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38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16篇 |
中国医学 | 43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对2007至2022年信息技术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 以期为未来中医教学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信息技术在中医教学中应用的相关文献, 运用CiteSpace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2 061篇相关文献, 2007至2014年发文量从17篇上升到55篇, 2015至2021年发文量从92篇上升到341篇, 2022年发文量出现小幅回落, 为282篇;高频关键词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教学改革(212次)、互联网+(201次)、中医(193次)、线上教学(97次)、教学(93次);2015年后开始出现的高频词还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虚拟仿真(73次), 它同时作为聚类词(聚类编号1), 以实验和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结论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医教学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 教学改革、互联网、中医和线上教学为研究热点, 虚拟仿真和实训教学为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72.
葛根散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微粒体 CYP450含量及CYP2E1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考察经典解酒方葛根散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CYP450)含量及细胞色素P450-2E1( CYP2E1)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分葛根散高、中、低剂量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各给药组分别给予葛根散水煎剂(按生药量计,20,10,5 g·kg-1)ig,对照组代以等体积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10 d;每天给药30 min后,模型对照组和各给药组以15 mL·kg-1 56%白酒ig,正常对照组代以等体积蒸馏水,以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肝脏系数为参考指标,制备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取小鼠肝组织检测葛根散对肝微粒体CYP450含量及CYP2E1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ALT、AST水平及肝脏系数显著升高(P<0.01),肝微粒体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CYP450含量及CYP2E1活性显著提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散各剂量组血清ALT,AST水平及大剂量组肝脏系数呈明显降低(P <0.05或P<0.01),肝微粒体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CYP450含量明显增多(P<0.01)且有剂量差异性(P<0.05),CYP2E1活性显著降低(P<0.01)且有剂量差异性(P<0.01).结论:葛根散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功能具有良性干预作用,能提高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微粒体CYP450含量和降低CYP2E1活性. 相似文献
73.
赵倩;魏宇;郭凯敏;王文佳;周水平;孙鹤;方坚松;胡蕴慧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4,(4):27-33
目的: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探寻符合中医药传统的复方中药组方优化思路,为复方中药二次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围绕“君臣佐使”理论,基于中药材安全性预测模型,预测养血清脑制剂、逍遥丸中佐药和使药的安全性:(1)剔除安全性低的药材后获得改良方;(2)保留安全性高的药材,结合中药材成分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性质(ADME)及靶点网络分析获得改良方。随机游走算法计算养血清脑制剂改良方、逍遥丸改良方与其原方的相关性。取ICR小鼠112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0.2 g/kg组、养血清脑制剂原方7、14、28 g/kg组和改良方7、14、28 g/kg组,每组14只。末次给药后1 h各小鼠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观察药物对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随机将78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盐酸氟西汀0.01 g/kg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结合孤养抑郁大鼠模型对照组、逍遥丸原方4.34 g/kg组、改良方4.44 g/kg和4.40 g/kg组,每组13只。在试验第0、7、14、21、28、35、42、49、56、63 d分别称体质量,进行糖水消耗试验和敞箱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中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结果:养血清脑制剂改良方和原发性头痛显著相关(Z score=11.9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养血清脑制剂原方7、14、28 g/kg组和改良方7、14、28 g/kg组均能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呈现明显镇痛作用(P<0.05或P<0.01)。逍遥丸改良方与抑郁症显著相关(Z score=23.6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第63 d模型对照组大鼠出现显著抑郁症状(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逍遥丸改良方(减薄荷和茯苓)4.40 g/kg组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的抑郁症状(P<0.01),大鼠海马中DA、NE、5-HT、BDNF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优于逍遥丸原方4.34 g/kg组和改良方(减薄荷)4.44 g/kg组。结论:养血清脑制剂改良方镇痛作用与原方相当,逍遥丸改良方(减薄荷和茯苓)通过改善抑郁症状和增加DA、NE、5-HT、BDNF的含量发挥抗抑郁作用,且优于原方。该方法可为复方中药二次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诱导型神经干细胞(iNSCs)移植对颅脑创伤(TBI)后补体活化的影响。
方法采用自由落体脑打击装置制备雄性成年C57BL/6小鼠TBI模型,将30只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为4~8分的小鼠纳入TBI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0只用于制备TBI小鼠血清和热灭活TBI小鼠血清,余下20只按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NSCs移植组(10只)和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处理组(10只)。同时设置假手术(sham)组(10只)。于TBI后12 h,分别将含5×106个iNSCs单细胞悬液或等体积PBS经尾静脉注射到TBI小鼠体内,于移植后7 d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行双重免疫荧光染色,观察iNSCs移植对TBI小鼠脑内C3d和NeuN抗体双阳性、C5b-9和NeuN抗体双阳性、C3d和Map2抗体双阳性以及C5b-9和Map2抗体双阳性的神经细胞的影响。于TBI后12 h,制备TBI小鼠血清和热灭活TBI小鼠血清,分别处理iNSCs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NSCs表达补体调节分子Crry、Cd46、Cd59a和Cd55水平。
结果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示:相比sham组,TBI小鼠脑组织中明显可见C3d和C5b-9沉积于NeuN和Map2抗体阳性的神经细胞;相比PBS处理组,iNSCs移植组TBI小鼠脑内C3d和NeuN抗体双阳性、C5b-9和NeuN抗体双阳性、C3d和Map2抗体双阳性以及C5b-9和Map2抗体双阳性的神经细胞数量均明显下降,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示:相比热灭活TBI小鼠血清组,TBI小鼠血清组中iNSCs补体调节分子Crry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静脉移植iNSCs可抑制TBI后补体活化,减轻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蠲痹汤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关节炎指数(AI)、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4、IL-10水平的影响,探讨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氨喋呤对照组、蠲痹汤高/低剂量组,制备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给药组以不同剂量蠲痹汤灌胃,对照组代以生理盐水,检测AI、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4、IL-10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明显上升,IL-10、IL-4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蠲痹汤高、低剂量均能明显降低实验大鼠AI和血清TNF-α、IL-1β水平(P0.05或P0.01),对IL-4水平无影响(P0.05),蠲痹汤高剂量组能显著升高模型大鼠IL-10水平(P0.01)。结论:蠲痹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TNF-α等炎症因子具有干预作用,提示蠲痹汤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的表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从而达到治疗RA的效果。 相似文献
76.
77.
王文佳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2,32(1)
血脂代谢异常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在60% - - 80%.与多种因素有关,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都可以引起高脂血症,其中移植术后长期、大量应用多种免疫抑制剂是移植术后发生高脂血症的最主要原因.而高脂血症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是肾移植受者带有功能肾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就肾移植术后血脂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和它对心血管疾病、移植肾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通过分析各分期肉瘤样肝癌(sarcomatoi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肉瘤样肝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病理确诊为SHC 24例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男性16例,女性8例。中位发病年龄55岁。结果:临床表现以腹痛、发热为主,肝炎病毒感染者占66.7%,肝硬化者占79.2%。Ⅲ~Ⅳ期占87.5%。平均肿瘤长径6.27 cm。1例行肝移植,8例行手术为主治疗,3例仅进行局部治疗,余进行对症支持、化疗、靶向或联合免疫治疗。入院CT或MRI均有异常表现,活检或术后病理均符合SHC。随访1~39.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术后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4.7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2.3个月。Ⅲ~Ⅳ期患者中位OS为4.8个月。结论:对于Ⅰ期肉瘤样肝癌患者,治疗以外科切除为主,术后给予辅助治疗可使患者受益。对于Ⅲ~Ⅳ期肉瘤样肝癌患者,手术获益局限,可行全身化疗、口服靶向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