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9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37篇
综合类   196篇
预防医学   64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76篇
  1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组织中Bax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裸鼠40只,背部皮下接种He La细胞后随机分为4组,各10只。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50 mg/(kg·d);顺铂组给予顺铂15 mg/kg;联合用药组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和顺铂;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乙醇和生理盐水。观察各组移植瘤生长情况,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Bax及VEGF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阿司匹林组、顺铂组、联合用药组抑瘤率分别为43.10%、57.24%、82.49%;与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Bax蛋白表达明显上调,联合用药组对Bax表达上调作用最强,其次为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VEGF蛋白表达明显下调,联合用药组对VEGF蛋白表达下调作用最强,其次为阿司匹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司匹林可能通过调节Bax及VEGF蛋白表达,与顺铂协同作用,达到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172.
<正>布鲁菌病是由动物源性布鲁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我国布鲁菌病主要发生于以畜牧业、肉类及奶制品加工为主的北方地区,在非牧区为点状散发。但近年来各地布鲁菌病呈现多发趋势[1-2],误诊、漏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我科2014年6月从1名发热患者血液中分离出1株曾被误鉴定为吉拉尔玫瑰单胞菌的马耳他布鲁菌,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42岁,司机,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体温反复升高,最高时可达39℃,发热可持续数小时,体温可自行降至正常,伴有较明显畏寒、寒战,无明显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心慌胸闷及头晕头痛等症状。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体力及睡眠较差,小便明显黄染,大便较少,体重减轻约5  相似文献   
17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缺损(isolated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i-VSD)产前诊断、临床分型及出生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 885例孕妇均于孕18~38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胎儿i-VSD检出率、缺损口直径及i-VSD临床分型,比较不同年龄组孕妇i-VSD检出率;筛查出i-VSD且选择继续妊娠者,于新生儿出生后1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随访1a观察自然愈合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检出i-VSD 105例,彩色多普勒显示心室水平双向分流;临床分型中膜周型67例(63.8%),肌型35例(33.3%),干下型2例(1.9%),多发型1例(1.0%);除干下型2例和多发型1例,余102例缺损口直径0.8~13.8(3.4±2.4)mm;年龄22岁、22~28岁、28~35岁、35岁组i-VSD检出率(1.3%、1.6%、1.5%、1.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对膜周型缺损口直径2 mm、2~3mm、3mm者的显示率(44.4%、91.4%、95.7%)均高于肌型(30.0%、39.1%、50.0%)(P0.05);105例中17例引产,88例继续妊娠者新生儿出生后1周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孕期检查结果一致62例,随访1a自然愈合24例。结论i-VSD以膜周型和肌型常见,部分可自然愈合,超声心动图在i-VSD产前诊断及出生后随访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4.
目的:探讨天津市颈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天津市14家二级以上的医院在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脊髓损伤患者553例,占同期脊髓损伤患者895例的61.8%,年龄11~90岁,平均48岁,其中≥50岁者275例(49.7%)。交通事故是年轻(52.2%)及中年(43.1%)患者的主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和重物砸伤在30~49岁年龄段内比较常见,50岁以上患者跌倒(49.1%)是主要致伤原因。其中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好发部位以C5(40.5%)和C4(29.5%)多见,颈脊髓损伤程度与年龄(P0.05)有一定的相关性。单因素分析发现并发症与年龄(P0.05)、手术与否(P0.01)、颈脊髓损伤程度(P0.01)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颈脊髓损伤在脊髓损伤中比较常见,患者年龄较大,不同年龄组主要致伤原因有所差异,临床应重视各种并发症发生,综合防治颈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75.
目的:观察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效果.方法:32例大面积撕脱伤患者,在早期抗休克、治疗脏器合并伤基础上,撕脱面积较小、创基血运好者直接原位缝合;挫伤严重、已游离的大面积撕脱皮肤组织切取后,反取成大张中厚皮片,原位缝合于创面.骨质裸露的创面,以腓肠肌肌瓣、趾长屈肌肌瓣、胫前肌肌瓣等转移覆盖骨,再植以反取的大张中厚皮片.术后第2天开始行高压氧治疗,疗程1周.结果:32例患者中12例植皮一次成活;17例移植皮片部分坏死,肉芽创面经换药后愈合;3例因回植皮片挫伤严重而片状坏死,后期肉芽创面植皮后愈合.对17例瘢痕增生及粘连较重者行肢体功能锻炼,并随访2年,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伤情严重,需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颅脑损伤和休克,同时彻底清创,封闭创面,裸露的骨面用邻位健康的肌瓣覆盖后再植以大张游离皮片,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6.
