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8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07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312篇
内科学   168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88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234篇
综合类   576篇
预防医学   197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246篇
  5篇
中国医学   195篇
肿瘤学   7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51.
1病历摘要
  患者,男,82岁。主因“反复咳嗽、喘息30余年,加重2天”收住本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 RICU)。患者3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喘息,予抗感染及止咳化痰治疗后好转。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多于受凉后及冬春季节交替时加重,严重时夜间不能平卧,予抗炎平喘、扩张支气管、抗感染及止咳化痰治疗后可缓解。曾多次就诊于本院,进行肺功能检查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弥散功能正常。长期予茶碱、支气管扩张剂及小剂量激素对症治疗,上述症状控制尚可,日常活动无明显喘憋。近5年喘憋急性大发作次数频繁,平均每年因喘憋急性发作需收住急诊或病房2~3次。近2日因再度出现咳嗽、喘息,稍事活动喘憋、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入院。自发病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可,大便干燥,小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2.
非诺贝特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糖代谢影响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诺贝特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糖代谢影响的临床探讨周鹏王春陆友年观察高甘油三酯(TG)血症患者服用非诺贝特治疗前后的血糖、血TG、胰岛素(INS)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并就其临床意义作一探讨。1资料和方法:从本院内科门诊选择45例单纯空腹...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应用缬沙坦联合丹参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其对肾小球平均体积、肾毛细血管基底膜平均厚度及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两药联用的肾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缬沙坦组、缬沙坦与丹参联合治疗组(联合组).8 w后观察各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尿β2微球蛋白排泄率(β2-MG)等变化.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并测定肾小球的平均体积、电镜观察并测定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平均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血糖、HbAlc、Ccr、UAE、β2-MG均显著上升(P<0.01);肾小球平均体积、毛细血管基底膜平均厚度均显著扩大(P<0.01);肾组织中TGF-β1的蛋白质表达显著上调(P<0.01).缬沙坦和(或)丹参干预后,上述上调指标除血糖、HbAlc外均被显著抑制(P<0.05或0.01),联合组优于缬沙坦组(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丹参对DM大鼠具有改善肾脏病理结构的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4.
近年研究发现,心房电重构是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与维持的基础,多种离子通道基因表达调控变化及相应离子电流变化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基于智能化战创伤模拟人在直升机搜救人员现场急救培训中的效果,为建立规范化模拟训练流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参加培训的直升机空运后送卫生人员28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基层男医师7名,基层男护士5名,基层女护士2名,分别使用创伤模拟人和常规急救训练的方法进行培训,最后通过综合考核评估训练效果.结果 试验组平均单人成绩601.14分,高于对照组528.57分,2组在团队协作、检伤技术、止血技术、通气技术、包扎技术评估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搬运技术、固定技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止血技术差异最大(P<0.01).结论 智能化创伤模拟人在直升机搜救卫生人员培训中效果显著,特别是训练系统中能够切实提高代表直升机搜救人员应具备的团队协作意识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电除颤后纤维连接蛋白在窦房结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选取尸体解剖标本中接受过电除颤者设为电除颤组;仅施行人工心肺复苏术而未接受电除颤者设为复苏组;未实施人工心肺复苏术或电除颤者设为对照组.窦房结取材,分别行H-E及纤维连接蛋白(Fn)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光镜观察并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窦房结中纤维连接蛋白平均光密度值.结果:电除颤组窦房结中纤维连接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复苏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除颤后窦房结形态改变,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增加,电除颤对窦房结的形态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均有影响,死因分析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探讨影响≥75岁老年病人国际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协会(IWPC)预测模型准确性的相关因素,为≥75岁病人更合理地应用华法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75岁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老年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预测剂量与实际剂量间的差异率分为差异轻微组、差异一般组和差异显著组,比较各组性别、年龄、BMI、血压、心率、合并疾病及合并用药等临床指标差异,并分析各指标与剂量差异率的相关性。结果73例病人分为差异轻微组42例,差异一般组21例,差异显著组10例。3组病人性别、年龄、肝功能等指标及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轻微组心力衰竭(心衰)病史及应用利尿剂比例明显低于差异显著组,血清肌酐明显低于差异一般组及差异显著组,估算的肾小球率过滤(eGFR)明显高于差异一般组及差异显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差异轻微组华法林实际剂量明显高于差异显著组(P<0.05)。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衰病史及是否应用利尿剂对病人剂量差异率无显著影响(P>0.05)。将eGFR按四分位数分为低水平[<59.5 mL/(min·1.73m^2)]、中低水平[59.5~76.3 mL/(min·1.73m^2)]、中高水平[76.4~96.5 mL/(min·1.73m^2)]、高水平[>96.5 mL/(min·1.73m^2)]4个等级,eGFR低水平病人引起华法林实际与预测剂量间明显差异的OR值是eGFR高水平病人的4.455倍;eGFR中低水平病人引起华法林实际与预测剂量间明显差异的OR值是eGFR高水平病人的5.135倍。结论中国汉族≥75岁病人华法林平均实际稳定剂量<2.5 mg/d;实际剂量越低,与IWPC模型公式预测剂量差异越大;eGFR与剂量差异大小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9.
目的总结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二尖瓣手术同时行心房颤动(房颤)双心房射频消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二尖瓣病变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54.5±6.5)岁。所有患者均经股动静脉内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第3或第4肋间入胸,经房间沟切口行二尖瓣手术,以单极笔行肺静脉口射频消融,以双极笔经右心房切口行右心房及右侧肺静脉口射频消融,封闭左心耳。缝合左右心房切口。2例行二尖瓣成形术,其余9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手术时间(282.9±67.8)min,体外循环时间(165.7±39.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9.9±29.7)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7.4±3.2)h,住ICU时间(26.5±5.3)h,胸腔引流量(119.7±24.5)ml。随访时间(5.1±1.9)个月,术后3个月复查,窦性心律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2例。结论经右胸前外小切口行微创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心房射频消融术,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胰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60例首次接受ESWL治疗胰管结石的患者,分为R组和TR组(每组n=30)。R组患者仅接受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TR组患者接受瑞芬太尼TCI前30min接受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采用Dixon序贯法计算两组患者的瑞芬太尼半数有效量(EC50),记录患者围术期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Ramsay镇静量表、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参数和不良事件。结果 R组和TR组患者瑞芬太尼EC50分别为3.448ng/ml(95%CI:1.636~3.946)和2.523ng/ml(95%CI:0.744~2.9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和镇静评分相当。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均无明显差异。与R组相比,TR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10% vs 56.7%,P<0.001),瘙痒发生率更低(6.7% vs 26.7%,P=0.038)。结论 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为胰管结石ESWL提供满意的镇痛和镇静,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