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4篇
药学   1篇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149株血培养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及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需氧和厌氧配对血培养分离大肠埃希菌的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mini VITAL或BacT/ALERT 3D血培养仪对2001年1月-2008年6月临床送检血液标本进行需氧和厌氧配对培养并分离菌株,用VITEK 32分析系统及配套的鉴定与药敏卡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及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共分离149株大肠埃希菌,其中需氧和厌氧培养均生长115株(77.18%),仅需氧培养生长14株(9.40%),仅厌氧培养生长20株(13.42%);产ESBLs阳性率为36.91%(55/149)。149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头孢西丁、奈替米星有较高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0%、94.63%、88.60%和75.84%;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萘啶酸、培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替卡西林、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包括中介)均>40%。结论采用需氧和厌氧配对培养可提高大肠埃希菌阳性检出率。该院血源性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较高,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且呈多重耐药性,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2.
[目的]总结O139霍乱疫情应对经验,为今后的霍乱防治和处置提供借鉴。[方法]对2009年1月在玉溪市所属通海县四街镇四寨村发生一起霍乱暴发疫情,从病例的发现、确诊、报告、现场调查与处理、技术应对与行政应对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参宴的639人中,通过粪便或肛拭子检验,结合临床症状,确诊O139型霍乱病例20例(其中实验室确诊17例,临床诊断3例),罹患率为3.13%;检出O139型霍乱弧菌健康带菌者27人,带菌率为4.23%。未发生二代病例、无死亡病例,疫情在1周内完全控制。检测霍乱病例和带菌者的密切接触者228人,检测当地未参加丧宴的67例腹泻病例标本,检测暴发点外环境标本432份,均未检出霍乱弧菌。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丧宴提供的煮萝卜是发病/带菌的危险因素,OR值为3.71。[结论]这是一起由O139霍乱弧菌引起的输入性食源性霍乱暴发疫情,由于发现、诊断、报告及时,应急处置措施得当,疫情得到快速彻底控制。  相似文献   
33.
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探测、监测和预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染病继续成为全球发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影响公众健康生命、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国家安全。早期探测重点是及时、敏感地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异常信息,并进行现场调查和核实,也是有效监测、预警系统的前期;有效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全面准确地认识特定传染病暴发流行可能发生的事实条件、驱动因素和传播链,并提出科学有效预防控制策略措施;因衡量收集具体数据的资源支撑和价值大小,难以及时、完整、准确地获得流行病学、病原学等数据信息。本文综述传染病早期探测、有效监测、有效预警理论技术,整合利用中国有效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和多时空节点触发与多学科渠道监测暴发流行情况、病因、风险、过程和驱动因素的多源数据,构建运行敏感特异、分期度量的中国(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响应创新技术体系,为加强新发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避免应对不力传染病蔓延与防止过度响应资源浪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甲型副伤寒临床特征,对分离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为早期诊断、合理用药供依据。方法对玉溪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2012年疑似患者531例采血进行双相血培养,分离菌株用纸片K-B扩散法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对确诊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血培养分离到甲型副伤寒菌株125株(23.5%);125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100.0%,弛张热多见)、食欲不振(77.6%)、头痛眩晕(48.8%)、腹胀(40.0%)、腹泻(37.6%)等,并发症少见;实验室检验主要为嗜酸粒细胞减少(76.8%)和肝功异常(71.2%);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四环素、庆大霉素和复方新诺明100.0%敏感;对头孢噻吩98.4%敏感,中介率1.6%;对环丙沙星60.8%敏感,中介率39.2%;对萘啶酸和利福平100.0%耐药。结论玉溪市甲型副伤寒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验以嗜酸粒细胞减少和肝功异常为主,及时诊治尤为重要。宜采用三代头孢菌素类治疗。  相似文献   
35.
2009年1月15—17日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四街镇四寨村发生一起因参加丧宴而致的0139霍乱暴发,本研究对这次霍乱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6.
适量的饮用红酒和烈性酒可引起血清高半胱氨酸浓度增高 ,但在适度饮用啤酒后却无增加。啤酒中的维生素B6似乎能防止酒致性血清高半胱氨酸浓度升高。一项随机、饮食作对照的交叉试验报道 :适度饮酒也会影响血清高半胱氨酸代谢。 11名健康、不吸烟、且为适度饮酒的男性 (年龄 44~ 5 9岁 ) ,正餐饮用啤酒、红葡萄酒、烈性酒(荷兰杜松子酒 )、或活性矿泉水 (对照 ) ,酒类饮品的摄入量相当于每天 40 g酒精 ,该量并不影响γ -谷氨酰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等肝脏酶的活性。根据拉丁方设计 ,饮品按随机顺序每 3周改变一次 ,供给…  相似文献   
37.
甲型副伤寒血培养取血量与阳性率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型副伤寒(SpA)是由肠沙门菌肠亚种SpA血清型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为研究血内细菌数、血清抗原、病程、取血量、血培养方式和阳性率间的关系,我们对3000余例疑似SpA病例等进行了血液定量细菌学培养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8.
家庭内食物传播疾病和其它卫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取有效卫生习惯可减少或避免与现代家庭相关的感染,尤其是食物传播疾病(foodbornedisease,简称FD)。家庭内卫生习惯包括以下3个方面: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必需的一般或特定环境卫生。根据家庭卫生习惯在FD、志贺氏菌性痢疾和轮状病毒性腹...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云南省玉溪市5岁以下急性腹泻病例的致病菌病原谱及其季节变化规律,为完善腹泻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玉溪市开展了为期1年的腹泻病监测,综合运用分离培养和核酸检测方法对腹泻病例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多病原检测。结果共对382名急性腹泻患儿进行了调查和采样,共分离到常见肠道致病菌51株(致泻性大肠杆菌26株,志贺菌9株,沙门菌8株,气单胞菌8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3.4%。夏季(5—7月)肠道致病菌检出率为38.9%,高于冬季(11月—次年1月)的7.3%,农村病例的检出率(17.6%)高于城区病例(7.7%)。2岁以上儿童的检出率(31.8%)高于2岁以内儿童(10.9%)。粪便标本的阳性率(23.1%)高于肛门拭子(6.0%)。结论致泻性大肠杆菌、志贺菌、沙门菌和气单胞菌是玉溪市5岁以下腹泻儿童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玉溪市流感流行动态,揭示玉溪市流感流行及病原学的变化,为更好地做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方法按全国流感监测方案,对暴发疫情和哨点医院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结果 2009年玉溪市流感网络实验室共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980份,甲型H1N1核酸阳性143份,阳性率14.59%,甲型H1阳性11份,阳性率1.33%;甲型H3阳性80份,阳性率8.16%;B型核酸阳性6份,阳性率0.61%。结论玉溪市的流感病原,季节性H1、H3、B型和甲型H1N1流感同时存在,但甲型H1N1逐步成为流行的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