目曲: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骨密度(BMD)和生物力学测定,分析加锁髓内针和普通髓内针固定时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情况。方法:3个月龄雌性Wistar处鼠50只,体重(250+20)g,根据股骨骨折固定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加锁髓内针组)和对照组(普通髓内针组)。每只大鼠随机选择一侧股骨,行开放性截骨制作横行骨折,并行内固定术。术后即刻、2,4周对全部大鼠进行X—ray检查,第4周断颈处死所有大鼠,取术侧股骨进行大体标本和组织学观察,BMD和生物力学检测,分析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比同期对照组的纤维性骨痂小,骨性骨痂大,骨性愈合时间提前;实验组骨折局部BM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侧股骨的最大负荷、最大桡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锁髓内针较普通髓内针能提供抗旋转稳定性,增加骨量,促进骨性骨痂形成和骨折愈合,同时能提高骨折愈合后股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7.
目的 制备人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的特异性人源化单链可变区抗体.方法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获得一个与人抗GBM抗体结合活性较强的单链可变区抗体片段的阳性克隆,并对该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对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经过3轮筛选后,与第1轮相比富集了137倍.噬菌体抗体与人抗GBM抗体的结合活性其中有35株克隆ELISA的吸光度较高.对这些噬菌体抗体进行交叉反应后,确定其中有10株交叉反应较弱.确定1株(C31)阳性克隆提取质粒,进行DNA序列测定,大小为750 bp,并符合人源化单链可变区抗体的序列结构.结论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成功获得人-抗GBM抗体的单链可变区抗体基因,为临床上治疗Goodpasture综合征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8.
目的比较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犬的自体、异体、冷冻异体气管移植体内诱导软骨再生的作用。方法54只杂种犬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为自体移植组、异体移植组、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3组分别于颈部切除4环气管段作为移植体,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后埋入腹腔大网膜中。各组分别植入不同的气管移植体。术后5周处死实验动物,通过对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测定,对各组的新生软骨进行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①半定量法组织学评分,自体移植组、异体移植组、冷冻后异体移植组分别为1.68±0.27、5.57±0.72、1.93±0.24,3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F=152.717,P<0.001),自体移植组、异体移植组与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体移植组和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实验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植入区均可见新生软骨细胞和软骨岛,自体移植组、异体移植组、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的新生软骨100倍视野下像素面积分别为2573.6±738.4、1691.3±743.6、2482.9±82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11,P<0.05),自体移植组、异体移植...  相似文献   
179.
胸椎黄韧带骨化的病理单元及分层八边手术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描述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的病理单元并介绍分层八边法手术,探讨OLF病理单元的意义和分层八边法手术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手术治疗胸椎OLF合并脊髓病患者95例,男61例,女34例;年龄31~78岁,平均53.9岁.上胸段32例,中胸段24例,下胸段39例.单节段骨化53例,双节段骨化38例,三节段骨化4例,共141个OLF节段.用CT三维同步定位像观察脊柱OLF脊柱结构.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括约肌功能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运动功能恢复率评估疗效.结果 CT多平面重建观察骨化黄韧带病理单元共141个.每个病理单元规定为:与OLF所附着的关节突相邻上、下椎弓根下缘延长线之间包含的脊柱所有生理和OLF病理结构.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38.3个月.术前感觉障碍及下肢麻木86例,术后完全恢复67例、部分恢复19例;术前束带感69例,均完全恢复.术前括约肌功能JOA评分为(2.262±0.561)分,术后为(2.651±0.334)分;术前运动功能JOA评分为(1.539±0.873)分,术后为(3.694±0.429)分;恢复率平均为87.57%.疗效评价:优71例、良19例、可5例,优良率为94.74%.结论 OLF病理单元更完全、准确地概括OLF的病理结构,分层八边法手术减压充分、安全.  相似文献   
180.
本周关于艾滋病毒(HIV)的消息有好有坏,一个不好的消息是,尽管人们希望病毒复制被抑制之后,可以减少药物的用量,但两项研究表明,即使病毒复制被抑制,还必须继续采取积极的抗逆转录治疗(HAA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