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8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2篇 |
儿科学 | 30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28篇 |
内科学 | 16篇 |
神经病学 | 21篇 |
特种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34篇 |
综合类 | 92篇 |
预防医学 | 42篇 |
药学 | 39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0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调研在医院信息系统下建立临床听力诊断系统基本功能需求,分析作为医院子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确立要实现的目标。方法通过对临床听力诊断业务的整体评价和分析,确定与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的标准与方法;通过文献查询和专家咨询了解系统研发现状及研发经验、工作流程,同时采集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资料。结果临床听力医学中心业务现状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耳聋患者基本信息不能与HIS系统共享;听力学资料手工绘制并以纸质方式保存,数据资料不能实时调阅、录入及综合分析;目前约有十余种不同类型的听力设备需要入网,系统将采用C/S(Client/Server)和B/S(Browser/Server)协同工作的结构设计。需求内容主要包括:听力设备入网软硬件配置现状与需求、安全性需求、听力报告单数据管理模块功能需求,数据输出格式需求、测试结果统计分析需求等。结论研发MCCAIS是提高临床听力医学中心工作效率与质量、促进科研与教学发展的需要。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了信息系统研发的方向,可从根本上保证工作的进度和质量,是有序建设信息化系统的重要措施,也是购买、测试、实施、验收研发软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β-联蛋白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组织的表达及其对肿瘤抑制作用。方法:应用AnnexinV和TUNEL法分别检测转染野生型β-联蛋白(β-CAT-V5-FP)和突变型β-联蛋白 (β-CAT-S37C-V5-FP)诱导恶性胸膜间皮瘤NCI-H28细胞凋亡;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研究β-联蛋白基因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转染野生型β-联蛋白和突变型β-联蛋白的细胞凋亡率与转染空白载体组比较均有明显的增高。转染羧基端缺失的β-联蛋白基因也可导致细胞凋亡,但与转染野生型β-联蛋白(β-CAT-V5-FP)和突变型β-联蛋白(β-CAT-S37C-V5-FP)的细胞相比明显减少。结论:β-联蛋白基因在非上皮性肿瘤——恶性胸膜间皮瘤中也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3.
目的建立听力信息监控系统,应用该系统获得某军单位1、单位2、单位3应招入伍士兵听力信息基线数据,并对基线数据进行分析。方法评估及调研军事噪声听力检测入网设备及系统软硬件设备,建立军事噪声动态监控系统并与听力检测设备形成移动式局域网络,为不同营区496名即将从事高噪声军事作业的新入伍士兵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听力检查。统计学调查数据用PASW statistics 18进行分析,整体均数差异性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完成动态听力监控系统的建设,应用该系统分3天为496名男士兵完成听力学检测,以excel表形式导出全部听力数据并分析。结果示:检测士兵年龄范围17-25岁,平均年龄19岁,中耳鼓室图异常5人,根据GJB 2121-94分级,496名士兵中479人听力正常,17人存在听力损失;按照全频平均听阈分析,有73耳存在听力损失,其中轻度68耳,中度5耳。将496人各频率听力水平进行差异性比较,P<0.05,示各频率听力损失水平整体均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组间多重两两比较P<0.01,示3kHz和6kHz分别与其余频率听力水平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听力损失动态监控系统获得军事噪声作业人员听力信息数据方便快捷;基线数据提示:部分士兵在军事噪声暴露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获得精准的军事噪声听力损失数据,是进一步监控官兵听力损失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4.
目的建立刺激声间隔觉察测试(Random Gap Detection Test,RGDT)方法并对健听青年人、感音性聋患者及听神经病患者的听觉间隔觉察阈(Gaps-in-Noise,GIN)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在噪声下改变间隔时间的长短来检测受试者听觉系统的时间整合能力。噪声间隔的改变采用的是一种自适应的调节方式,即连续两次选择正确则增加测试难度,缩短间隔时间;若一次选择错误则降低测试难度,延长间隔时间。本文选取健听组60耳,感音性耳聋组25耳,听神经病组20耳,分别进行GIN测试。结果健听组中,女性的GIN阈值为2.95±0.86ms,男性的GIN阈值为3.10±1.15ms,男女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683>0.05,F=0.138);双耳的测试结果为3.02±1.00ms,左耳的测试结果为3.63±1.39ms,右耳的测试结果为3.38±1.25ms,不同耳别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162>0.05,F=1.857)。用one-way ANOVA对听神经病组、感音性聋组及健听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三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其中听神经病组GIN阈值为29.59±19.27ms,与健听组3.34±1.24ms相比明显延长(P=0.000<0.05),感音性聋组5.34±2.78ms与健听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5<0.05),听神经病组与感音性聋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结论 RG-DT是一种测试听觉中枢系统时间分辨率的一项有效方法,可行性高,尤其对于听神经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GDT可以为进一步鉴别诊断听神经病和感音性聋提供一定参考依据。间隔觉察阈值测试可作为一项辅助工具补充并验证言语测听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65.
