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5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8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管内型微小听神经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冰  杨本涛  王振常  鲜军舫 《当代医学》2009,15(20):123-126
目的探讨MRI对管内型微小听神经瘤诊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管内型微小听神经瘤14例。肿瘤均局限于内听道内。GE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SE、FSE、3D FIESTA序列及Gd—DTPA增强检查肿瘤。分析肿瘤的形态、信号、强化方式等影像学特征。结果14例肿瘤均位于内听道内,其中7例肿瘤达内耳门,9例肿瘤达内听道底。与脑实质比较,14例肿瘤T1WI均为等信号,11例T2WI为等信号,2例T2WI为略长信号,1例T2WI为略短信号。增强后肿瘤均呈中度至明显强化。14例肿瘤3D FIESTA呈低信号。结论对于管内型微小听神经瘤的诊断,MRI优于CT,应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CT和MRI影像学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并与相似疾病进行鉴别.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的CT和MRI影像学检查资料及临床资料. 结果鼻咽癌临床表现为颈部或鼻咽部肿块(12例),头痛(6例),鼻塞、鼻衄(5例),耳鸣、耳痛、听力下降(10例),视力下降、复视或斜视(2例)等症状,部分患儿出现2种以上症状(10例).影像学表现为鼻咽部不规则软组织肿块或软组织不同程度增厚(15例),邻近组织受侵,周围淋巴结肿大(9例),颅底骨质破坏(5例)和颅内结构受累(3例).增强扫描显示肿瘤边界不清,强化程度不均匀.本组病例病理学分型非角化型未分化癌占多数(13例),泡状核未分化癌1例,低分化鳞癌1例. 结论 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的重要方法 ,鼻咽部软组织肿块伴早期淋巴结转移性肿大是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诊断鼻咽纤维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对肿瘤的部位、密度或信号、范围及骨质改变进行分析。结果鼻咽纤维血管瘤多位于蝶腭孔区(16例/18例),CT上密度多均匀(6例/11例),MRI上信号强度不均匀(12例/14例),并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影(14例/14例);增强MRI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14例/14例)并显示肿瘤沿自然孔道与裂隙广泛累及周围结构。结论MRI可明确显示鼻咽纤维血管瘤的部位和范围且信号具有特征性,诊断价值优于CT。  相似文献   
64.
鼻部韦格纳肉芽肿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鼻部韦格纳肉芽肿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鼻部韦格纳肉芽肿,均经过CT检查,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慢性鼻窦炎症状、鼻粘膜干燥结痂和鼻出血。结果:3例韦格纳肉芽肿局限于鼻部,其余5例为全身性韦格纳肉芽肿。CT表现:①鼻窦炎表现。②鼻腔内充以软组织影,鼻甲、鼻中隔破坏。③早期上颌窦内壁破坏,晚期鼻窦骨质增生、硬化,窦壁增厚,出现“双线”征。④2例随访观察鼻甲、鼻中隔破坏较前明显,4例鼻甲、鼻中隔改变未见加重,6例上颌窦壁骨质明显增厚,出现不规则“双线”征。窦腔变小。结论:鼻甲、鼻中隔破坏。鼻腔充以软组织影,鼻窦壁“双线”征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征象;CT可准确显示鼻部韦格纳肉芽肿侵及范围;也能够帮助与其他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壮肝逐瘀煎对肝纤维化(HF)大鼠TβR Ⅰ/Ⅱ、Smad3、Smad4和Smad7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4只,随机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A)组;余大鼠用CCl4复合因素法进行HF造模,wk 4随机处死4只证实HF形成后随机分为病理模型(B)组、壮肝逐瘀煎治疗(C)组、秋水仙碱对照(D)组、大黄(蠊)虫丸对照(E)组.B组予生理盐水ig,C、D、E组予相应药液ig.6 wk后获取肝组织,HE染色观察HF程度;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方法对TβR Ⅰ/Ⅱ、Smad3、Smad4、Smad7的组织分布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B组比较,C、D、E组肝小叶结构趋于正常,肝组织TβR Ⅰ/Ⅱ、Smad3、Smad4表达显著减少(TβR Ⅰ:2.75±0.10,3.14±0.07,3.44±0.06 vs 5.47±0.13,P<0.01:TβR Ⅱ:1.86±0.12,2.09±0.10,2.53±0.12 vs 3.52±0.15,P<0.01;Smad3:2.28±0.59,3.84±1.11,3.97±0.90 vs 5.65±1.28,P<0.01:Smad4:1.57±0.53,3.15±0.79,3.37±0.78 vs 5.25±1.60,P<0.01),Smad7表达显著增加(3.45±0.58,2.09±0.38,1.75±0.29 vs 0.73±0.34,P<0.01),C组强于D、E组(P<0.01).结论:壮肝逐瘀煎能显著改善HF组织病理变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壮肝逐瘀煎调控TβR Ⅰ/Ⅱ、Smad3、Smad4、Smad7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测量成人额窦、上颌窦、蝶窦及颞骨气化腔容积,评估各气化腔间含气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正常成人受检者的副鼻窦 HRCT 图像,在原始图像上行气体三维容积重建,分别测量不同侧别额窦、上颌窦、蝶窦及颞骨气化腔容积,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正常成人上颌窦、额窦、蝶窦及颞骨气化腔平均容积分别约17.43 ml、3.42 ml、5.98 ml、5.90 ml。男性含气腔容积普遍较大,但性别、侧别间含气腔容积均无显著差异( P >0.05)。除蝶窦外,不同侧别间含气腔容积分别线性相关( P =0.000)。除上颌窦与颞骨气化腔外,其他含气腔两两线性相关( P <0.05)。结论正常成人颅面部各含气腔在气化程度上具有一定相似性。  相似文献   
67.
