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篇 |
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6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4篇 |
预防医学 | 47篇 |
药学 | 1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了解云南省玉溪市甲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A, SPA)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及耐药趋势,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有效治疗患者、清除传染源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纸片K-B法扩散技术检测玉溪市2005-2011年分离的252株SPA对17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采用 Etest测试条进行喹诺酮类(萘啶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 结果 分离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吩、亚胺培南、奈替米星、复方新诺明、氯霉素7种抗生素均敏感;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为99.21%;四环素、氨曲南、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98.41%;呋喃妥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97.62%、95.63%和36.51%;洛美沙星、萘啶酸的敏感率仅为0.79%,所有分离株对利福平耐药;分离株对洛美沙星的中介率逐年下降,耐药率逐年上升;对环丙沙星的中介率不断上升,敏感性不断降低。250株分离株属于萘啶酸抗性(nalidixic acid-resistant,NAR)株,其余2株属于萘啶酸敏感(nalidixic acid-sensitive, NAS)株, NAR株降低了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NAR分离株MIC值远远高于NAS株的MIC(χ2=244.063, P结论 第三代头孢菌素可作为玉溪境内治疗甲型副伤寒的首选药物;当地SPA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合理应用该类药物,对遏制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已成为人们美化生活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我们于2003年底对玉溪市售化妆品进行抽检,结果分离到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沙门菌常规检测方法分段控制技术在网络实验室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方法建立经过关键点技术控制评价的沙门菌检测方法,评估上海市参加世界卫生组织一全球沙门菌监测项目(WHO-GSS)、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项目(GFN)网络实验室的实施,培训云南省玉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腹泻标本沙门菌常规检测能力,收集2006-2012年省级GSS-GFN监测点年度沙门菌监测阳性率。结果基于分段控制技术设计的沙门菌分离、鉴定和种属鉴定、血清分群方法,能同时满足网络实验室对伤寒、非伤寒沙门菌检测敏感性需求;上海市网络实验室建设从2006年的5个公共卫生实验室和8个临床实验室发展到2011年的9和22个,伤寒、非伤寒沙门菌临床分离菌株从2006年的196株增加到2011年1442株;2012年云南省玉溪市临床腹泻病例沙门菌阳性率为2.4%;除上海外还有3个省级监测点将亚硒酸盐磺绿增菌液(SBG)作为沙门菌选择性增菌液,以上海市沙门菌监测基线最稳定。结论常规沙门菌检测分段优化的方法是构建区域网络实验室的基础,由此可上升为具有精确表型鉴定和分子分型能力的国家网络实验室。 相似文献
15.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展的关键促进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树坤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1):7-9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enterfordiseasepreventionandcon trol,CDPC)的职能是坚持预防为主方针 ,利用现代预防医学理论和技术研究提出疾病防制的规划和措施 ,实施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的综合防制 ,进行卫生监测、检验、卫生学评价等公共卫生科技服务与咨询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与灾害事件 ,向社会人群提供先进系统的卫生科技服务 ,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CDPC的职能决定了其发展的关键促进点 (criticalpromotionpoints,CPP)是盘活人力资源 ,转变职工… 相似文献
16.
2001年4月18日玉溪市某幼儿园7名职工中共有5例出现腹泻等症状,根据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确定病因是食用被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45:H2污染的鹅肉。 相似文献
17.
18.
19.
萘啶酸抗性甲型副伤寒病原菌的克隆扩散和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认识肠沙门菌甲型副伤寒血清型(SPA)的克隆扩散和遗传多样性,建立并确定病原菌流行克隆的分型方法.方法 采用有对照的K-B纸片扩散技术对分离的3980株SPA进行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经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检测15个萘啶酸抗性菌株喹诺酮抗性决定区的gyrA、gyrB、syrC和syrE基因;采用Spe Ⅰ和Xba Ⅰ消化染色体DNA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来自7个县的121个分离株进行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 萘啶酸敏感菌株在1999年占有优势,但2000年以后被萘啶酸抗性菌株替代;15个萘啶酸抗性菌株的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显示抗性机制是由gyrA基因的单点突变引起;121个菌株spe Ⅰ和Xba Ⅰ消化产物分别得出以Spe Ⅰ 01、spe Ⅰ 02或Xba Ⅰ 01型占优势的5种和4种PFGE型,Spe Ⅰ 01和Spe Ⅰ 02分别占37.2%和57.9%,或Xhn Ⅰ 01占95.0%.结论 在研究期间SPA分离株萘啶酸抗性率上升;PFGE型的SpeⅠ01和SpeⅠ 02或XbaⅠ01是玉溪流行的主要克隆;采用Spe Ⅰ和Xba Ⅰ的PFGE是鉴别SPA的一项有用技术. 相似文献
20.
1 引言 HIV-1母婴传播在世界多数地区经久不衰,估计已有360万HIV-1感染幼儿死亡,1999年内受HIV-1感染成人和婴幼儿分别有500万(妇女占46%)和 57万[1]。非洲 HIV-1血清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死亡率在出生后最初2年中可达50%,当中70%婴幼儿在死前有HIV-1感染证据[2]。世界各地HIV-1的母婴传播率变化范围是7%-48%,HIV-1感染幼儿在生后头5年内有高达50%的人发展成AIDS患者,中位数存活时间是9.4年。 近年来,美国、欧洲高度发达国家通过联合采取产前HIV-1咨询筛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和选择性剖宫产措施,已将HIV-1的母婴传播率降低到4%-6%,甚至低于2%[3]。然而,许多欠发达地区在实行HIV-1母婴传播预防中遇到了困难,主要障碍包括基本母婴卫生保健机构的机能不全、未进行孕妇产前咨询筛检、资源有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