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老年胰腺癌内科综合治疗33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胰腺癌是高度恶性的肿瘤,发病隐匿,发展快,病死率高,5年生存率低于4%。此癌虽然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数发生在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胰腺癌在早期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腹部症状不典型,特别是老年人对疾病敏感性差。因此,当临床上做出胰腺癌诊断时,绝大多数已属晚期,丧失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导致预后不良。1998年9月至2003年10月,我院收治33例老年胰腺癌患者,进行内科综合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内镜下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1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患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方法 统计从2007年6月至2008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经胃镜或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15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情况,对其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家庭地址进行登记和分析.结果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58例,其中男110例,女48例.年龄以50~69岁之间为最多,98例,占全部患者的62.03%,肿瘤部位以食管癌和贲门胃癌最多.卫辉市54例,淇县23例,浚县20例,延津县18例,鹤壁市16例,滑县13例,辉县市8例,新乡市2例,封丘县2例,内黄县1例,林州市1例.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男性发病率高(69.62%),年龄以50~69岁最多,为62.03%,30岁以上的年轻患者也不少见,占3.8%.患者多来自于卫辉(占34.18%)及其周边县市,以淇县(14.56%)、浚县(12.66%)、延津县(11.39%)、鹤壁市(10.13%)、滑县(8.23%)、辉县(5.06%)为主,与其地理位置上距离笔者所在医院较近及交通方便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迁延性植物状态患者血清中多巴胺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长期昏迷的病人,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迁延性植物状态患者的血清中多巴胺显著降低。结论:多巴胺的减少可能是形成迁延性植物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4.
目的搜寻和鉴定银屑病发病过程中IL23/Th17信号通路基因上位性作用模型,为汉族人银屑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预测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复习法从IL23/Th17通路中选出与汉族人银屑病发病相关的11个基因,选取的11个基因在1139个银屑病病例和1694个对照样本中进行分型分析,通过多因子降维分析法(MDR)和Logistic Regres-sion algorithms等方法,找出IL23/Th17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上位性作用。结果发现1个三维基因交互作用[IL21,CCR4和TNF(χ2=5.02,P=0.025)]、3个二维基因交互作用[IL12RB1和CCR4(χ2=11.66,P=0.0201)、IL22和CCR4(χ2=11.97,P=0.0176)、IL12RB1和IL6(χ2=7.31,P=0.0069)]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结论研究证实了IL23/Th17信号通路基因间的上位性作用在银屑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研究甲状腺肿患者尿液及血清中碘、双酚A(BPA)水平与正常者之间的差异,以期为甲状腺肿的预防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62例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甲状腺肿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62例作为正常组,对其血清及尿液进行检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尿碘、尿BPA及血清碘和BPA水平。结果甲状腺肿组尿碘、尿碘/肌酐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肿组尿BPA、尿BPA/肌酐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肿组血清碘和BPA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碘状态、高尿BPA水平与甲状腺肿发病密切相关,并且尿液中的BPA和碘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6.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8岁.2009年6月26日,主因"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3周"为行化疗入我科.入科后一般情况较好,既往有乙型肝炎肝癌肝移植术后病史.患者对酒精过敏,无其他食物及药物过敏史.专家会诊决定,行尼妥珠单抗靶向生物治疗结合化疗(FOLFOX4方案化疗).复查血常规血生化基本正常.6月28日8:00开始经PICC管输入尼妥珠单抗注射液200mg加生理盐水250ml以180ml/h泵入.输前测血压102/74mmHg、心率72次/分、血氧饱和度(SPO2)99%.5分钟后主诉左手食指胀(PICC管建立在左前臂),但无痛感,查体未见手指红肿压痛,15分钟后感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一次约400ml.同时将空肠营养管呕出.并主诉喉头发紧,异物感明显可发出高调声音,耳鼻喉科医生考虑会厌水肿.前胸背部腰部及双侧大腿部皮肤呈片状红色斑疹,伴散在丘疹.  相似文献   
47.
许多临床试验采用针对白介素(IL)-17的抗体治疗银屑病取得成功,然而,关于皮肤炎症反应中IL-17的来源和动态变化趋势目前尚有争议。研究者通过筛选健康志愿者建立两组人体模型模拟银屑病样的皮肤炎症反应,观察表达IL-17的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两组模型都明确揭示中性粒细胞和T细胞的流入情况,并显示IL-17主要由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表达,同时中性粒细胞还表达IL-17相关转录因子RORγt并且能形成细胞外陷阱。在皮肤炎症反应过程中,肥大细胞保持相对稳定,而中性粒细胞有一个明显的动态变化趋势,因此说明IL-17+/RORγt+中性粒细胞影响机体皮肤炎症反应的发生,并可能参与炎症性皮肤病(银屑病)的发病。但是,T细胞中只有少数表达IL-17,这使皮肤炎症反应中IL-17主要与T细胞相关的传统观点遭遇挑战。[J Invest Dermatol, 2014, 134(5): 1276-1284.]  相似文献   
48.
患者男,77岁。以“腹泻、便血1个月余”为主诉入院。起病无明显诱因,大便每日十余次,糊状,混少量血液;伴乏力、纳差、餐后恶心。在当地医院治疗效差。查体:右上腹压痛,Murphy征可疑阳性,肠鸣音亢进,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余阴性。结肠镜检查:见全结肠(包括回盲瓣)黏膜弥漫性充血、糜烂、出血,少量颗粒状隆起,出血以左半结肠为重,为新鲜出血,  相似文献   
49.
ERCP及EST术后胰腺炎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目前已成为胆系和胰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技术手段之一,它具有不需全身麻醉、创伤小、恢复快、合并症少、死亡率低等优点[1].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了解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患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方法 统计从2007年6月至2008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经胃镜或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15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情况,对其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家庭地址进行登记和分析.结果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58例,其中男110例,女48例.年龄以50~69岁之间为最多,98例,占全部患者的62.03%,肿瘤部位以食管癌和贲门胃癌最多.卫辉市54例,淇县23例,浚县20例,延津县18例,鹤壁市16例,滑县13例,辉县市8例,新乡市2例,封丘县2例,内黄县1例,林州市1例.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男性发病率高(69.62%),年龄以50~69岁最多,为62.03%,30岁以上的年轻患者也不少见,占3.8%.患者多来自于卫辉(占34.18%)及其周边县市,以淇县(14.56%)、浚县(12.66%)、延津县(11.39%)、鹤壁市(10.13%)、滑县(8.23%)、辉县(5.06%)为主,与其地理位置上距离笔者所在医院较近及交通方便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