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81.
大网膜成形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 6月至 2 0 0 1年 9月 ,我们对 9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在肿瘤切除后行食管胃吻合大网膜成形术 ,与同期 10 3例单纯行食管胃吻合术者比较 ,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大网膜成形术组 :96例患者中男性 61例 ,女性 3 5例。年龄 41~ 70岁 ,中位年龄 5 8岁。 46例行食管胃弓上吻合 ,5 0例行食管胃弓下吻合。对照组 :10 3例患者中男性 5 8例 ,女性 45例。年龄 43~ 66岁 ,中位年龄 61岁。 61例行食管胃弓上吻合术 ,42例行食管胃弓下吻合术。结果 :大网膜成形术组 96例无 1例发生吻合口瘘 ,对照组10 3例发生吻合口瘘 6…  相似文献   
82.
苦丁茶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目的研究苦丁茶Ilex kudingch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制备HPLC进行分离,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ateglycoside D(1)、咖啡酸甲酯(2)、香草醛(3)、没食子酸(4)、咖啡酸(5)、β-谷甾醇(6)、对羟基苯甲醛(7)、阿魏酸(8)。结论化合物2、7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3.
患者,女,3岁.左前臂至上臂一巨大皮肤血管瘤,色鲜红.患者家属诉该患儿自出生时左前臂可见一较小的"胎记",未予在意,后"胎记"不断发展,面积明显变大且高出皮肤,遂来我院就诊.进一步查体,该患儿血管瘤面积11.2 cm×6.7 cm;形状不规则;血管瘤高出皮肤厚度不一,最厚处高出正常皮肤约0.8 cm,且局部伴有皮下肿块,皮下血管瘤瘤体较浅,最深处不低于皮下0.5 cm:考虑为混合性血管瘤(草莓状合并海绵状血管瘤).32P核素敷贴治疗血管瘤适合于较表浅的血管瘤,如单纯性即草莓状血管瘤,而对海绵状血管瘤疗效欠佳.由于该患儿皮下血管瘤瘤体较浅,且该患儿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外地求医或手术治疗费用较高,遂予该患儿制定以下个体化治疗方案:32P核素敷贴大剂量、分区域、多疗程治疗.  相似文献   
84.
常晓彤  王振辉  付小兵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4):2022-2023,T002
目的 探讨内源性肝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L-fabp)在转录水平的表达与小肠干细胞增生分化的时空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反转录聚合本科链反应(RT-PCR)等技术,分析检测胚胎期E14d,E17d,E19d和幼鼠期P1d,P2d,P7d,P28d大鼠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L-fabp mRN水平及其定位分布。结果 胎鼠E19d,小肠细胞内L-fabp基因开始转录mRNA为(2.8&;#177;0.23)%。到幼鼠期P2d L-fabp mRNA水平达到最高峰为(6.31&;#177;0.24)%,与E19d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lt;0.001,t=8.411)。幼鼠P1d、P7d、P14d、P28d期,L-fabp mRNA水平有所减少,分别为(4.2&;#177;0.25)%,(3.89&;#177;0.23)%,(3.3&;#177;0.26)%,(3.36&;#177;0.23)%。与E19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t=2.754,2.671,2.167,2.243);L-fabp mRNA原位杂交定位分析显示,E19d少量阳性细胞开始出现于绒毛顶部,阳性率约为1%,从P1d-P28d,L-fabp mRNA阳性细胞表达率不断升高,阳性率分别为12%,45%,65%,89%,并且分布范围从绒毛顶部向下逐渐扩大,而小肠隐窝底部细胞始终为阴性。与此相反,从P14d到P28d,PC-NA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到P28d,阳性细胞只局限于隙窝内细胞。结论 肠道干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内源性L-fabp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可能与L-fabp参与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磷脂膜构建及脂肪酸吸收、β氧化功能有关,提示细胞内源性L-fabp转录水平的表达可作为肠道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磷脂膜构建及脂肪酸吸收、β氧化功能有关,提示细胞内源性L-fabp转录水平的表达可作为肠道干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和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82例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两孔腹腔镜手术法,观察组采取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指标、炎症因子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两组患儿IL-6、IL-10及hs-CRP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术前升高,术后1d、3d后两组患儿IL-6、IL-10及hs-CRP炎症因子水平逐渐下降,同一时间对照组患儿IL-6、IL-10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儿均未出现复发。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患儿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在临床感染中的情况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苯唑西林纸片法(KB法)和自动化仪器法VITEK-32AMS系统GPI卡鉴定葡萄球菌,GPS-107卡鉴测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MRS)和β-内酰胺酶以及葡萄球菌的耐药谱。结果230株葡萄球菌中有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耐苯唑西林(MRSA)的占73.6%,56株表皮葡萄球菌,其中耐苯唑西林(MRSE)的占66.07%,其它的102株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中耐苯唑西林的占65.68%。其余的为对苯唑西林敏感的(MSS)菌株。结论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中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MRS占很大的比例,且对其它抗生素的敏感性明显低于对苯唑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最高,利福平、呋喃妥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次之。  相似文献   
87.
