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28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73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江苏黄泛平原选点对该地区甲状腺肿的流行原因、流行范围和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学生甲状腺肿大率 (甲肿率 )触诊法为 2 2 .18% ,B超法为 12 .83% ,均超过有关国际组织提出的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甲肿率切点值 5% ;60 7份尿样的碘含量中位数为 962μg/L ;62名健康居民甲状腺 2 4小时摄 131I率平均值为 4 .60 %± 0 .30 % ;血清 TSH、T4 、T3值大多在正常值范围内 ;在调查的 65个乡的 10 4 9份水样中有 771份水样的碘含量超过 30 0μg/L ,52个乡的水碘中位数超过30 0μg/L。结果提示 ,该地区流行的甲状腺肿呈地方性流行 ,由居民饮用碘含量过高的浅层地下水所致 ,高碘水源呈片状分布。  相似文献   
92.
江苏省食盐加碘前后人群碘营养状况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江苏省食盐加碘前后人群碘营养状况的变化情况,为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策略与措施调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995年-2009年间江苏省开展的7次省级碘缺乏病病情监测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10岁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从1995年的不足100μg/L(为85μ/L)上升至1999年的最高点(406.6μg/L),至2005年调整回落到243.5μg/L,2009年重新上升至325.3μg/L;盐碘含量均值随着国家食盐加碘浓度的调整而变化,近年来稳定在30mg/kg左右;各次调查尿碘中位数和盐碘均数相关系数r为0.863(P〈0.05);以20-50mg/kg计,合格碘盐食用率于2002年起始终保持在94%以上;触诊和B超法检测甲状腺肿大率分别由17.43%(1995年)、8.75%(1997年)下降至2009年的1.70%和1.00%。结论:江苏省食盐加碘后人群碘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建议保持运行监测-反馈-调整的碘缺乏病防治机制,补充完善碘缺乏病防治指标体系,增加特需人群碘营养监测。  相似文献   
93.
目的对江苏省2003-2005年居民损伤和中毒死亡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方法利用2003-2005年江苏省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数据,分析不同人群损伤和中毒的死亡率、人群分布和疾病负担等指标,以及导致损伤和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 2003-2005年,江苏省损伤和中毒死亡率为55.45/10万,标化死亡率39.42/10万,占人群总死亡的8.13%,是居民第5位死亡原因。损伤和中毒标化死亡率男性(49.28/10万)高于女性(29.56/10万),农村(40.13/10万)高于城市(32.63/10万),苏北地区(42.03/10万)高于苏南(40.51/10万)和苏中地区(35.08/10万)。因损伤和中毒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为343126年,平均每个死者的寿命损失为27.01年。在损伤和中毒中,位居前5位的原因分别是:交通伤害、自杀、淹死、跌落和中毒。结论损伤和中毒死因在江苏省居民死亡谱中仍然占据重要位置,且分布存在一定的人群和地区差异,应当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其死亡率和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94.
目的:了解江苏省沿海地区赣榆县等4个县(区)人群碘营养状况。方法:对近15天内未曾服用富碘药物的6~12岁儿童、>12岁儿童和成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测定尿碘。以尿碘值×每天平均排尿量作为推算的碘摄入量,以WHO推荐的碘摄入量作为评估标准。结果:调查的6~12岁儿童、>12岁儿童和成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3类人群,推算的碘摄入量均高于WHO推荐碘摄入量。但仍有10.2%的居民家中食盐碘含量<5mg/kg。结论:江苏省沿海地区赣榆县等4个县(区)基本上达到消除碘缺乏病(IDD)标准,但仍有一定比例人群碘摄入量不足。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初步探索饮水高碘摄入是否与人群血脂异常存在流行病学关联.方法 2006年国家碘缺乏病国际合作技术指导中心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地区的水碘抽样调查基础上,以各居民户水碘含量为线索,筛选高碘饮水居民81人和适碘饮水居民101人,采集静脉血.比较高碘组和对照组居民血脂(TG、TC、HDL-C、LDL-C、apoA1、apoB)水平,并利用分层分析排除年龄、性别的影响;比较两组居民各血脂指标异常检出率,得到相应高碘组血脂异常的RR值及其95%CI,分析居民饮水碘含量与居民血脂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 高碘组居民血清中apoA1水平显著低于埘照组,其余血脂指标水平两组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碘组HDL-C过低异常率(16.88%)显著大于对照组异常率(7.22%),其余血脂指标异常率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碘组居民血清apoA1、HDL-C与饮水中碘含量呈负相关,对照组居民血清中各血脂指标与饮水水碘含量均无显著相关.结论 饮用高碘水可能使血脂异常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96.
