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6篇
预防医学   5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分析山东省自1995年开始实施儿童风疹疫苗免疫后风疹发病年龄的变化趋势。方法对1999—2004年通过麻疹疫情专报系统得到的风疹疫情资料以及风疹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4年山东省风疹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59/10万,多为暴发(占总病例数的81.17%);发病主要集中在7~15岁学龄儿童(77.77%),7岁以下发病较少(占7.93%),发病年龄中位数分别为10.37岁、11.66岁、11.41岁、12.81岁、14.28岁和13.96岁,发病高峰年龄逐年后移,成人发病有所增加;学龄前儿童风疹疫苗基础免疫估算接种率约为60%,学龄儿童约为20%。结论风疹发病年龄后移,将威胁育龄期妇女,增加发生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危险性;应在继续做好儿童风疹免疫的同时,积极开展育龄期妇女风疹抗体筛查及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热出疹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接种麻疹疫苗(MV)后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山东省1999~2002年通过麻疹监测专报系统报告的150例接种MV后RFI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 接种MV后RFIs多呈散发状态,且相互之间无流行病学联系;以MV投入量进行估算,报告发生率为0.14/10 000ml~0.25/10 000ml,年均报告发生率为0.20/10 000ml,且各年份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3,P<0.05);88.67%的病例发热在38.5℃以上,75.33%的病例接种MV后4~11天出疹(中位数为8天),皮疹较为典型;出疹顺序基本与野病毒引起的麻疹病例一致;68.67%的病例为首次接种MV,其中8~12月龄组占94.17%;风疹IgM均为阴性,麻疹IgM阳性率为45.65%。结论 接种MV可引起RFIs,主要原因是疫苗接种后的过敏反应和减毒活疫苗引起的疫苗相关病例,其发生率与疫苗接种剂次有关;RFIs病例是否与接种麻疹疫苗有因果关系,今后应从病毒的基因型上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6~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的基因特征。方法针对中国2007~2008年分离到的7株MuV小疏水蛋白(Small Hydro-phobic Protein,SH)基因316个核苷酸片段进行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并对该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合从基因库下载的7株2006年中国MuV毒株序列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MuV基因型参考株一起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通过比较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和构建亲缘关系树发现,中国2006~2008年14株MuV分离株同属F基因型,但序列相互间存在差异。不同省份、不同年代的MuV毒株在亲缘关系树上呈分散交叉分布,无明显的时间和地理分布倾向。此外,通过分析2006~2008年MuV的组内和组间遗传距离发现,2006~2008年的MuV毒株序列无明显规律性变化。与序列同源性和亲缘关系树分析结果一致。结论中国2006~2008年流行的MuV同属F基因型,是由F基因型MuV的多个传播链引起的。并且1995年和2006~2008年的MuV毒株间序列差异较大,说明1995~2008年中国流行的MuV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另外,还发现F基因型MuV在SH基因上存在着特异性突变(CNr65、CNt105、GNt137、CNt192、CNt239),而其它基因型MuV在这些位点上均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检测风疹病毒(RV)抗原E1、E2、C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为快速、敏感地检测临床标本中的RV提供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方法采用荧光素标记的羊抗鼠IgG抗体,检测病毒抗原与抗风疹病毒衣壳蛋白E1、E2、C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结合物。用该系统测定中国麻疹实验室网络送检的咽拭子标本,并与病毒分离结果和临床诊断进行比较。结果IFA方法可以快速、敏感地检测临床标本中的RV。经检测咽拭子标本38份,其中28份采集于临床诊断风疹病例;6例采集于出疹患者,但诊断不明;4份采集于风疹病例的接触者。检测结果有22份风疹阳性标本。IFA的结果与病毒分离结果完全一致,但与临床诊断不一致,IFA结果的阳性数低于临床诊断风疹病例数。结论IFA方法简单可行、敏感特异,结果易于判断,是中国麻疹实验室网络中进行RV检测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IFA方法也可以作为临床快速诊断RV感染的备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山东省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04年6月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山东省2001~2003年在县(区、市)级及以上医院诊断为腮腺炎的病例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腮腺炎27 280例,年平均调查发病率为10.09/10万;其发病特点是:全年均有发病,4~7月病例数占50.45%,6~10岁发病率高达96.87/10万;男、女性别比为2.07∶1;并发症发生率为33.30%,其中脑膜炎或脑炎占81.82%。结论腮腺炎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建议在控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同时,应加强腮腺炎的监测工作,开展腮腺炎免疫策略的研究,制定合理、规范、科学的疫苗接种方案并加以实施,以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从根本上减少腮腺炎发病。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评价山东省健康人群风疹抗体水平。方法2009年和2010年共选取山东省12个设区的市,各市按照分层随机原则选取〈2岁~≥40岁共8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作为观察对象,并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单孔定量方法检测风疹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0年12个市共检测健康人群血清标本4001份,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3.13%、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40.42国际单位/毫升(IU/ml)。2010年明显高于2009年。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组人群风疹抗体阳性率及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1.254,P〈0.01;F=8.55,P〈0.05;X2=44.273,P〈0.01;F=3.68,P〈0.05),不同性别人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00,P〉0.05;F=28.63,P〉0.05)。≤10岁儿童风疹抗体阳性率较低,其中〈2岁、5~7岁儿童阳性率〈80%。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升高趋势明显,但抗体GMC总体呈降低趋势,尤以≥20岁成人更为明显。结论加强儿童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and Rubella Combined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R)的常规免疫接种,控制风疹流行;同时应关注育龄期妇女MR的预防接种,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李炜修  许青  王常银  宋立志  房学强 《职业与健康》2012,28(23):2916-2917,2919
目的了解山东省2010年1~6岁儿童麻疹免疫现状,为免疫策略制定、麻疹预防控制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按多级抽样原则,选取烟台、淄博、莱芜、滨州、菏泽5市1~6岁儿童360名开展血清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山东省2010年1~6岁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均在92.86%以上,东、中、西部地区及1、2,3、4,5、6岁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抗体浓度在735.56~2 250.20 U/ml之间,1、2,3、4,5、6和1~6岁年龄组东、中、西部地区抗体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1、6.89、8.97、12.69,均P0.05)。结论山东省2010年1~6岁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较高,东部地区抗体浓度明显低于中部及西部地区,需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9.
对山东省1951~1994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和儿童计划免疫后,随着麻疹疫苗使用量的增加,免疫程序的完善及免疫接种率的提高,麻疹年平均报告发病率由麻疹疫苗使用前的655.05/10万,分别降至305.92/10万和17.45/10万,削平了麻疹流行的持续高峰,打破了自然流行周期,发病年龄较前有所后移,发病区域趋于缩小。目前,山东省麻疹发病已处于疫苗时代的“相对稳定期”,要达到基本消除麻疹的目标,尚需进一步提高和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加强疫情报告与监测,适时选择高危地区和人群开展强化免疫,做好疫情暴发控制及实验室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1999年麻疹疑似病例监测分析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自 1994年山东省利用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开展麻疹监测以来 ,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1999年 ,经该专报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 1776例 ,多于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 13 2 6 % ,尽管较以前报告病例数有所增加 ,但其敏感性仍不够理想。通过对监测工作各环节监测指标的分析 ,发现存在的问题 ,为今后麻疹监测工作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