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6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28篇
预防医学   110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通过遗传关联研究观察慢性HBV感染免疫相关重要细胞因子IL-12、IL-1B、IL-17的基因多态性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HBeAg血清学转换之间的关联.方法 对109例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3个月进行肝功能、乙肝标志物、HBV DNA检测,进行HBeAg血清学转换评估,治疗24个月时的应答情况作为判定应答与否的标准.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者为应答组;未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者为无应答组;分析IL-12A rs568408、IL-1 B rs1143623、IL-17Ars8193036基因型与HBeAg血清学转换之间的关联.结果 29例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应答组),80例未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无应答组),总体应答率26.6%.IL-12A rs568408与HBeAg血清学转换显著相关,GA基因型发生HBeAg血清转换的易感性显著高于GG基因型[OR =3.72(1.34~10.32),P=0.012].未发现IL-1B rs1143623[OR=1.99 (0.72 ~5.44),P=0.17]和IL-17Ars8193036 [OR=1.54 (0.32 ~7.33),P=0.60]与HBeAg血清学转换存在关联.结论 IL-12Ars568408与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治疗HBeAg血清学转换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评价4种常用保肝药物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经济学效果.方法 构建决策分析模型,率值参数来源于文献资料的Meta分析结果,效果参数来源于专家意见,成本参数如使用规格、数量和单价来源于文献资料、专家意见、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新发布数据等.结果 4种用药方案中,双环醇组治疗效果(4.5118)最好、成本-效果比(86.2667)较小,增量成本-效果比(245.0118)最小且安全性最好;硫普罗宁肠溶片组治疗效果(4.1352)较差,但成本(296.9536)最低;以显效率作为产出计算,双环醇组显效率(73.10)最高,且成本-效果比(5.32)最低,增量成本效果比(4.93)最小.敏感度分析证实这一结果可靠.结论 双环醇可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性肝损伤,且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相似文献   
3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加剧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疾病的进程,然而对肝病分期及抗病毒治疗临床结局风险的影响尚未完全阐明。目的:确定终末期肝病(ESLD)、肝细胞癌(HCC)或根据肝脏纤维化基线水平及成人HIV/HCV共同感染抗病毒治疗所致死亡的发生率。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1993年7月至2011年8  相似文献   
34.
肝衰竭/重型肝炎发病机制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肝衰竭/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阐述其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颅内压监测和颅内压增高的特殊治疗及人工肝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35.
为探讨胎肝细胞治疗重型肝炎的机制,将84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8只),经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D-galn/LPS)诱导急性肝衰竭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NS)、RPMI1640培养液(RPMI)和人胎肝细胞培养上清液(FHCS)治疗,各组分别取14、8、6只小鼠进行存活率、血清谷丙酶(ALT)及肝脏病理观察。结果显示,NS组和RPMI组24小时存活率分别为14.3%和21.4%;ALT升高达207.2±41.3IU/L和188.4±52.6IU/L。FHCS组小鼠存活率为57.1%,ALT为92.5±28.7IU/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此外,对照组分别有5(83.3%)只和4(66.7%)只动物肝组织病理改变在Ⅲ级以上,而FHCS组仅有2(33.3%)只。上述结果表明,FHCS对急性肝衰竭有保护作用,同时提示胎肝细胞分泌产物可能与保护肝细胞、治疗重型肝炎及肝衰竭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6.
肿瘤耐药相关标志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和咎胱苷肽S-转移酶-π(GST-π)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厦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时HCC和癌旁组织中Pgp、MRP和GST-π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HCC和癌旁组织中Pgp、MRP和GST-π的阳性率分别为59.1%、54.5%、65.9%和22.7%、20.5%、34.1%。HCC中Pgp、MRP和GST-π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x1^2=12.2,x2^2=10.6,x3^2=11.7,P〈0.01)。分化不良的HCC中的Pgp阳性率(80%)明显高于分化较好(41.6%)的HCC(x^2=6.7,P〈0.01)。MRP和GST-π在分化不良(65%、80%)和分化较好(45.8%、54.2%)的HCC中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叉(x1^2=2.4,x2^2=3.0。P〉0.05)。结论Pgp、MRP和GST-π在HCC中呈高表达。Pgp与HCC分化有关。MRP和GST-π与分化无关。联合检测耐药相关标志可以协助临床判断预后和疗效。  相似文献   
37.
