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了探讨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的表达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我们对7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病人用ABC法进行了免疫组化β-HCG测定,并于术后1~6年进行随访,现报告分析如下。 1.材料和方法:本组男58例,女12例。年龄31~76岁,平均58.4岁。其中行膀胱全切除术24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6例。本组临床分期Ta~T_1期及T_2~T_4期各35例;病理分级Ⅰ级21例、Ⅱ级29例、Ⅲ级20例。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性心绞痛专辑──从药物疗效看不稳定性心绞痛新的病型分类柳濑治等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依其临床经过命名的疾病概念,容易发展成心肌梗塞。在日本多采用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的定义.即;下述症状发生于三周以内,末次胸痛发生于一周以内、无急性心肌梗...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患者女 ,3岁。因发现腹部肿物 10余天入院。 10余天前 ,其母无意发现患儿上腹鸡蛋大小肿物 ,无任何自觉症状 ,亦无触痛。无明显消瘦。查体见上腹微膨隆 ,上腹中部扪及一 6cm× 6cm大小肿物 ,较韧 ,活动度可。CT示腹腔探及一 10cm× 8cm肿物 ,其内可见钙化点 ,考虑腹膜后“畸胎瘤” ,遂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瘤大部游离 ,基部位于胰腺头、体部 ,表面分叶状 ,包膜完整。切除部分胰腺组织 ,将肿瘤完整切除。腹腔内未探及肿大淋巴结及其他结节。术后化疗 ,随访至 1年发现肝脏转移。2 病理检查2 .1 大体检查 结节状肿物…  相似文献   
14.
15.
涎腺导管癌一例王家耀*刘宇患者男,50岁,因右耳前无痛性肿物2年,生长半年于1995年4月3日入院。查体:右腺腺区凸起2cm×2cm肿物,质硬,活动,表面皮肤无异常,双颌下及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临床诊断:腮腺混合瘤。于95年4月10日在全麻下行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大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作用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未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12例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 10 0mg d ,共 5天 ,第 6天手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的变化 ,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治疗前后内膜癌组织PCNA、bcl 2、bax表达的改变。结果 :米非司酮治疗后内膜呈黄素化表现 ,柱状上皮由多层变为单层。细胞体积变大 ,胞浆嗜伊红染色加深。胞核变大、变圆 ,染色质疏松 ,核仁出现。细胞增生指数 (PI)明显减少 (P <0 .0 0 5 )。凋亡抑制基因bcl 2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0 0 0 5 ) ;凋亡诱导基因bax表达明显增多 (P <0 .0 1)。结论 :米非司酮可能有治疗或预防子宫内膜癌的作用 ,可能通过抑制增生及促进凋亡两种机制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甲状腺肿瘤组织中p14^ARF基因变异及其产物的表达,探讨此基因与甲状腺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双重PCR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0例甲状腺腺瘤和28例甲状腺癌组织中p14^ARF基因纯合性缺失及其蛋白表达状况.28例甲状腺癌包括11例甲状腺滤泡癌,12例乳头状癌,4例髓样癌以及1例未分化癌.结果:1)p14^ARF基因在甲状腺腺瘤及癌中的纯合性缺失率分别为5.0%(1/20)和42.9%(12/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6.2)p14^ARF蛋白在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0%(18/20)和35.7%(10/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结论:甲状腺肿瘤中p14^ARF基因的纯合性缺失是其蛋白表达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14^ARF可能是甲状腺肿瘤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可作为鉴别甲状腺腺瘤与滤泡癌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膀胱原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方法 回顾性总结 7例膀胱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资料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免疫表型。结果  6例原发性 ,1例继发性。 7例均为老年患者 ,女性 5例 ,男性 2例 ;6例原发性结外MALT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4例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2例 ,1例继发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 膀胱恶性淋巴瘤好发于 60岁左右的老年人 ,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血尿和膀胱肿块。常见病理类型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结外MALT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两种类型 (伴有内膜过度增生和不伴有内膜过度增生 )内膜癌血管生成的差别。方法 :诊刮或子宫切除内膜癌标本 94份 ,用LSAB免疫组化法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 (MVD) ,检测并比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 - 2 )在两种不同类型内膜癌中的表达。结果 :37份 (39.4 % )在内膜癌邻近部位有内膜过度增生。在有过度增生型内膜癌中 ,MVD低 (≤ 6 0 / 2 0 0倍光镜 )的例数所占比例 (70 .3% )多于无过度增生型 (42 .1% ) (P <0 .0 1)。FGF - 2阳性率在有过度增生的内膜癌组 (43.2 % )低于无过度增生组 (6 4 .9% ) (P <0 .0 5 )。FGF - 2阳性组的平均MVD(6 1.2 9± 6 .38)高于FGF - 2阴性组 (5 8.6 4± 5 .17) (P <0 .0 5 )。结论 :无子宫内膜过度增生的内膜癌患者血管生成增加 ,而FGF - 2有促进内膜癌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膀胱癌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的表达,探讨细胞凋亡指数和细胞增殖指数的比值(AI/PI)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48例膀胱癌患者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的表达。结果AI/PI随肿瘤病理分级和分期升高而增高,各分级和分期的AI/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PI>0.01者的生存时间比AI/PI<0.01者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I/PI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