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41.
8月7日,中国美业的目光聚焦古城西安阳光丽都大剧院,近千位美业精英与行业协会/商会领导欢聚一堂,共同见证华山论剑·第八届中国美业领袖年会·暨大美塑华山奖颁奖盛典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14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耐药越来越常见,主要包括原发性耐药与继发性耐药,其中原发性耐药主要与EGFR基因突变有关,继发性耐主要与T790M、MET等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143.
近年来眼眶骨折患者有所增加,眶壁骨折是眼科常见的一种外伤。眼眶骨折是眶部挫伤所致的眶壁骨折,系由直径大于眶口的物体钝性打击眼眶软组织和眶缘,使眶内压力突然升高,引起眶壁最薄弱处(如眶内壁和下壁)向外爆裂,而眶缘尚完整。眼眶骨折重建手术涉及眼科、口腔科、神经外科及耳鼻喉科等多个学科,解剖形态复杂,操作难度大,是最复杂的眼眶手术之一。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的关于眶周外伤和相关的眶壁解剖、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诊断、眼眶骨折的手术治疗、操作要点以及骨折固定材料等方面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研究雷贝拉唑对氯吡格雷在大鼠体内稳态时药动学的影响。 方法 18 只健康 SD 大鼠随机分成 3 组,分别给予氯吡格雷(ig,30 mg·kg-1·d-1)、雷贝拉唑 (ig,8 mg·kg-1·d-1)+ 氯吡格雷(ig,30 mg·kg-1·d-1)、奥美拉唑(ig,8 mg·kg-1·d-1)+ 氯吡格雷(ig,30 mg·kg-1·d-1 ),连续 7 d。 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 HPLC-DAD测定血浆中氯吡格雷羧酸代谢物SR26334 的浓度, 用 DAS3.0处理经时血药浓度数据, 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单用组比较,雷贝拉唑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AUC0-∞,MRT0-t,t1/2z,CLz/F, ρmax ρss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max由(1.17±0.41)h减少为(0.58±0.20)h(P<0.01); 奥美拉唑组的 AUC0-t和 AUC0-∞ 增加了约20% (P<0.05), MRT0-t显著延长(P<0.01),CLz/F下降了20%(P < 0.05)。结论 长期合用雷贝拉唑后可以加快氯吡格雷体内代谢为SR26334 的速度,但对于其代谢程度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建立彝族药姜味草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对其质量进行分析,并测定其中4种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C18色谱柱(4.6 mm×250 mm,4 μm),以乙腈-0.2%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迷迭香酸为参照,建立15批不同来源样品的HPLC特征图谱,结合相似...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后出现低钙血症及其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临床资料,分析与术后低钙血症及其症状相关的临床因素。 结果 641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成功接受甲状旁腺切除术治疗,并得到术后病理学诊断及长期随访证实。118例(18.4%)术后第一日血清总钙低于正常值下限,210例(32.8%)出现低钙血症相关的临床症状。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原发性甲状旁腺病人术后出现低钙血症相关症状,与病人年龄、术前血清无机磷及碱性磷酸酶(ALP)相关;术后第一日血清总钙水平低于正常与术前血清全片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相关。 结论 青年病人、术前血清iPTH和ALP水平增高、血清无机磷水平低可能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后低钙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7.
人工耳蜗是目前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重要的治疗方式。本文重点介绍耳聋时间、植入年龄、术前使用助听器、交流方式、病因、伴随耳鸣、双耳听力模式、单侧耳聋、康复等因素对术后效果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获得更为满意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联合茶多酚对糖尿病肾病(DN)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MHD治疗的DN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30)和对照组(n=31)。对照组先给予3个月的HFHD治疗,之后3个月采用血液透析(HD)治疗。联合组在行HFHD或HD治疗期间同时给予茶多酚片剂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时的氧化应激指标[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营养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及握力)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两组的MDA水平先降低随后升高,而SOD、T-AOC水平则先升高随后降低。联合组治疗3个月、6个月时的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OD、T-AO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两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及握力先升高随后降低。联合组治疗3个月、6个月时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及握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FHD联合茶多酚可有效改善DN的MHD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改善其营养状态,疗效比单一的HFHD或HD更佳,可有效提高DN的MHD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9.
眼眶骨折作为眼外伤的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眼球内陷、复视及眶下神经损伤,影响眼的正常功能。若眼球内陷过重,有严重复视或眶下神经损伤,常需行眼眶骨折修复术来恢复正常解剖结构。而眼眶解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手术入路和植入材料的选择举足轻重,根据骨折的具体位置可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以期以最小的手术损伤达到最理想的预后,结膜入路能获得较大的手术视野,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可以作为眶壁骨折修复术的标准入路之一。钛网和各类可吸收材料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塑性,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植入材料。同时,新兴的3D预成型技术在骨折修复术中的应用也日趋成熟,为骨折修复术的个体化、精准化指引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探讨高龄(年龄≥80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院神经内科发病4.5 h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7例,经头部CT或MRI证实。按发病年龄分为≥80岁组(47例)和80岁组(110例)。记录基线资料,包括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3.0~4.5 h)、应用抗凝药物等;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估溶栓后安全性和疗效,即7 d和3个月时的病死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静脉溶栓24 h、1周内和3个月的恢复良好率。结果 (1)与年龄80岁组比较,年龄≥80岁组的心房颤动比例和中位年龄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6%(28例)比32.7%(36例),83(81,85)岁比67(59,75)岁,均P0.01];其余基线资料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脑梗死病因亚组分型中,年龄≥80岁组心源性栓塞比例高于80岁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6%(28例)比32.7%(36例),P0.01];其余病因分型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年龄≥80岁组与年龄80岁组患者1周死亡率[分别为6.4%(3例)、6.4%(7例)]及3个月死亡率[12.8%(6例)、9.1%(10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颅内出血比例[10.6%(5例)、8.2%(9例)]和症状性颅内出血比例[4.3%(2例)、6.4%(7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4 h恢复良好率[38.3%(18例)、45.5%(50例)]和1周恢复良好率[53.2%(25例)、62.7%(69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80岁组3个月预后良好率低于80岁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1%(24例)比71.8%(79例),P0.05]。结论对于发病4.5 h内的高龄(年龄≥80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选择适当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有利于增加安全性及早期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