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1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调查佳木斯市某校小学生和中学生的近视现状,对近视学生通过合理膳食、加强体育运动和佩戴蓝光防护眼镜的措施进行综合干预,探讨综合干预方案对学生视力的影响情况,为今后近视防控工作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普查的方法,对小学生212人,初中生146人,进行眼科检查,并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为9个月(2019年1月1日—2019年10月10日),分析并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学生视力的变化。统计分析使用R 4.0.2软件,非正态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358名学生参与本次调查,其中小学生212人,初中生146人;干预前视力正常127人,异常231人;干预后视力正常176人,异常182人,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力好转49人,转好率21.21%。干预前与干预后对比,联合光度变化和屈光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好转人数男生和女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措施对屈光不正有效,无性别差异。干预前和干预后裸眼视力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综合干预后学生裸眼视力有所提高。结论: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合理膳食,加强体育运动,蓝光眼镜防护的综合干预措施对小学生和中学生近视的防控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2.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生殖健康咨询服务能力现状,为黑龙江省有针对性地提高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可及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建议。方法:2020年7—9月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在黑龙江省抽取7个地市,每个地市随机选取2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生殖健康服务相关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对301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调查对象生殖健康服务相关知识正确率最高的为健康促进知识(28.2%)。调查对象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培训率为26.6%。可以提供的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第1位是避孕节育咨询(93.4%)。调查对象的咨询概念化能力评分均值为(30.79±13.62)分,咨询实践操作能力均值为(48.99±19.00)分,总分均值为(79.78±31.72)分。统计分析发现,生殖健康咨询能力与年龄、工作岗位、是否获得生殖健康咨询员/咨询师资格和是否接受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培训等有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后两个变量是咨询能力自我评估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调查对象最希望得到的工作支持为医院领导对相关科室的协调(94.0%)。结论:黑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生殖健康服务人员相关知识较为薄弱,咨询概念化能力及咨询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应加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关人员培训,促进生殖健康咨询服务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升生殖健康咨询服务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儿童身高发育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海珠区904名3~12岁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儿童身高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结果:3~5岁组男、女童,6~岁组男童,7~8岁组男、女童,9~岁组男童的身高均值均低于全国水平(P<0.05)。当前身高低于遗传身高的儿童占21.6%;与遗传身高一致占65%;高于遗传身高的占13.4%。母亲身高,体型是否肥胖,经常吃钙片、喝牛奶,慢性疾病史,每天运动时间为身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广州市海珠区儿童身高发育的整体水平较低,大部分儿童没有发挥身高的生长潜能,应重视环境因素对身高的影响,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促进儿童身高增长。  相似文献   
54.
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疫情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作者受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指派,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参与抗疫支援工作期间,共收治COVID-19患者118例。治疗方式以伤寒六经辨证为基础,基于中医理论疾病规律,在患者早期(太阳阳明期)给予辛凉宣透剂宣透肺邪;中期(邪入少阳期)清热化湿和解,适当扶正;治愈期(少阴化热期)滋阴清热,兼顾变证。经中医辨证治疗,共出院69例,治愈率达58.47%。  相似文献   
55.
摘 要 目的 为发挥卫生健康宣教中心健康传播功能,做好贫困地区健康促进攻坚工作,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对居住在黑龙江省7个市14个贫困县166个乡镇的1 336名居民开展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运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黑龙江省贫困地区居民,经常关注健康传播的人数最多,大多数人(70.5%)通过官方网站或公众号获取新型健康管理信息。针对贫困县居民参与健康传播的四个方面关注度、参与度、传播度、接受和需求度,进行分类与比较。贫困地区居民认为健康传播应该最先关注老年人健康问题,然后依次是中年人和婴幼儿,最后是青少年。与男性相比,女性对婴幼儿和青少年问题更为关注。不同年龄组关注的健康传播信息类型不同、内容不同和传播方式不同。文化程度和居住地,在调查内容上有显著性差异性。讨论 考虑在贫困地区多组织互动性良好的健康知识讲座。年龄是健康传播关注的主要影响因素,年轻人成为信息分享人,健康传播效率和接受程度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6.
摘要 目的 基于个人特征的视角探讨贫困患者医疗目的地选择行为结果及影响机制,为准确且有效地长期实施健康扶贫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贫困患者医疗目的地选择行为和个人特征影响因素,为健康扶贫政策提供政策建议。结果 贫困患者具有就近就医倾向,分别有66.1%和26.1%的患者选择县内及市内县外就医;除性别外,疾病类型、年龄和民族等因素均对医疗目的地选择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此外,患者县外就医选择具有“有限理性”特征,既优先选择高级别医院、也会将医疗目的地更多局限在省域范围内。建议 一是优化服务管理,引导贫困患者合理理性就医行为;二是强化政策协同,构建贫困患者减负多重保障屏障;三是创新服务模式,探索“互联网医疗+保险”联动机制;四是加强区域规划,完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7.
摘 要 目的 通过对农村基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筛查和患者特点分析,了解农村基层COPD的患病特点,为探索早期干预措施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结合农民体检工作,选取2017年3—9月浦江县岩头镇1 580例年龄40~79岁患有慢性咳嗽、咯痰或呼吸困难症状的人群为高危对象,通过简易肺功能仪测定FEV1/FVC和FEV1%预计值,筛选出COPD患者,测定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指标,并对患者进行6 min步行距离试验、生活质量评分和焦虑评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出COPD患者200例,占高危对象的12.66%,男性组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组,发病年龄以60岁以上为主。部分患者筛选时发现伴有COPD并发症;大部分患者存在COPD危险因素接触史,特别是吸烟人群发病率更高;COPD患者呼吸频率普遍偏快,氧饱和度和运动耐力有下降趋势;生活质存在一定下降,部分存在焦虑情况。结论 简易肺功能仪应用于筛查农村基层COPD患者适宜可行。农村基层COPD患病特点提示:患者对COPD认识不足,缺乏重视,进一步探索早期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摘要 目的 探讨上海市青浦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风险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为探索预防老年人跌倒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920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2016年8月—2017年7月发生的跌倒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920名调查对象中,跌倒发生率为8.50%,其中男性跌倒发生率为5.10%, 女性跌倒发生率为11.50%;不同性别跌倒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P<0.00);年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70岁及以上年龄组跌倒发生率明显高于70岁以下年龄组(X2?=10.66,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走路或者站立困难、感觉触觉下降、有足部疾病、患有3种或以上的慢性病、有骨骼、关节等骨骼肌肉系统损害或疾病是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相对于女性,男性不易发生跌倒。结论 青浦区老年人发生跌倒潜在风险依然较高,应针对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骨质疏松和触觉下降等的老年人制定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社区家庭康复中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8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即采用循证护理路径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最佳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案。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疾病复发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DSI评分、CSS评分、Barthel指数和M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 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社区家庭康复中,实施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运动功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能够增进护患间信任及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60.
摘要 构建高效的脑卒中高危因素筛查干预工作流程,使基层医务人员有效开展社区重点人群的干预和管理。针对社区中的农村居民,经过三轮优化,探索出整合社区志愿者、全科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医师4种角色的脑卒中筛查干预工作流程,有效地提高社区村民的参与度,更好地防治脑卒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