目的对散发听神经病患者进行OTOF基因突变筛查,了解中国听神经病患者中是否存在该基因的热点突变位点。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门诊2003~2005年确诊的散发听神经病患者76例,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选取OTOF基因已经报道的存在突变或位于突变附近的9个外显子,应用Primer5软件设计9对引物,采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OTOF基因突变检测;使用DNAStar软件进行测序序列的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发现了OTOF基因的8种多态位点。1名温度敏感性听神经病患者检测到82769delAG缺失突变,位于OTOF基因第25外显子上的AG缺失突变导致氨基酸在993位发生改变,翻译截止于1000位氨基酸处,该患者并未检测到OTOF基因的其他突变。56842A/C、82885C/A、92905G/A为已知多态位位点,其中56842A/C和92905G/A多态在NCBI显示的不同人群的多态频率与本研究的多态频率无差异。2例患者发现76378C/T杂合突变(突变率2.63%)、3例患者发现82913G/A杂合突变(突变率3.95%),这两种突变分别位于第15内含子和第25内含子,考虑为本研究发现的新的单核苷酸多态。11例患者发现92995C/T杂合突变(突变率14.47%),5例患者发现96888C/T杂合突变(突变率6.58%),这两种突变分别位于第39外显子和第44外显子,但均没有引起氨基酸的改变。结论本研究在散发听神经病患者中发现了8种OTOF基因多态位点,并未发现国外报道的已知突变,这意味着中国听神经病患者可能存在OTOF基因新的突变,或者存在其它相关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66.
临床资料 患儿,男,10个月。因腹泻7个月,间断发热5个月于2002年9月18日入院,9月24日死亡。入院前7个月(即生后3个月)患儿出现腹泻,大便带有粘液和脓血,每天十余次,每次排便时均伴有哭闹。入院前5个月开始间断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之间,并发现肛周有脓液溢出。于院外间断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均不佳。发病来无呕吐、无关节肿胀,无呼吸道疾病史,近4个月体重不增。患儿新生儿期体健,3个月抬头,5个月认母,8个月会坐;母乳喂养,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按期进行; 相似文献
67.
本文自1988年1月至1992年12月,对遗传咨询者疑有染色体异常进行了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染色体异常63例,占受检人数的10%。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4例,占异常染色体6.3%;常染色体结构异常20例,占31.7%;性染色体数目异常26例,占41.3%;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同时伴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例,占1.6%;染色体变异5例,占7.9%;大Y染色体7例,占11.1%。异常核型涉及的染色体有2、3、4、5、7、8、9、11、12、13、14、15、17、18、21、22、X、Y,共18条。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在区分头晕主诉患者是否为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初诊主诉为头晕患者90例,应用ABCD2评分予所有病例评分.将病例分为低分组(ABCD2评分<3分)及高分组(ABCD2评分>3分),对两组病例对比分析.结果 ABCD2评分低分组51人中急性脑血管病者1人,ABCD2评分高分组39人中急性脑血管病者6人.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别(X2=3.838,p<0.05).结论 ABCD2评分有助于区分头晕主诉患者是否为急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69.
目的 通过对大鼠小肠移植FK506预处理模型研究,探讨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根据病理表现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进一步探究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的作用机理,试图为预防小肠移植急性排斥损伤提出新思路。方法 雄性健康F344大鼠5对及Lewis大鼠10对,6~8周龄,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1组(F344 5只、Lewis 5只)、对照2组(Lewis大鼠5对)和实验组(F344 5只、Lewis 5只)。采用供体肠系膜上动脉-受体腹主动脉端侧、供体门静脉-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法,供体肠管近端旷置远端回肠-回肠端侧吻合的异体全段性小肠移植术式。实验组:FK506按2 mg/Kg的剂量实验前3日每日肌肉注射,手术当日及术后7 d,按0.3 mg·kg-1·d-1肌肉注射。术后7 d处死受体大鼠或濒死大鼠,取供体肠管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右心室穿刺取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7、IL-23、IL-6、TGF-β、IFN-γ的含量。结果 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中,移植肠管的黏膜发生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对照1组小肠黏膜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最明显,实验组病理学改变相对较轻,对照2组大鼠小肠黏膜改变最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巨噬细胞浸润以对照1组最明显,其次为实验组,对照2组浸润最轻。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鼠静脉血血清中的IL-6、IL-17、IL-23、TGF-β平均浓度大体趋势相同,各种细胞因子以对照1组最高,实验组次之,对照2组最低。结论 在大鼠小肠移植模型中,FK506预处理能减轻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造成的黏膜损伤,有利于移植受体的存活。其机理与减少移植肠管巨噬细胞的浸润有关。对照1组和实验组大鼠血液中IL-17、IL-23等细胞因子水平均值都高于对照2组,提示Th17相关因子参与急性排斥反应过程。阻断Th17相关因子产生可能会减轻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损伤。 相似文献
70.
体外循环中不同晶体液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醋酸钠林格氏液勃脉力A(勃脉力A)和乳酸钠林格氏液两种晶体液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手术中的使用结果,减轻ECC对患者的生理干扰。方法选取ECC心脏手术患者80例(简单先天性心脏病47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8例,后天性心脏病15例)随机分为勃脉力A组(P组,n=40)和乳酸钠林格氏液组(R组,n=40)两组,检测基础值及转流过程中的乳酸(Lac)、渗透压和电解质的浓度。结果两组患者预充液中Lac和钙的浓度有显著差异,停机时已无统计学意义。渗透压及其它离子浓度无显著差异。结论ECC中使用勃脉力A优于乳酸钠林格氏液,可以显著降低预充液中的Lac浓度,用于输血前后也更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