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30篇 |
内科学 | 10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25篇 |
预防医学 | 14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kV CBCT)评价头颈部肿瘤图像引导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的256例行调强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采用头颈肩面罩固定体位,最终等中心标记法定位,配有LAP可移动式激光定位系统的Philips PQS CT或PhilipsBrilliance CT Big Bore进行CT扫描.CT图像通过网络传输给Varian 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用来进行勾画靶区和设计计划.在治疗前使用Varian iX直线加速器的机载影像系统(OBI)行kV CBCT扫描和配准,得出左右、头脚和前后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 473组摆位误差数据呈高斯分布,3个方向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6±1.3)、(0.5±1.6)和(0.9±1.7) mm,使用公式M=2.5∑+0.75计算外放边界分别为2.4、2.4和3.4 mm.其中,Big Bore组的288组数据的计算外放边界分别为2.0、2.1和1.7 mm.结论 最终等中心标记法的摆位误差优于参考点标记法,同时为CTV外放PTV的边界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索细粒棘球绦虫重组抗原铁蛋白(rEg.ferritin)免疫小鼠产生抵抗原头蚴感染的保护机制。方法 利用rEg.ferritin和囊液(HF)两种细粒棘球绦虫抗原与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MDC)进行体外培养,共分6组:HF组(加入HF 30 μg/mL)、rEg.ferritin组(加入抗原rEg.ferritin 1 μg/mL)均为单独刺激组,rEg.ferritin+LPS 组(加入抗原rEg.ferritin 1 μg/mL和LPS 100 ng/mL)和HF+LPS组(加入HF 30 μg/mL和 LPS 100 ng/mL)为联合刺激组,LPS阳性对照组(加入LPS 100 ng/mL),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抗原)。通过电镜检测各组BMDC形态学的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DC的表面分子表达、吞噬能力及诱导T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各组BMDC培养上清液中所含Th1型〔白介素(IL)-12p7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h2型(IL-6和IL-10)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rEg.ferritin 组和rEg.ferritin+LPS组BMDC具有成熟的形态,表面突起数目高于空白对照组、HF组和HF+LPS组(P<0.05);高表达MHCⅡ、CD80、CD86及CD40分子,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诱导T细胞增殖能力强于空白对照组、HF组和HF+LPS组(P<0.05),吞噬能力弱于HF组;高表达IL-6、IL-12p70、TNF-α及IL-1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rEg.ferritin可以刺激BMDC细胞成熟,促进T增殖,释放高含量的Th1型及Th2型细胞因子,激活Th1型或Th2型细胞,引发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3.
54.
患儿,男,4个月零10天,因“发现面色苍白2个月”于2013年4月8日入院。2个月余前家属自觉患儿面色苍白,因一般情况好,故未在意,未做相关检查及治疗,患儿面色苍白逐渐加重,近半个月较明显,就诊于当地县医院及市医院两次查血常规均提示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明显减低。患儿为足月顺产,出生体质量3.2kg,生后未患过感染性疾病,否认异常家族史,其母孕期家中曾粉刷墙壁。体查:体温36.9℃,呼吸38次/min ,脉搏152次/min ,体质量7 kg ,精神欠佳,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膨隆,未触及包块,肝肋下6 cm ,剑突下4 cm可触及,质硬,边缘钝,脾肋下8 cm可触及,质硬,边缘钝,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4.68×109/L ,红细胞1.65×1012/L ,血红蛋白44 g/L ,血小板8×109/L ;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26.1%,淋巴细胞60.7%,单核细胞11.5%,幼稚细胞1.0%,异型淋巴细胞4.0%,分类不明细胞14.0%。血生化结果:肝肾功能未见异常,乳酸脱氢酶1221 IU/L (正常参考值109~245 IU/L )。骨髓形态学检查结果提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受抑占11.0%,红系受抑占5.5%,淋巴细胞17.0%;可见51.5%分类不明细胞,该细胞大小不一,细胞核/细胞质比值高,部分细胞可见指状、泡状、伪足状突起,细胞核大,多呈圆形、椭圆形,染色质颗粒状,核仁隐显不一,细胞质蓝色、深蓝色,部分细胞近核处可见细小粉红色颗粒,部分细胞质边缘可见血小板,该类细胞过氧化酶染色(POX)阴性,糖原染色(PAS)阳性,考虑为幼稚巨核细胞。免疫分型:外周血有核细胞在CD45-SSC散点图中,幼稚细胞群占25.90%,主要表达CD6141.01%,CD3679.15%,CD963.5%,CD3847.82%;淋巴细胞群占54.27%,以T细胞增生为主。结合形态学考虑诊断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明确诊断后家属放弃治疗出院。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大手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腹腔镜大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KF组(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组),每组20例,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PCIA配方:KF组为氟比洛芬酯6 mg/kg加芬太尼10μg/kg,F组为芬太尼15μg/kg,均加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20 mL。