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2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饮食行为在人格特征与儿童肥胖关联中的作用, 为有效预防中国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8年9月在北京、山西长治、新疆乌鲁木齐3个地区调查1 271名小学四年级儿童。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简表测量人格特征, 使用儿童饮食行为问卷测量儿童饮食行为, 通过体格检查获取5个肥胖相关指标。  结果  校正性别、年龄和地区后, 严谨性人格标准化评分与儿童BMI(B=-0.227, 95%CI=-0.422~-0.031)、BMI Z评分(B=-0.081, 95%CI=-0.158~-0.006)、腰围(B=-0.720, 95%CI=-1.281~-0.159)、腰臀围比(B=-0.004, 95%CI=-0.007~ -0.001)和体脂百分比(B=-0.727, 95%CI=-1.293~-0.162)均呈负相关(P值均 < 0.05)。中介作用分析结果显示, 严谨性人格可能通过食物响应和情绪性过食行为影响BMI、BMI Z评分、腰围、腰臀围比和体脂百分比; 食物响应和情绪性过食行为在严谨性人格与5个肥胖相关指标的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27.5%~47.1%和0.9%~18.0%(P值均 < 0.05)。  结论  严谨性人格与较低的儿童肥胖风险相关, 食物响应和情绪性过食行为是两者关联的中介因素。应针对严谨性较低的儿童及时开展健康教育, 以早期预防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和视屏时间与超重肥胖的关联,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4所幼儿园109名超重肥胖儿童作为病例组,在同样的幼儿园内选择体重正常的117名儿童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与病例组的年龄和性别频数匹配。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人口学、身体活动时间、视屏时间、睡眠、饮食等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在调整协变量的情况下分析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和视屏时间与超重肥胖的关联。  结果  在调整年龄、性别、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总评分、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指数(DBI-C)正端分等因素后,每日身体活动时间 < 3 h的儿童与身体活动时间≥3 h的儿童相比超重肥胖风险增加1.55倍(OR=2.55,95%CI=1.16~5.64,P=0.02),儿童每日视屏时间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超重肥胖风险增加1.44倍(OR=2.44,95%CI=1.69~3.52,P < 0.01)。  结论  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时间不足和视屏时间较长都与超重肥胖相关。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有效增加身体活动时间并且减少儿童的视屏行为,降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 使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分析现阶段儿童肥胖的国际研究热点,为把握该领域今后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儿童肥胖为主题词,检索2013年1月1日至今美国医学文摘(PubMed) 中在国际上发表的儿童肥胖相关文献,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提取文献的主要主题词和副主题词,生成主要主题词和副主题词的词篇矩阵;使用 gCLUTO 软件对词篇矩阵进行双向聚类分析,并进一步生成可视化山丘图及可视化树状图。结果 2013年1月1日-2019年6月18日PubMed中共收录儿童肥胖相关文献6 546篇。2013年起儿童肥胖研究发表文章数量不断增加,于2016年发表文章数量达到高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国际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心理、干预、诊断及流行病学、病因及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及并发症、健康促进及治疗6个聚类中,其中以儿童肥胖的干预和诊断及其流行病学为研究核心热点。这两个聚类内的文章数量多,文章之间的研究主题高度一致。结论 2013年起儿童肥胖研究发表文章数量不断增加。儿童肥胖的心理、干预、诊断及流行病学、病因及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及并发症、健康促进及治疗是国际研究热点,而儿童肥胖的干预和儿童肥胖的诊断及其流行病学为研究核心热点。  相似文献   
34.