何念海  赵文利  王宇明 《重庆医学》2006,35(21):1923-1928
目的建立人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体外诱导分化MMSCs为类肝细胞,观察MMSCs细胞生物学特性,并对类肝细胞进行分子生物学及功能鉴定。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分离培养人胎儿MMSCs,在1%Matrigel做基质,2.5μmol/ml AZA预处理10~12h,HGF 10ng/ml FGF4 10ng/ml HGM培养基中诱导。用显微摄像和MTT研究细胞增殖及生长特征,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鉴定细胞表型。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人清蛋白水平。结果24h换液后可获得约(300±80)个贴壁细胞;培养细胞在种植后1~3d为生长滞留期,第4天达到对数生长期,以后进入到平台期,细胞分裂指数曲线的趋势与生长曲线类似。连续传10代后,每个胎儿来源的MMSCs可扩增达1011~1012个细胞。MMSCs表型为CD166阳性,CD34阴性。在添加FGF4和HGF的Matrigel上诱导培养的MMSCs在21~28d时,细胞形态由长梭形变为三角形、多角形或类圆形。细胞转圆率为40%~50%,双核细胞比率5%~7%。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显示未诱导培养的MMSCs中,有较少的细胞表达AFP及其mRNA,未见其他肝脏特有的转录因子或者胞浆蛋白标志。诱导早期可见较多细胞表达GATA4、AFP和CK19及其mRNA,至诱导后期表达下降,而ALB、CK18、GST-π和肝细胞转录因子HNF-1α表达逐渐上升。ALB、CK18阳性细胞比例达61%~65%。未诱导分化的MMSCs没有分泌ALB,诱导分化的MMSCs以时间依赖方式产生清蛋白。结论人胎儿MMSCs分离成分单纯,增生旺盛。诱导培养可获得高比例的类肝细胞。MMSCs向类肝细胞的横向分化是先分化为肝前体细胞,再分化为成熟肝细胞,在本实验诱导条件下可获得在复制及翻译各环节肝细胞标志阳性的类肝细胞。诱导后MMSCs已具备肝细胞特有的功能性特征。  相似文献   
38.
陈玉琪  汤勃  王宇明 《肝脏》2014,(4):235-237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患者营养风险,了解患者的普遍营养状态、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可能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2002)表,评估65例住院肝硬化患者的营养风险。结果营养风险分布男女性基本一致,高度风险均为70岁以上老年人,城区患者的营养风险明显低于农村地区患者,经济较好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的比例明显低于贫穷的患者;Child B/C级、存在中等以上胃肠道症状和并发感染均为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终末期肝病患者,年龄、农村地区居住、贫穷、乙型肝炎、Child B/C级、伴胃肠道症状及并发感染,均会提高患者营养风险,而性别、教育程度则与营养风险的关系较弱。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应用逆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YMDD变异。方法 合成有生物素标记的引物,PCR扩增两种DNA片段,与尼龙膜上的探针同时杂交,BCIP/NBT显色。结果 检测21例拉米夫啶治疗中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例HBV为基因型B,10例为基因型C;YMDD基序有47.6%(10/21)为YMDD,28.6%(6/21)为YVDD,23.8%(5/21)为YIDD。结论 在同一张尼龙膜上检测HBV基因型及YMDD变异,经济实惠、准确快捷,且易于开展。  相似文献   
40.
体外生物人工肝对无肝模型犬的支持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悬浮高密度大量培养的肝细胞与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及由血液透析仪改装的辅助循环装置共同构成一种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EBLSS),对无肝模型犬进行人工肝支持实验,以期推动我国生物人工肝的研究,为肝衰竭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一、材料与方法1.EB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