生物素对高糖状态下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生物素对高糖损伤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Dextran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大鼠胰岛,在含5.5 mmol·L~(-1)葡萄糖、5.5 mmol·L~(-1)葡萄糖+1 μmol·L~(-1)生物素、含27.0 mmol·L~(-1)葡萄糖及27.0 mmol·L~(-1)葡萄糖+1 μmol·L~(-1)生物素的RPMI 1640培养基中培养48 h,分析3.3、27.0 mmol·L~(-1)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细胞中胰岛素的含量;提取总mRNA,RT-PCR扩增前胰岛素源基因,电泳并进行灰度分析.结果 在5.5 mmol·L~(-1)葡萄糖培养条件下,生物素增加高糖诱导的胰岛素释放及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含量,前胰岛素源mRNA也增加;在27.0 mmol·L~(-1)葡萄糖培养铝h的胰岛中,胰岛细胞中的胰岛素浓度降低,高糖诱导的胰岛素释放及前胰岛素源mRNA显著减少;生物素的共培养,部分提高了高糖诱导的胰岛素释放及前胰岛素源mRNA含量.结论 生物素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合成显著改善了高糖损伤胰岛β细胞的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88.
王振辉  张笃华 《中国保健》2008,16(11):451-452
目的探讨影响胎盘早剥诊断的病因及诊断,尤其是对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117例胎盘早剥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657%,病因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双胎,外伤,宫内感染,妊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等.重型胎盘早剥者其国产儿死亡、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型胎盘早剥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胎膜早破是胎盘早剥的第二位病因,怀疑有胎盘早剥时需严密监测胎儿宫内情况并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89.
Cervifix内固定系统在颈枕融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Cervifix颈椎后路固定系统在颈枕融合中的适应证及其优点。方法:8例颈椎伤病患者中(二2齿状突肿瘤1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半脱位4例;C1陈旧性骨折伴寰枢椎半脱位2例;Jefferson骨折1例。颈枕减压融合均行Cervifix内固定系统固定。结果:8例均得到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7个月。术后3~5个月达到骨性愈合,局部及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未见断棒。有一例术后2个月发现枕骨螺钉松动,继续颈托固定后未影响枕颈融合。结论:Cervifix颈椎后路固定系统有较高的安全性、调整性、稳定性,在颈枕融合中有较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0.
不同年龄组人群IFABP基因外显子54A/T频率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年龄组人群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基因外显子(exon)Ⅱ54位点编码丙氨酸或苏氨酸(A/T)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频率分布,探讨年龄变化与54A/T IFABP基因频率分布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对象按年龄随机分为3组:14-30岁年龄组(I组,n=30),35~55岁年龄组(Ⅱ组,n=32),60~85岁年龄组(Ⅲ组,n=34)。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Hha Ⅰ内切酶酶切和基因测序等技术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IFABP基因型。结果:各年龄组54A/T IFABP基因型频率分布为,Ⅰ组:A/A 60%,A/T 36.7%,T/T 3.3%;Ⅱ组:A/A 53.1%,A/T 37.5%,T/T 9.4%;Ⅲ组:A/A 29.4%,A/T 44.1%,T/T 26.5%。突变型54T基因频率分别为:22.2%(Ⅰ组),28.2%(Ⅱ组),48.5%(Ⅲ组)。与Ⅲ组比较,Ⅰ组和Ⅱ组54T型基因分布频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10.51,P<0.01;X^2=6.19,P<0.05)。结论:在不同年龄组,人娄IFABP基因外显子Ⅱ54A/T多态性分布存在较大差别,突变型54T随年龄的增长,出现频率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