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吉赛欣、瑞血新、惠尔血对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吉赛欣、瑞血新两种国产制剂及惠尔血对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果的比较。方法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病人32例,分别采用3种不同厂家生产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对干细胞动员情况、干细胞质量、移植后造血重建和药物毒副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32例病人全部移植成功,其动员效果、干细胞质量及在移植后造血重建中的临床效果均无显著差异,毒副作用小。结论 吉赛欣和瑞血新两种国产制剂及惠尔血能可靠用于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及造血重建,尤其是国产制剂的价格明显低于进口产品,在有效保证动员效果的同时大大减轻了病员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2.
本世纪初,自缺铁首次被确认为贫血原因后,其流行情况无明显变化。但确定缺铁的实验方法却不断改进。近年来最重要的进展是血清铁蛋白测定,它提供了估计体内铁状况的一种新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很快确定缺铁的存在,而且能估计缺铁量及监测铁治疗后缺铁状况的改善。本文将讨论一系列测定铁状况的方法铁状况的实验室参数  相似文献   
73.
人脐血贴壁细胞生物学特点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探讨人脐血贴壁细胞分离培养的可行性,分离人脐血CD34^ 细胞进行Dexter培养,观察贴壁细胞的生物学特点结果表明:Dexter培养9—14天(平均112天)时贴壁细胞集落开始形成。1522天(平均19.6天)时集落数量最多,培养28天贴壁细胞铺满培养皿底。细胞类型以成纤维样细胞、巨噬样细胞、“小圆”类细胞为主。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SE)、糖原染色(PAS)100%为阳性,过氧化物酶染色(POX)为阴性,碱性磷酸酶(ALP)28%为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D106阳性达96%,CD29阳性为93%。CD44阳性为98%,CD45为阴性,CD50%阳性为62%。纤维粘连蛋白(Fn):92%阳性;层粘连蛋白(Ln):74%阳性;胶原Ⅳ:83%阳性。结论:人脐血CD34^ 细胞群中存在造血基质细胞的前体细胞,人脐血贴壁细胞具有造血基质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点。  相似文献   
74.
本研究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能否促进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预处理致伤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 stromal cells,BMSC)功能的恢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前后BMSC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黏附分子-1(vascular adhesion molecule-1,VCAM-1)表达,用放射免疫法测定BMSC培养上清液中可溶性ICAM—1(sICAM-1)水平以及BMSC对CD34^+细胞的黏附率,并检测浓度分别为0、01、0.1、1μmol/L的ATRA作用后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PBSCT预处理后,BMSC表面ICAM-1和VCAM-1的表达以及BMSC培养上清液中sICAM-1的表达水平降低,BMSC对CD34^+细胞黏附率降低,而在ATRA作用后,BMSC表面ICAM—1表达增加,培养上清液中sICAM-1水平升高,BMSC对CD34^+细胞的黏附率增加.但VCAM-1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可部分修复受损的BMSC的黏附功能,有助于促进骨髓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特异性RNA干扰(RNA i)阻抑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对共培养的急性白血病细胞系Jurkat细胞黏附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脂质体介导SDF-1特异性RNA i质粒转染培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G418筛选阳性混合克隆,ELISA法检测SDF-1表达;Jurkat细胞与之共培养,通过细胞计数计算黏附率,MTT法检测对阿霉素的药物敏感性。以未转染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及正常骨髓基质细胞作为对照。结果转染阳性克隆组、未转染急性白血病组及正常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SDF-1水平分别为每周(1920±205)pg/105细胞、(12 370±1355)pg/105细胞和(6620±770)pg/105细胞;与之共培养的Jurkat细胞黏附率分别为(28.8±2.6)%,(57.4±3.8)%和(45.2±4.0)%,阿霉素50%抑制浓度分别为585,6162,1758 nmol/L。结论RNA i阻抑SDF-1表达的骨髓基质细胞使Jurkat细胞黏附减少,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索不同培养体系对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并观察人脐血源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取产科胎儿脐带血,采用经典和改良Dexter培养体系培养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特征,采用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进行鉴定。结果 改良Dexter培养体系在48 h细胞贴壁数、细胞开始伸展时间及原代培养时间明显优于经典Dexter培养体系。原代培养9-14天(平均12.1天)时贴壁细胞集落开始形成,15-21天(平均19.4天)时集落数量最多,培养28天贴壁细胞铺满培养皿底,细胞类型以成纤维样细胞、巨噬样细胞、“小圆”类细胞为主。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NSE)显示阳性,阳性率100%;过氧化物酶染色法(POX)显示阴性;糖原染色(PAS)显示阳性,阳性率为100%;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显示部分阳性,阳性率26%。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CD31显示阳性率为96%,CD68显示阳性率为95%,CD45阴性,Fn显示阳性率94%。结论 改良Dexter培养体系是一种理想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培养体系,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在体外的成功培养为从一新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其在临床的早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7.
目的:进一步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的机理。方法:采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单纯化疗或放化疗结合预处理前后骨髓基质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①光镜和扫描电镜:与预处理前骨髓基质细胞相比,单化组和放化组出现不同特征的形态学变化;②透射电镜观察:放化组骨髓基质细胞的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基质变淡,嵴消失;单化组基质细胞的线粒体重度退行性变,结构紊乱。结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经单化或放化预处理后骨髓基质细胞形态的改变可能是导致造血微环境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的相关因素、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01年6月至2010年9月385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患者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385例患者中有19例发生出血性膀胱炎,发病率4.9%,中位发病时间28 d(6~68 d),中位病程26 d(19~41 d)。其中因出血性膀胱炎死亡1例,其余患者通过碱化、水化、留置尿管冲洗膀胱、抗GVHD、抗病毒等治疗后痊愈。多因素分析提示,清髓性预处理、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与多因素相关,给予巯乙磺酸钠、还原型谷胱甘肽及碱化、水化、冲洗膀胱等措施对出血性膀胱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总结分析3例行HLA全相合allo-HSCT治疗的年轻CLL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移植经过及转归,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和讨论.结果 3例患者年龄均在50岁以下,Rai分期属于高危组,给予allo-HSCT治疗,白细胞植活中位时间为12(11~13)d,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为13(12~14)d.移植后出现慢性局限皮肤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例.随访至2012年4月,平均随访时间25(10 ~53)个月,3例均无病生存.结论 allo-HSCT是CLL唯一具有治愈可能的手段,有合适供者的年轻高危CLL患者可考虑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80.
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老年血液肿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孔佩艳  刘红  张怡  王庆余  刘林  孙爱华  陈幸华 《重庆医学》2004,33(10):1486-1487
目的去甲氧柔红霉素是一种新的蒽环类抗癌药.方法用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老年(≥60岁)血液肿瘤患者6例.结果 6例患者均获得明显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小.结论在条件许可时,老年血液肿瘤患者选用含去甲氧柔红霉素的联合化疗,可能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