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手术室内干置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限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不同空气消毒方法手术室术中使用的干置无菌持物钳保持无菌状态时限。方法对使用的干置无菌持物钳及容器在1 h、2 h、3 h4、h时采样细菌培养,3 h4、h时室内空气采样细菌培养。结果不同空气消毒方法手术间使用的无菌持物钳及容器在打开第1小时和第2小时均无菌生长,合格率为100%。第3小时时间段,动态机消毒手术间和紫外线消毒手术间放置的无菌持物钳及容器存在污染,合格率分别为96.88%、93.75%,层流手术室使用的无菌持物钳及容器无污染,合格率为100%。第4小时三个空气消毒方法手术间均存在污染,合格率分别为:层流93.75%、动态机90.63%、紫外线87.50%。不同类型手术室空气培养,第3小时时间段细菌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4小时时间段细菌检测结果层流手术间与动态机消毒手术间、紫外线消毒手术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动态机消毒手术间和紫外线消毒手术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干置无菌持物钳层流手术间,应3 h更换一次,动态机和紫外线空气消毒手术间2 h更换一次。 相似文献
12.
对6例胰腺癌患者行微波固化治疗,结果6例肿瘤体积均缩小,患者疼痛减轻,随访至今,4例存活,2例死亡.而保证手术仪器设备的良好状态,密切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低妇科肿瘤手术腹部切口并发症的方法。方法选择40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手术患者均按常规缝合腹膜和腹直肌前鞘。实验组不缝合脂肪层,放置引流管,缝合皮肤;对照组逐层缝合切口,不放置引流管。结果实验组手术后引流量逐渐减少,切口干燥无渗液,无须换药,切口均达甲级愈合。对照组手术后需每天换药,切口有红肿硬结,1例切口裂开后行二次缝合。两组在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皮下留置硅胶负压引流管应用于妇科肿瘤手术患者,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手术室护士对术前病人访视的实施与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病人对手术的积极作用。方法随机选取164例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心理护理,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手术病人访视前后的心理反应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通过术前访视,减轻病人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手术信心,术中主动配合。手术室护士与医生配合更加默契,缩短了手术时间。结论术前护理访视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对6例胰腺癌患者行微波固化治疗,结果6例肿瘤体积均缩小,患者疼痛减轻,随访至今,4例存活,2例死亡。而保证手术仪器设备的良好状态,密切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17.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的人工气道,由于呼吸道的改路,空气未经鼻腔湿化过滤而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造成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干燥,痰液不易咳出而加重呼吸道阻塞造成肺部感染。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抢救患儿生命的关键。现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的体会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开颅手术过程中急性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护理人员筛选压疮高危人群、制定术中急性压疮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住院并接受开颅手术的211例患者的病案资料,依据离开手术室时皮肤是否出现压疮分为压疮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急性压疮的危险因素.结果 211例开颅手术患者中发生术中急性压疮患者19例,共32处压疮,压疮发生率为9.00%;压疮组和对照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术前空腹血糖、术前Braden评分、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协会(ASA)麻醉分级以及手术情况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前Braden评分、术前空腹血糖以及手术时间是开颅手术患者术中急性压疮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针对筛选出的压疮高危人群,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开颅手术患者术中急性压疮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模式干预策略对预防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12月收治的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55),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感控措施,观察组实施多模式干预策略,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颅内感染率为1. 61%,低于对照组的12. 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为(21. 55±4. 24)天,低于对照组的(21. 80±5. 8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为(34 821. 15±5 563. 32)元,低于对照组的(37 272. 38±6 978. 0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多模式干预策略可减少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降低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模式干预策略对预防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12月收治的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55),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感控措施,观察组实施多模式干预策略,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颅内感染率为1.61%,低于对照组的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为(21.55±4.24)天,低于对照组的(21.80±5.8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为(34 821.15±5 563.32)元,低于对照组的(37 272.38±6 978.0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干预策略可减少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降低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