中医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法,其研究也是方兴未艾,成果显著,现将中医治疗脂肪肝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在头颈CT血管造影(CTA)中对辐射敏感器官的照射强度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仿真体模进行开启和关闭ODM技术的头颅CTA扫描,记录并比较体模各个方向上的管电流强度、辐射剂量以及各个感兴趣区(眼晶体层面的左右眼玻璃体、脑干及颈部甲状腺区域)的CT值和图像噪声(SD)。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临床诊断或怀疑为头颈部动脉疾病需要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扫描时使用ODM技术,B组不使用ODM技术。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眼晶体和甲状腺层面上各个方向的管电流强度,测量并比较各个感兴趣区(眼晶体层面的左右眼玻璃体、脑干和颈部甲状腺层面上的双侧胸锁乳突肌区域)的CT值与SD值。结果体模研究显示,开启ODM技术时,体模前方管电流降低(眼晶体层面为198 m A vs. 282 m A,甲状腺层面为325 m A vs. 464m A),总体平均管电流降低(335 m A vs. 383 m A),体模感兴趣区CT值无显著变化(P 0. 05),各个感兴趣区SD值均有升高(P 0. 05),整体扫描辐射剂量降低[(157. 2±0. 3) m Gy×cm vs.(173. 9±0. 1) m Gy×cm,P 0. 05]。临床研究中,在眼晶体层面,A组患者前方管电流明显低于B组[(370. 6±52. 5) m A vs.(479. 0±56. 7) m A,P 0. 05)],其他方向上的管电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各个感兴趣区SD值均有升高(P 0. 05),分别为眼晶体层面右侧玻璃体(12. 0±1. 2) HU vs.(10. 9±1. 5) HU,左侧玻璃体(11. 9±1. 2) HU vs.(10. 7±1. 3) HU,脑干(15. 4±1. 7) HU vs.(14. 1±2. 2) HU。在甲状腺层面,所有患者管电流均达上限,自动管电流调制失效,感兴趣区SD值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患者整体辐射剂量低于B组[(267. 0±25. 5) m Gy×cm vs.(303. 2±31. 8) m Gy×cm,P 0. 05]。所有患者图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两组患者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ODM技术可以降低头颈CTA中对辐射敏感器官的照射强度,同时保持可接受的图像质量水平,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个体化三期注射造影的方案在单心动周期成像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3~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06例行CCTA扫描的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n=54)患者采用个体化三期造影剂注射方案,患者总碘量根据患者体重进行计算为体重(kg)×0. 21 g I/kg+2. 1 g I; B组(n=52)患者采用固定剂量的碘造影剂的造影剂注射方案,患者总碘量固定为17. 5 g I。对重建图像的冠脉血管和心脏解剖结构分别进行客观和主观评价。结果 A组患者的平均碘量为16. 48±2. 43 g I低于B组患者的平均碘量17. 5±0. 00gI(P 0. 05)。对于右心室的显影,A组中52例(96. 3%)的造影剂强化程度 140HU,均达到对右心解剖结构的诊断需要; B组中3例(5. 8%)强化程度 140 HU,右心解剖结构达到诊断要求的占28. 8%。对于冠脉血管的CT值,A组明显低于B组,两组在主观评价结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患者高体重(≥75 kg)和中低体重(75 kg)之间各个解剖结构的造影剂强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单心动周期的冠脉CTA中个体化三期造影剂注射方案较传统固定剂量双期注射方案对冠脉血管的强化更为稳定,能够更好地显示右心系统的解剖结构,同时造影剂整体用量更低。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柔肝化纤颗粒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柔肝化纤颗粒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肝静脉自由压(FHVP)、肝静脉楔压(WHVP)、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血流动力学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情况。结果柔肝化纤颗粒治疗前后肝静脉自由压(FHVP)、脾静脉内径(Dsv)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变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前后肝静脉楔压(WHVP)、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静脉主干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变化、脾静脉流速(Vsv)及流量(Qsv)、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柔肝化纤颗粒可显著地降低肝硬化患者脾静脉与门静脉主干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从而减少门静脉的血流灌注,且能显著降低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腹水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