分析学校体育相关政策与小学高年级学生营养状况的关系,为学校开展学生超重与肥胖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市某城区12所小学1 889名三~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学生身高、体重,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膳食结构以及中高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并了解学校体育相关政策.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学校体育相关政策与学生体质量指数(BMI)Z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男生和女生BMI的Z评分分别为(0.61±1.21)和(-0.04±1.13)(t=-12.02,P<0.01).膳食总评分男女生分别为(3.39±0.80)和(3.38±0.77)(t=-0.16,P=0.874).男生的中高等强度活动达标率(20.28%)高于女生(11.91%)(x2=23.58,P<0.01).在12所小学中,各项学校体育相关政策评分为1分的学校数目为3-10,学校体育相关政策总评分的中位数(P50)为5分.调整年龄、性别、膳食总评分和中高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后,相比学校体育相关政策总评分≤5分的学校学生,总评分>5分的学校学生BMI的Z评分降低了-0.15(P=0.017).结论 学校体育相关政策与学生营养状况有关.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执行各项学校体育相关政策,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超重与肥胖.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肥胖与神经肽Y第二受体(NPY2R)基因rs1047214多态性的相关性,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北京市2030名7~18岁的中小学生进行身体测量、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和rs1047214多态性检测.结果 NPY2R基因rs1047214多态性的等位基因突变率(T>C)为18.6%;非肥胖组的纯合突变CC基因型频率为3.7%.明显高于肥胖组(1.7%,P<0.05);不同基因型BMI、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低于非纯合突变型,性别分析显示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用BMI调整后,不同基因型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的血脂、血压、血糖指标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青少年NPY2R基因rs1047214多态性的突变率与男性肥胖有关,但与血脂、血压、血糖异常可能没有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36.
本文报道5例因车祸致伤处外用正红花油致接触性皮炎,以期引起同道注意。1 临床资料5例均为男性,年龄35~48岁,均为车祸所致下肢软组织伤。3例膝关节以下红肿疼痛,胫前皮肤部分皮肤青紫、大片淤斑,淤斑中央皮肤破损伴渗出;2例为踝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儿童抑郁症状与肥胖的相关性,为儿童肥胖及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9月方便抽取北京市东城区12所小学的1 412名三~五年级学生,通过儿童抑郁量表(CDI)调查学生的抑郁水平。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判定学生是否超重/肥胖。通过t检验、χ2检验和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抑郁评分与体重指数(BMI)和BMI-Z评分的关系,抑郁症状与肥胖的关系,抑郁症状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肥胖的发生是否有影响。 结果 1 412名7~11岁学生平均抑郁评分为(9.75±6.38)分。13.1%男生和6.7%女生有抑郁症状。有抑郁症状学生中28.6%为肥胖,无抑郁症状学生中18.7%为肥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学校、年龄和性别因素后,学生抑郁评分每增加1分,BMI增加0.04(95%CI:0.01~0.07)kg/m2,BMI-Z评分增加0.01(95%CI:0.001~0.020)。与无抑郁症状学生相比,有抑郁症状学生发生肥胖的风险显著增加(OR=1.54,95%CI: 1.03~2.29)。抑郁症状与性别对肥胖的发生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结论 儿童抑郁症状与肥胖相关,应多加关注肥胖儿童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在贵州农村试点实施的干预效果研究,探讨儿童计划免疫IEC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的推广此IEC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社区干预试验的设计原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干预前后,分别问卷调查2岁以下儿童母亲591例(实施和对照地区分别为308例和283例)和570例(实施和对照地区分别为291例和279例),另外还在干预后的实施地区,对65例7岁以下儿童家长、20例乡村医生和19例村干部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①IEC策略的干预效果主要体现在提高有关计划免疫的知识、态度、行为意向、突变管理能力和社会支持上(P<0.01),净提高率分别为26.86%、9.88%、5.05%、31.14%和15.50%;②传播主体和目标人群对此IEC策略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接受和认可的态度,人际传播辅以多种传播材料的形式符合当地情况。结论:此IEC策略是有效的、可行的,建议进一步在贵州等西部省份推广此IEC策略。  相似文献   
39.
我国 1 993年报告 0~ 1 4岁儿童哮喘的患病率为0 1 1 %~ 2 0 3 % [1] 。我国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患病率可能有上升趋势。国际间儿童哮喘及过敏性疾病的对比研究 (In ternationalstudyofasthmaandallergiesinchildhood ,ISAAC)方案是为了使不同时间、不同人群中获得的哮喘流行病学资料具有可比性而设计的国际统一方案。首都儿科研究所于 1 993年注册为ISAAC研究成员单位 ,与世界各国一起研究哮喘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2 ] 。现将 1 995年 1 0月~ 1 995年 1 1月间在北京、…  相似文献   
40.
该文研究运动和膳食干预对小学生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8所小学1~5年级1564名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运动或膳食干预,运动组主要采取"快乐10min"方法,膳食组采取营养健康教育方法,分别于基线和干预后检测全体学生的身高、体质量、腰围、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