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正>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合并妊娠较少见,现结合我们收治的2例病人作以讨论。 例1,21岁,因四肢无力伴疼痛6d入院。首发症状为右下肢及双手腕部刺痛不适,四肢无力。渐又出现胸闷气短,咳嗽无力。宫内正常妊娠4~+月。查体:宫体脐上一指。四肢套式感觉障碍,肌张力低,肌力0级,腱反射未引出。病后20d腰穿检查:脑脊液蛋白0.7g/L,白细胞数0个。诊为GBS合并妊娠,治疗用10%两种球蛋白静点,输新鲜血及神经营养药物,病程13d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紫  相似文献   
32.
多发性硬化 ( 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 ( CNS)白质脱髓鞘性病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病 [1] ,在国内外已受到广泛的重视 ,近年国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 ,本文就 1 5例 MS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进行分析 ,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认识。临床资料1 研究对象 根据 1 983年 Poser提出的诊断标准 [2 ] ,1 5例患者均为临床确认的 MS,其中男4例 ,女 1 1例 ,发病年龄 1 8~ 5 2岁 ,平均 34岁。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其中 8例有明确诱因 ,感冒受凉 4例 ,精神紧张 2例 ,饮食不洁腹泻 1例 ,药物过敏 1例。2 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视物模糊者 6例 ,头…  相似文献   
33.
<正> 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并不多见,最近我们收治2例。例1 男,37岁,1986年12月18日入院。1972年患者因发热、头痛住西安某医院诊断为“脑膜炎”,此后至入我院前共有9次发作,每次症状相似,均为突然发热、头痛、恶心等,曾“昏迷”3次,每次持续数天而恢复,近几年来工作能力减退伴记忆力下  相似文献   
34.
重型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因呼吸肌麻痹,导致肺部并发症者极为多见,而合并巨大肺大泡,治愈者较为少见。现将本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因四肢无力,声嘶,饮水呛咳进行加重一周,呼吸困难一天,在急诊室作气管切开并用人工呼吸  相似文献   
35.
实验以19号染色体长臂Ac co2基因内一段内含子的DNA片段为目标片段,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靶DNA片段,观察血液光量子照射前后血有核细胞DNA的变化。结果发现,在接受照射的25例病人中,照射前PCR扩增的目的的片段均正常存在,照射后4例有明确的DNA目的片段的消失,占被检总数的16%(4/25)提示,紫外线照射可能会暂时引起DNA结构的变异。  相似文献   
36.
自发性幕上脑出血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洪典  江文  万琪  尚磊 《医学争鸣》2001,22(10):942-944
目的探讨自发性幕上脑出血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脑出血30 d生存或死亡的概率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 a来病房收治的421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病例,对影响脑出血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421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病人,30 d死亡率为13.1%. 单因素χ2检验表明,意识障碍、脑出血破入脑室、大出血量、伴发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消化道出血等6个因素为自发性幕上脑出血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P<0.0 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有意识水平(OR=5.09, P<0.01)和出血量(OR=2. 55, P<0.01)是脑出血30 d死亡的独立的预测因子. 脑出血30 d死亡的概率预测模型为P=1/[1+e-(-4 .842+1.663×意识水平+0.915×出血量)],该模型对脑出血30 d死亡或生存预测总的正确率为90.5%. 结论意识水平和出血量是影响自发性幕上脑出血30 d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影响自发性幕上脑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脑出血后30d内生存或死亡的判别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489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病例,对影响脑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判别分析。结果多元逐步判别分析发现,仅有意识障碍、出血量、伴发消化道出血等3个因素可作为判别因子,所建判别方程组内回代检验,判别符合率为87.3%。结论 意识水平、出血量和是否伴发消化道出血 3个因素是影响自发性幕上脑出血 30 d预后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观察选择性离子型谷氨酸受体 (iGluRs)拮抗剂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发生的调控作用 ,探讨谷氨酸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通路在神经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5 溴脱氧尿核苷 (BrdU)标记分裂细胞 ,比较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7d和 14d时各iGluRs拮抗剂处理组与相应对照组之间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速度。结果 腹腔注射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 (NMDA)受体阻滞剂 5 甲基二氢二苯丙环庚烯亚胺后显著抑制了大鼠全脑缺血后 7d和 14d时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的升高 ,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较缺血再灌注 +生理盐水组各时间点明显减少 ;而α 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和 (或 )红藻氨酸受体阻滞剂二硝基喹喔啉对全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增强基本没有影响。结论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MDA受体通路的激活可能促进了齿状回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运动神经传导参数的异常百分比在不同神经、不同病程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近20年诊断的100例GBS患者的电生理资料,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GBS患者中病程在4周以内的68例,其中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远端潜伏期(DML)、神经传导阻滞和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dCAMP)异常率分别为45.6%、27.9%、14.7%和77.9%。在病程第1周内检测,dCAMP异常率最高,其次是MCV和DML。χ2检验表明,各参数的异常率在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之间以及在不同病程阶段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GBS运动传导各参数的异常率在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对GBS患者早期进行电生理检测也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