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17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216篇
预防医学   82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73篇
  2篇
中国医学   92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文献报告,NO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物质,它具有松弛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作用。一氧化氮酶(NOS)为其催化酶。血小板仪一颗粒膜蛋白(PGMP)水平的变化在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报告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NOS和PGMP的检测结果,并就临床应用价值作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2.
吴婕  王朝晖 《微循环学杂志》2006,16(3):53-54,57,F0002
目的:探讨大鼠自身血栓微颗粒诱导其心脏心内膜下微血管内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通过向大鼠主动脉根部注入自身血栓微颗粒建立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于术后1h、1天、1周、2周、3周和4周取标本。HE染色观察心内膜下微血管内血栓形成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血清中vonWillebrand因子(vWF)含量。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心内膜下微血管内有血栓形成,部分血栓与内膜紧密粘连。向大鼠体内注入自身血栓微颗粒后1h,血浆中vWF水平显著增高。结论:大鼠自身血栓微颗粒能够诱导其冠状动脉微血栓形成,其心脏心内膜下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化是可能参与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3.
目的观察硬膜外注射吗啡缓解侧切产妇产后会阴部疼痛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要求自然分娩且经历侧切的产妇145例,随机分为三组,脐带结扎后硬膜外分别给予内含1 mg吗啡(M1组)或2mg吗啡(M2组)的生理盐水10ml,或单纯生理盐水10ml(C组)。随访记录产妇产后24h内静息和活动状态现实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及活动时PPI中重度疼痛出现时间;同时记录吗啡相关不良反应。结果静息状态PPI中重度疼痛的比例M2组(2.1%)明显低于M1组(15.7%)和C组(19.1%)(P0.05);活动状态PPI中重度疼痛出现时间M2组(15.7±1.4)h明显晚于M1组(11.0±0.9)h和C组(11.0±1.0)h(P0.05)。然而,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的累积发生率M2组(102.1%)明显高于M1组(43.1%)和C组(12.8%)(P0.05)。结论脐带结扎后硬膜外注射2mg吗啡虽然显著减低产妇静息PPI中重度疼痛的比例并推迟活动时PPI中重度疼痛的出现时间,但是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率,需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比较不同植物对重金属镉积累能力差异,筛选出镉低积累药用植物种类.方法 以夏枯草、益母草、薄荷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植物中镉的含量.结果 三种植物积累镉的能力存在差异,益母草>薄荷>夏枯草.益母草在镉污染土壤中其地上部分镉含量随土壤镉浓度增高而增高,而生长不受影响,属于抗性植物.在镉胁迫下,薄荷、夏枯草生长受到抑制,植物中镉含量较低,且随土壤镉浓度增加植物中镉含量变化较小,属于镉低积累植物.结论 益母草为镉高积累植物,且生长不受影响,可以作为富集植物治理镉污染;薄荷中镉主要积累在地下部分,而其以地上部分入药,夏枯草为镉低积累植物,两者均为可在镉污染地区种植的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155.
目的:为研究人参皂苷20(S)-达玛-20,25-环氧-3β,12β,24α-三醇(24-OH-PD)对多种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或Cell Titer Glo发光试验检测24-OH-PD在不同质量浓度(12. 5,25,50,100 mg·L~(-1)),不同作用时间(24,48,72 h)下对CCRF-CEM,Jeko-1,M14,MD-MBA-231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与20(R)-Rg3,20(S)-Rh_2进行比较。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OH-PD对以上4种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采用药物设计平台薛定谔Maestro 6. 7软件对癌症相关的40种蛋白与24-OH-PD进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24-OH-PD对4种癌细胞均具有明显的细胞活性抑制作用,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24-OH-PD对CCRF-CEM,Jeko-1,M14,MD-MBA-231细胞作用48 h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5. 36,39. 29,21. 74,19. 35 mg·L~(-1),与20(S)-Rh_2作用效果相似(IC50分别为23. 35,65. 79,18. 95,19. 67 mg·L~(-1));远远强于20(R)-Rg3,仅对Jeko-1细胞有抑制作用(IC5049. 5 mg·L~(-1))。磷脂结合蛋白V/碘化吡啶(Annexin V/PI)双染实验结果显示,24-OH-PD对4种细胞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凋亡作用(P 0. 05),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分子对接实验表明32个癌症相关蛋白中有11个能够与24-OH-PD对接成功,包括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蛋白络氨酸激酶,蛋白激酶C(PKC),B淋巴细胞瘤基因-2(Bcl-2),B淋巴细胞瘤基因-xl (Bcl-xl),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8等,表明24-OH-PD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与直接作用于这些蛋白相关。结论:人参皂苷24-OH-PD对CCRF-CEM,M14,MD-MBA-231,Jeko-1癌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NP,PKC等蛋白相关;同时24-OH-PD还具有诱导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Bcl-2,Bcl-xl等蛋白相关。  相似文献   
156.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莫沙必利、埃索美拉唑三联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10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焦虑和抑郁评分,以及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莫沙必利、埃索美拉唑三联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降低临床症状评分、SAS和SDS评分,以及提高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效果优于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  相似文献   
157.
目的:分析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总结并发症的发生,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帮助。方法:2003年5月-2007年5月因跟骨骨折而行开放复位"Y"形钢板固定54例,用AOFAS足踝评分系统来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54例58足中,47足愈合良好,11足出现复位不良及创伤性关节炎、切口感染、皮肤缺血坏死、神经损伤、钢板螺钉位置欠佳及松动。结论: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Ⅲ、Ⅳ型跟骨骨折取得较好的效果,若重视复位,手术操作及术前术后的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甲钴胺对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脂和神经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口服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甲钴胺片。分别检测2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水平,评价神经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7和14d后,观察组Hcy、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其组内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治疗后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甲钴胺可降低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和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假性心肌梗死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1991年1月至1996年4月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14例,其中并发假性心肌梗死2例(1-8%),现报告如下。例1-男,59岁,干部,于1991年1月21日清晨因头痛伴呕吐、心悸、意识障碍逐渐加重1小时入急诊室。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体温36-4℃,脉搏108/min,呼吸20/min,血压28/14-7kPa。深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4分。大汗淋漓,尿失禁。心电图提示:(1)窦性心动过速伴单源多发房早呈二联律及单源单发室早;(2)广泛前壁心肌梗死;(3)左室…  相似文献   
160.
1993年6月至1998年7月,对24例面颌部洞穿性组织缺损病人采用瓦合式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皮瓣成活率达10%。随访1 ̄3年,24例病人进食,发音功能及外形良好,修复处平整。其护理要点(1)术前进行营养补充,治愈口腔炎症,给予心理支持,授予相关知识;(2)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液循环,了解皮瓣成活情况,加强口腔护理,保证负压引流通畅,加强营养及进行复康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