我国实施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以来,已取得巨大成绩,然而不同地区发展尚不平衡,还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需关注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与局部地区防治力度下滑的矛盾,而人群获得适宜的碘营养水平受人群碘营养需求量、碘盐干预措施执行情况及碘营养现况与发展趋势影响,需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7.
目的 依据国家标准对江苏省黄泛平原地区进行水源型高碘地区和地方性离碘甲状腺肿病区重新划定和确认 方法 2005年在徐州市的丰器,沛县铜山县睢宁县,邳州市和淮安市的楚州区,以乡镇为单位.每个乡镇选择5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按东,南,西北,中,抽取1口井测定水碘,少于5口井的行政村全部测定,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水碘.在水碘中位数>150~300μg/L的乡镇巾,开展高碘甲状腺肿病情调查.依据GB/T 19380-2003<水源性高碘地区和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病区的划定>标准,对上述地区进行重新划定和确认.结果 共计调查158个乡镇,发现水碘中位数在15μg/L以上的乡镇79个.在水碘中位数>150~300μg/L的32个乡谈中,有9个乡镇符合水源性高碘地区的标准,23个乡镇符合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病区标准,其中16个乡镇已先期停供碘盐,有16个新划定的求源性高碘地区(瘸区)乡镇未停供碘盐.在水碘中位数>300μg/L的47个乡镇中,尚有4个乡镇未停碘盐.结论 应尽快落实在水源型主碘地区和地方性离碘甲状腺肿病区停供碘盐等补碘措施,防止双重补碘可能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98.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6年4月在徐州市沛县开展高碘地区居民甲状腺疾病谱调查时,发现巨大甲状腺肿1例,现将患者情况报道如下.1 患者的一般情况女性,67岁,自述左颈部肿块30余年.患者于28岁时发现甲状腺肿大,在徐州某医院行"甲状腺肿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99.
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对江苏省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1DD)状况进行监测,为全国监测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全省PPS法(除去高碘地区)抽样调查甲状腺大小,尿碘,盐碘,健康教育,水碘水平,同时增加了智商(1Q)及精神运动功能测定JPB),对1995-2001年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从1995年起逐年递增,8-10岁儿童尿碘水平从1995年的85ug/L上升至2001年的337.7ug/L;甲状腺肿大率触诊法由1995年的17.3%下降至2001年的2.8%,B超法由1997年的8.8%下降至2001年的1,4%;甲状腺容积中位数1.9ml,范围有所缩小,学生及家庭妇女健康教育评分达到国家要求,平均智商99.0,智力低于比较占4.5%,JPB总T分369.6,异常比较(总T分≤280),占0.7%,结论:碘缺乏病在江苏省已进入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发展阶段,今后监测应根据病情和防制措施落实情况选择指标和/或监测频次。  相似文献   
100.
江苏省西北部黄泛平原区的高碘地区(病区)乡(镇)发现较早.根据国务院<全民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管理条例>规定,在高碘病区不得供应碘盐.1997年对徐州市的丰县和沛县全县供应无碘盐,2001年起在铜山县、睢宁县、邳州市的部分乡(镇)停止包括碘盐在内的一切补碘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