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在术后1 h、4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舒适度评分(BCS评分)、PCI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以及各时点的生命征、血氧饱和度,并测定术前(T0)、术后48 h(T48)肝肾功能。结果两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生命征、血氧饱和度、肝肾功能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BCS评分于各时点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在F组于12 h后、KF组于4 h后开始显著降低(P0.05);KF组在术后4 h以后的BCS评分、VAS评分优于F组,两组在术后各时点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F组按压次数少于F组。F组有2例患者于术后4 h需要补救措施来缓解疼痛,而KF组无需补救措施者。KF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显著少于F组。结论氟比洛芬酯6 mg/kg复合芬太尼10μg/kg用于腹腔镜大手术后静脉镇痛,比单独用芬太尼15μg/kg的效果更确切,舒适度更高、不良反应更少,是安全可行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海口地区α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及分析缺失型基因的类型。方法对具有仪地中海贫血高风险的278人使用裂口PCR(gap—PCR)法进行缺失型基因的检测。结果278人中检出仪地中海贫血111人,发病率为39.93%。d地中海贫血缺失型基因类型分布为东南亚缺失型杂合子(-SEA/αα)28例,东南亚缺失型纯合子(-SEA,-SEA)4例,右缺失型杂合子(-α3.7/αα)23例,右缺失型纯合子(-α3.7/-α3.7)4例,左缺失型杂合子(-α4.2/αα)17例,左缺失型纯合子(-α4.2/-α4.2)2例,血红蛋白H病21例,3.7\4.2双重杂合子(-α3.7/-α4.2)4例,α地中海贫血复α地中海贫血8例。结论α地中海贫血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单基因遗传病,在海口地区属于高发病区,做好α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的诊断对于优生优育起到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高整体人类出生素质。 相似文献
57.
CK-MB、cTnI、Mb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坏死标志物诊断指标能弥补心电图漏诊,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率、降低病死率,目前应用价值最高的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CK-MB主要对AMI后早期再梗死有诊断价值,cTnI特异性较高,Mb适用于AMI的早期诊断。临床证明任何单项检测结果都有误诊和漏诊的可能,而三项联合检测则更有助于早期、准确地诊断,为AMI患者尽早获得抢救争取时机。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采用表柔比星药物洗脱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不可手术切除是PLC患者,其中接受TACE治疗42例,接受表柔比星DEB-TACE治疗36例。根据RECIST评估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随访2年,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结果 DEB-TACE治疗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率分别为16.7%、66.7%、13.9%和2.8%,客观缓解(OR)率为83.3%,而TACE治疗组分别为2.4%、52.4%、3 3.3%和11.9%,OR率为54.8%,差异显著(P<0.05);术后,DEB-TACE治疗组1级和2级腹痛分别为11.1%和3 3.3%,与TACE治疗组的30.9%和14.3%比,差异显著(P<0.05),1级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7.8%,显著高于TACE治疗组的9.5%,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年,TACE组和DEB-TACE组1 a生存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分析郑州地区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郑州地区某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首次诊断的急性白血病确诊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及临床指标,对每个患者随访最长截止时间为5年或患者死亡。记录患者最后1次随访时间、生存时间等。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生存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Log-Rank检验,通过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140例,占68.6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64例,占31.37%;男性113例,女性91例。病例年龄14~67岁,平均(40.69±13.16)岁。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HR=1.92)、出现异常核型(HR=2.12)、危险度为中高危(HR=2.23)、 血红蛋白(Hb)<90 g/L(HR=2.16)、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0.00%(HR=1.78)为导致AM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HR=2.01)、出现异常核型(HR=2.34)、危险度为中高危(HR=1.98)为导致AL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同年龄、性别等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存时间存在差异,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警惕性。方法 对22例疑似病例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肺栓塞,同时进行溶栓或抗凝治疗。结果 溶栓和(或)抗凝治疗后,22例患者中治愈12例,好转8例,死亡2例。结论 提高诊断意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获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