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7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254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183篇
妇产科学   58篇
基础医学   561篇
口腔科学   108篇
临床医学   949篇
内科学   647篇
皮肤病学   96篇
神经病学   188篇
特种医学   3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2篇
外科学   727篇
综合类   2824篇
预防医学   1770篇
眼科学   86篇
药学   961篇
  16篇
中国医学   1145篇
肿瘤学   267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398篇
  2012年   408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475篇
  2009年   511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404篇
  2004年   399篇
  2003年   410篇
  2002年   337篇
  2001年   442篇
  2000年   458篇
  1999年   318篇
  1998年   274篇
  1997年   267篇
  1996年   291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247篇
  1993年   212篇
  1992年   190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92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84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50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2篇
  1975年   9篇
  1965年   12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肾腺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肾腺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腺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对本病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式进行讨论。男2例,女3例。年龄16~66岁。肿瘤位于左侧2例、右侧3例,肾上极1例、肾中极1例、肾下极3例。肿瘤直径0.8~6.0 cm。临床表现仅1例有肉眼血尿,余4例为体检发现。5例行B超、IVU、CT,2例行MRI,1例行肾血管造影。IVU仅3例提示占位性病变,B超、CT均误诊为肾癌或错构瘤,MRI、血管造影仅提示为良性肿瘤。结果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2例,保留肾单位手术3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腺瘤。其中3例镜下胞质内有大片红染嗜酸性颗粒诊断为嗜酸细胞腺瘤;1例镜下可见乳头状囊腺样结构诊断为乳头状腺瘤;1例镜下有大量肾小球样结构、钙化小体、沙砾体形成,诊断为后肾腺瘤。5例术后B超、CT随访6个月~7年,未出现复发和转移,保留肾单位者患侧肾功能良好。结论肾腺瘤分为乳头状/管乳头状腺瘤、嗜酸细胞腺瘤、后肾腺瘤3种类型,常无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特征多不典型,术前难以定性。临床上需提高认识,综合分析B超、CT、MRI等影像学表现进行诊断。保留肾单位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较好,但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分析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带功能死亡与失功能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至2010年期间死亡的207例肾移植受者资料.将其分为移植肾带功能死亡组(102例)和失功能死亡组(105例),对两组死亡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受者的死亡原因依次为感染(31.9%)、心血管疾病(21.3%)、肝功能衰竭(15.9%...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对21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前均行CT平扫和三维重建,伤后7~14 d在CT三维重建图像指导下选择切开复位、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康复训练。结果本组21例骨折切口Ⅰ/甲级愈合,全部病例获随访6~36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总优良率91.3%。结论在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术前CT三维重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切口,解剖复位,植骨和坚强的固定以及正确康复训练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前路手术在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5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椎体次全切除、复位,恢复颈椎的序列,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网植入,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结果42例完全复位,3例完全减压。4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8个月,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植骨融合,均未发生钛板及螺钉松动与断裂等并发症,且颈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单纯前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减压、颈椎序列的良好恢复和神经功能的改善及即刻颈椎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早期治疗选择前路手术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早期前路切开颅骨牵引下旋转撬拨复位,一期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41例。结果一期复位成功36例,失败5例,成功率87.8%。33例获6~24个月随访,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滑脱。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早期前路手术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优于手法复位及颅骨牵引复位,手术可早期进行,术后并发症少,康复良好,并可减轻护理难度。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突出髓核与关节突关节及椎板(黄韧带)的挤压作用对椎管内神经根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CT或MRI轴位像为依据,将71例(男45例,女26例;年龄13~59岁,平均37.5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突出髓核和关节突关节或(和)椎板(黄韧带)间距大小分为3型,测量椎间盘矢状径指数(SI)、患侧直腿抬高角度。观察SI值、间距分组与患侧直腿抬高角度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年龄、性别、SI与患侧直腿抬高角度无关(P〉0.05),间距分组与患侧直腿抬高角度呈负相关(r=-0.8787,P〈0.01):结论:突出髓核与关节突关节及椎板(黄韧带)等对神经根的挤压作用反映了神经根的受压程度。  相似文献   
107.
神经原发膀胱的治疗及康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经原性膀胱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 ,是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合并症之一。神经原性膀胱的发病原因很多 ,常见于脊髓外伤、先天性发育不良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解决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可降低泌尿系统的并发症 ,控制排尿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是目前治疗神经原性膀胱的目标。1 神经原性膀胱的表现脊髓损伤后 ,在休克期表现为无张力性膀胱 ,自主性神经活动抑制 ,逼尿肌不能收缩而使排尿反射消失 ,导致尿潴留。休克期后 ,排尿中枢 (S2~S4)及其下方损伤时 ,出现自律性膀胱 ,可有微弱的逼尿肌收缩但无排…  相似文献   
108.
198 0年 1月~ 2 0 0 0年 6月我院共收治睾丸肿瘤1 42例 ,其中经病理证实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1 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5例 ,年龄 48~ 80岁 ,平均 65岁。左侧 7例 ,右侧 5例 ,双侧 3例。9例以无痛性睾丸增大为首发症状就诊 ,2例伴有阴囊胀痛或下坠痛 ,1例以发热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5个月后左侧睾丸肿大。从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 1 5d~ 1 0个月 ,平均病程为 3个月。3例分别于睾丸肿大前 8个月、1年 7个月及 4年 2个月已确诊恶性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 ,并已施行 2~ 4次化疗。体检 :1 5例患者睾丸质硬 ,其中结节状 8…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移植在大鼠损伤脊髓后是否有独特的迁移和轴突生长导向特性。方法: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OEC注入到C4脊髓损伤大鼠距离损伤部位头端1mm及尾端1mm背柱白质处,注射后1、3、12、24h及3、7、28d灌注固定取材,冰冻切片和免疫组化分析。用骨髓基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移植到同样的损伤部位做为对照进行同样的分析。另将OEC注射到距离损伤部位头尾侧1mm处脊髓灰质内、小剂量注射在白质内、在损伤前3d或损伤后9d注射、注射到未损伤脊髓白质中,观察细胞迁移情况。结果:OEC在细胞注射后1h内即形成由注射压力造成的从注射部位向损伤处的被动性延伸带,并且不断地从注射部位向损伤处延伸扩散,在形态学方面好象起到"桥接"损伤处的作用。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注射后也迅速形成细胞"桥接"带,并扩散至损伤空腔。将OEC注射到脊髓灰质内或小剂量注射或注射到未损伤的脊髓白质内、在脊髓损伤3d前或9d后注射细胞均没有见到细胞带延伸进入损伤部位。OEC在注射部位、细胞带以及损伤部位有增殖现象。28d后,共焦免疫酶标法证实细胞带取代了脊髓原有星形胶质细胞,但是下行或上行长束轴突没有优先延伸至该细胞带,也没能起到维持皮层脊髓轴突的桥接作用。结论:OEC在植入大鼠损伤脊髓后没有独特的迁移特性,与骨髓基质细胞或成纤维细胞相比没有明显促进轴突生长的作用,也没有支持皮层脊髓轴突在脊髓损伤处形成桥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寰枢椎不稳的治疗方法较多,每一种手术方法均有严格的适应证。自2002年6月至2005年5月,我们对16例寰枢椎不稳患者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