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6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28篇
预防医学   108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来随着细胞培养技术的进步,肝细胞培养系统用于生物(混合)人工肝支持的研究发展迅速,已进入动物实验的最后阶段,并开始了临床应用的探索性研究,为临床肝衰竭的救治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本文对培养肝细胞在生物人工肝中应用的意义、研究进展、问题及展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肿瘤坏死因子与暴发性肝衰竭王字明最初,有关肿瘤坏死因子(TNF)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与肿瘤的关系上,以后逐渐发现TNF与多种病理过程的关系。虽然有关TNF与暴发性肝衰竭(FHF)关系的研究起步时间不长,但已取得较大进展。现将近年来有关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在肝细胞癌 (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 4 4例HCC和癌旁组织中HSP70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HCC中HSP70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阳性率分别为 6 8.2 %和2 7.3% ,χ2 =7.3,P <0 .0 1)。HSP70表达与癌周淋巴细胞浸润 (χ2 =3.2 ,P >0 .0 5 )和转移 (χ2 =2 .3,P >0 .0 5 )无关 ,但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 (χ2 =4 .5 ,P <0 .0 5 )。结论 HSP70的异常表达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 ,且可能是HCC发展、恶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E对培养肝细胞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维生素E对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抗脂质过氧化影响,探讨维生素E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以TBA反应法观察4种不同浓度的维生素E对培养大鼠肝细胞上清丙二醛的影响;细胞计数观察合适浓度维生素E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维生素E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不一,浓度过大或太小,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均降低;合适浓度的维生素E对大鼠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在合适浓度下,维生素E对体外培养肝细胞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及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PBMC培养上清IL-2与IL-10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集 7例急性病毒性肝炎、12例慢性乙型肝炎、1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和 1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 ;分离 15例慢性乙型肝炎、1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和 10例健康献血员PBMC ,在PHA P刺激下培养 72h ,收取培养上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和PBMC培养上清IL 2与IL 10水平。结果 急性肝炎血清IL 2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高于慢性乙型肝炎 (P <0 .0 5 )、高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P <0 .0 5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血清IL 2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PBMC培养上清IL 2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5 )。血清IL 2与ALT呈正相关 (P <0 .0 1) ,PBMC培养上清IL 2与ALT呈正相关 (P <0 .0 5 )。血清IL 10与PBMC培养上清IL 10与ALT无相关性 ,血清IL 2与IL 10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Th1型细胞因子IL 2上调与乙型肝炎肝脏的炎症活动相关 ,IL 2的分泌低下可能造成细胞免疫力低下 ,与HBV的持续感染有关。IL 10可能作为IL 2的拮抗因子随IL 2分泌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7.
剪切HCV RNA的HDV核酶的设计及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HDV)核酶用于抗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以HDV基因组核酶的假结样结构为基础,优化其茎IV区,改建基底物结合区,获得3种针对HCV RNA的HDV核酶RzC1、RzC2和RzC3。体外转录获取含HCV RNA5‘-非编码区(5‘-noncoding region,5‘-NCR)及部分C区在内的底物RNA(HCV RNA 5‘-NCR-C),并进行5‘端放射性标记。在pH7.5、37℃、Mg^2 20mmol/L和去离子甲酰胺2.5mol/L等条件下,将核酶和底物按摩尔比100:1混合,在不同的时间点观察剪切百分率。结论:RzC1、RzC2对底物的剪切百分率随时间延长而递增,90min分别达24.9%、20.3%;未观察到RzC3有剪切活性。结论:经过结构构优化的HDV基因组核酶在合适的位点能够剪切异源性RNA分子HCV RNA。  相似文献   
18.
HDV/HBV体外感染原代培养人胎肝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HDV/HBV感染人胎肝细胞体外培养系统。方法:利用HDV/HBV阳性血清同时感染体外2的人胎肝细胞;应用ELISA、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和斑点法检测上清液和细胞中HBsAg、HDAg、HBVDNA和HDVcDNA。结果:上清液和细胞中HBsAg、HDAg、HBVDNA和HDVcDNA在感染后第2天至第16天均可测出,其中上清液中HBsAg、HDAg以感染后第4天至第12天达高峰,结论  相似文献   
19.
以临床分离的一株肺炎克雷伯氏菌99-799株为研究对象,对其所产生的一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序列、亚型及基因定位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用β-内酰胺酶通用引物、blasHv引物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及SHV型酶编码基因的片段,将SHV型酶PCR扩增产物克隆入pUCm—T载体,以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再通过GeneBank进行同源性检测确定其亚型和基因所在位置。肺炎克雷伯氏菌99—799株所含的一种β-内酰胺酶基因型为SHV型,与SHV-28编码基因序列完全相同,且位于细菌150bp的大质粒上,说明重庆地区有SHV-28亚型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荚膜组织胞浆菌病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16岁,发热3周入院。体温3 8℃~40℃呈弛张热型,伴腹部间断性钝痛,在当地医院予头孢曲松等治疗无缓解。生长于重庆市丰都县。入院查体:T 3 8 0℃,消瘦贫血貌,体重42kg ,意识清楚,精神差,双侧锁骨上、颈部、腹股沟可触及多个黄豆大淋巴结,心肺无异常发现,肝肋下8cm ,剑下6cm、质软、轻压痛,脾第1测量线12cm、第2测量线14 5cm、第3测量线-2cm ,移动性浊音( -)。血常规:WBC 1 60×10 9/L、RBC 2 47×10 1 2 /L、Hb 66 2g/L、N 0 65 6、L 0 15 0 2、E 0 63 1、PLT 15×10 9/L ,免疫球蛋白:IgG 12 8g/L ,IgA 1 17g/L ,IgM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