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了解艾滋病(AIDS)患者相关慢性腹泻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9年11月至2011年2月全国范围内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311例,采用腹泻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面谈调查,并行粪便检查和CD4+ 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结果 入组患者中检出真菌者121例(38.9%),检出隐孢子虫者32例(10.3%),抗酸染色(+)者6例(1.9%).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检测(+)者4例(1.3%),空肠弯曲菌(+)者2例(0.6%).沙门菌培养(+)者1例(0.3%).入组患者的真菌检出率各地区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4.317,P< 0.05 ).隐孢子虫感染率各地区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9.9484,P< 0.05),农村和城市感染率分别为15.0%(25/167)和4.9%(7/1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8.5605,P< 0.05).患者腹泻程度和大便形状均与CD4+T细胞计数密切相关.结论 我国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感染病原学有一定地域和人群特点,且与CD4+T计数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2.
熏脐灸健脾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103例中医辨证为脾虚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熏脐灸组、敷脐组和艾灸组。经对照观察发现:药物敷脐主要改善脾虚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艾灸偏于提高机体免疫力;而熏脐灸兼有两者的作用。这说明熏脐灸法可强壮脾胃、坚固元气,其抗衰保健作用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CM)患者脑脊液检测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AIDS合并CM患者70例,分别采用真菌培养法、墨汁染色法、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法检测隐球菌。结果患者脑脊液外观均为无色透明,不浑浊,常规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其中白细胞计数为(27.6±31.9)个/微升,血糖水平为(2.74±0.67)mmol/L,蛋白水平为(69.8±53.9)mg/L。外周血中CD4+T细胞计数为(29.9±25.3)个/微升,其中54例50个/微升,15例为50~100个/微升,1例为105个/微升。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法的阳性检出率为100.0%(70/70),真菌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为57.1%(40/70),墨汁染色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0.0%(56/70)。对真菌培养阳性的40株隐球菌进行药敏试验,氟胞嘧啶、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敏感37株,中介3株。临床采用单一或联合的抗真菌药对70例AIDS合并CM患者进行治疗,好转48例,未愈15例,死亡7例,病死率为10%。结论采用墨汁染色法、真菌培养法及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法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AIDS合并CM患者的早诊断,可大大提高CM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24.
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38只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行上直肌大量后徙(7~10mm),合并下斜肌亢进者同时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效果。结果远期效果满意率为80%,术后效果良好。结论上直肌大量后徙术及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艾滋病相关性慢性腹泻患者中隐孢子虫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状况.方法 收集67例北京地区艾滋病相关性慢性腹泻患者粪便,对患者粪便标本进行集卵,检测隐孢子虫卵囊,同时对留取的粪便检测隐孢子虫卵囊片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血液中CD4+细胞计数;检测其是否存在引起腹泻的病原菌和艰难梭菌毒素.结果 4例粪便标本检测隐孢子虫卵囊阳性,且PCR检测均为阳性,2种方法阳性符合率100%,确定感染率为5.97%(4/67),感染者均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中晚期患者,其血液中CD4+细胞计数<200、200~499、≥500 cells/μL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5.9%(2/34)、7.4%(2/27)、0;被感染者均系无业人员,生活来源无保障,生存环境较差;对67份标本同期进行细菌培养及涂片革兰染色,其中60份标本真菌培养阳性,经鉴定均为念珠菌,艰难梭菌毒素A/B检测有1例阳性.结论 北京地区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中存在着隐孢子虫感染,其感染率与患者性别无关,与患者生存环境有一定关系;患者CD4+细胞计数水平降低及疾病发展到中晚期的患者易发生隐孢子虫感染;北京地区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中普遍存在真菌肠道感染.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2014年228例布鲁氏杆菌病住院患者发病特征,为制定布鲁氏杆菌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8月至2014年12月228例布鲁氏杆菌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完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8~2014年布鲁氏杆菌病患者年龄集中在51~60岁,患者男性与女性性别比例为4∶1,男性居多,夏秋季高发,布鲁氏杆菌病患者出现波状热与未出现波状热比例为2.6∶1.0,布鲁氏杆菌病患者出现波状热布鲁氏杆菌病患者住院天数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血培养结果阳性率较低,布鲁氏杆菌为革兰阴性小球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容易误诊.布鲁氏杆菌病患者出现并发症肝损伤患者居多,依次为脑损伤、骨损伤.结论 2008~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布鲁氏杆菌病住院患者呈上升趋势,目前对该病的治疗没有特效药,因此要加强对该病的检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27.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慢性腹泻患者311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慢性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所有入组病例均进行大便病原学检查,对其中240例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将311例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辨证分为健脾祛湿治疗组(健脾止泻颗粒)102例、补肾固涩治疗组(泻痢康胶囊)106例及对照组(盐酸洛哌丁胺胶囊)103例。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腹泻量表积分、大便频次变化和慢性腹泻临床有效率。结果艾滋病慢性腹泻病原学阴性者263例占84.57%,而病原学阳性者中隐孢子虫32例。治疗2周后,健脾祛湿治疗组、补肾固涩治疗组与对照组腹泻量表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与治疗2周后各组大便频次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健脾祛湿与补肾固涩为主两种治疗方案治疗艾滋病相关性慢性腹泻均可改善患者症状,减少每日大便频次,明显提高慢性腹泻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剥脱综合征并发白内障青光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同时合并白内障及青光眼的剥脱综合征7例(11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诊观察1年。结果 在术中仅有1只眼出现晶状体后囊破裂、玻璃体丢失,占9.1%;术后随诊1年。11只眼眼压均控制满意,占100%。视力在0.5者1只眼及以上者8只眼.占72.7%。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同时合并白内障及青光眼的剥脱综合征患者来说是安全、有效的,部分患者术后视力欠佳是由于青光眼损害所致。  相似文献   
29.
目的 选择一种简便的方法 检测隐孢子虫,为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引起隐孢子虫病的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253份艾滋病患者粪便标本,采用甲醛-乙酸乙酯沉淀浓集菌加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测隐孢子虫.结果 32份粪便标本隐孢子虫阳性,253份艾滋病患者标本合并隐孢子虫阳性率12.65%.结论 甲醛-乙酸乙酯沉淀浓集菌加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效果佳,对艾滋病患者粪便中隐孢子虫的检测敏感,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0.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脑缺血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彬  黄鉴政  王慧珠 《浙江医学》2001,23(9):519-521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脑缺血的相关性.方法用簿层层析法测定了脑缺血和脑出血患者血中PAF水平.结果脑缺血患者血中PAF水平急性期为(1.521±0.288)nmol/ml,恢复期为(1.045±0.221)nmol/ml,高于非脑血管病组的急性期[(0.670±0.179)nmol/ml]和恢复期[(0.661±0.172)nmol/ml]及健康对照组[分别(0.714±0.212)nmol/ml和(0.702±0.201)nmol/ml],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脑出血患者血中PAF水平急性期[(1.180±0.292)nmol/ml]和恢复期[(1.108±0.295)nmol/ml]也均高于非脑血管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结论PAF在脑缺血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