炔诺酮5mg,8h/次,序贯减至日剂量2.5mg,治疗3~6个周期,观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此方法治疗后的止血效果、血红蛋白变化及子宫恢复情况。结果仅3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其余97例患者的止血效果理想;所有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所有患者的子宫大小均在3个月内恢复常态。结论采用诊断性刮宫联合炔诺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采用HPLC建立复方鱼腥草颗粒中多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月旭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75 nm;柱温为35℃。结果:异连翘酯苷、连翘酯苷A、金丝桃苷、连翘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分别在5.2~520μg/m L、0.8~80μg/m L、1.5~150μg/m L、1.2~120μg/m L、1.6~160μg/m L、1.4~140μg/m L、1.8~180μg/m L、1.3~130μg/m L的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0;10批复方鱼腥草颗粒中上述8个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231、0.2652、0.4361、0.3284、0.4743、0.3747、0.5515、0.3535 mg/g。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为复方鱼腥草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符合本次临床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从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给予米非司酮片12.5mg,1次/d,VI服;治疗组患者在月经干净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加服桂枝茯苓丸4g,次,2次/d,口服,连服3个月。比较两组的子宫肌瘤体积、血红蛋白、hs—CRP及总有效率并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hs—CRP明显降低(P〈0.01),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的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确切,能明显缩小子宫肌瘤瘤体体积,降低血清hs—CRP,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5.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静脉连续滴注,实验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注射,连续5d后转为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8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9.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2%,对照组患者2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9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对高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母婴阻断效果,为高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安全的母婴阻断药物。方法 选取自2015年7月—2016年7月间在驻马店市中医院就诊的高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并在孕期的第7、8、9个月各肌肉注射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200 I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在分娩第1、6个月注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每次10 μg。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从孕期的第7个月开始每天口服替比夫定600 mg进行治疗。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HBcAb、HBeAg、HBV-DNA水平变化,并于婴儿出生24 h内及6、12月龄取血测HsBAg,比较两组阳性率差异。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后是否出现头痛头晕、疲劳、腹痛、腹泻、恶心、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对两组新生儿是否出现早产、新生儿畸形等并发症进行统计,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平均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53.66%)、总有效率(80.49%)均高于对照组(31.71%、65.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HBcAb、HBeAg、HBV-D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HBeAg、H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V-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出生后12个月的HsBAg及6个月、12个月的HBV-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婴儿随着时间的延长,HsBAg、HBV-DNA的阳性率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头痛头晕、腹痛腹泻、恶心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均无畸形出现,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9.97±0.21)稍高于对照组(9.93±0.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比夫定对高载量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并且可以较为理想的阻断母婴传播,但具有头痛头晕、腹痛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7.
1 临床资料 1997年8月~1998年2月共收治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21例,对其中病时体温39C以上,伴有冷感,全身乏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咽部重度充血的160例患儿进行了观察,其中男86例,女74例;发病年龄6月~1岁22例,1~6岁98例,6~14岁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临床症状上均无显著差异。2 治疗 两组均给予抗生素抗感染,以及退热、止咳、防治热惊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三联注射用穿琥宁(中外合 相似文献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