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1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探讨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建立血液透析系统,介绍系统硬件设备、结构、开发工具、关键技术、功能及系统实现。通过建立血透系统提高血液透析中心的工作效率,降低医疗风险,以患者为中心制定透析方案,提高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测量颊侧多曲簧矫治器对牙列各区段牙齿的作用力,探讨施加在牙齿上的矫治力大小,进而讨论矫治器的安全性。方法 实验室体外模拟颊侧多曲簧矫治器佩戴情境,设计颊侧多曲簧矢状向打开2、4、6、8、10mm,利用薄膜压力传感器测试系统,分别测量中切牙、尖牙、磨牙区段牙齿在矫治器不同加力状态下的受力情况。结果 当颊侧多曲簧拉长 2mm 时,左上磨牙受力最小为1.60±1.00g,右上中切牙受力最大为4.44±2.72g;当颊侧多曲簧打开 10mm 时,左下尖牙受力最小为4.66±1.33g,右上中切牙受力最大为22.12±6.21g。当多曲簧打开相同长度时,中切牙区段牙齿受力最大。当颊侧多曲簧分别打开2、4、6、8、10mm时,各区段牙齿受力均增加。结论 颊侧多曲簧矫治器对牙齿的作用力较小;随着颊侧多曲簧矢状向打开长度增加,矫治器对牙齿作用力增大;为减少矫治器的牙性效应,颊侧多曲簧矢状向单次打开长度应小于 6mm。  相似文献   
73.
结节型肝细胞癌的螺旋CT多期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结节型肝细胞癌的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特点,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重点评价动脉期、延迟期的价值。方法:26例结节型肝细胞癌病人行螺旋CT双期、三期动态扫描后,观察病灶的强化方式,统计各期病灶检出数。结果:26例基于手术病理和影像方法共发现45 个病灶,螺旋CT多期扫描共发现42个,平扫、肝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及三期合计的检出率分别为66.7% 、86.7% 、71.1% 、65.2% 、93.3% 。动脉期检出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各期,三期结合可明显提高对结节型肝癌的检出率。结论: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能显示肝细胞癌的增强特点,明显提高结节型肝细胞癌的检出敏感性。  相似文献   
74.
目的:提高钝性脾损伤的CT诊断正确性及探讨CT分级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钝性脾损伤的CT表现,其中19例保守治疗成功,13例行手术治疗。根据CT表现分为4级。I级:局限性包膜破裂或小的包膜下血肿;Ⅱ级:小的外周撕裂或实质内血肿小于3厘米;Ⅲ级:撕裂延伸至脾门或实质内血肿大于3厘米;Ⅳ级:广泛性脾或血管撕裂。结果:CT显示包膜下血肿9例,实质内血肿17例,脾撕裂19例,脾周血肿18例,  相似文献   
75.
目的 通过三维测力仪在口外仿真模拟颊侧多曲簧开闭口过程,对其左右两侧产生矫治力进行测量,加以对比研究。方法 用直径为0.8 mm的医用不锈钢丝,由同一人进行弯制,分别弯制左右两侧颊侧多曲簧各5个。将颊侧多曲簧样件固定在三维测力仪上,模拟口内开闭口运动中应力的变化。测量颊侧多曲簧矫治器在开闭口运动中对牙列两侧产生矫治力,对比分析其差异。结果 开闭口运动过程中,左右两侧产生矫治力大小不同,左侧压力最大为(394.36±21.00)g,最大拉力为(134.92±20.81)g,右侧最大压力为(443.04±15.22)g,最大拉力为(144.88±34.62)g。矫治力为0时左右两侧开口度值不一致。结论 颊侧多曲簧对牙列两侧产生矫治力有差异,当颊侧多曲簧产生应力值为0时,右侧开口度与左侧有差异。  相似文献   
76.
瘤内注射端粒酶抑制剂AZT对大鼠种植性肝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瘤内注射端粒酶抑制剂AZT对大鼠种植性肝癌的影响,探讨端粒酶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方法:将SD雄性成年大鼠采用B超引导下癌细胞悬液注入法制作大鼠种植性肝癌模型,并用Wistar雄性大鼠传代.选取肝肿瘤大小接近的肝癌模型大鼠随机分为2组,AZT治疗组大鼠(n=21)行直视下瘤内注射AZT,对照组大鼠(n=21)瘤内注射生理盐水,分别测量肿瘤体积、采用TRAP-ELISA法测定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MG-P-MY组合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并计算细胞凋亡率.结果:处理后第6天AZT组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426±0.162、0.767±0.102,二者比较P<0.05),而肿瘤细胞调亡率AZT组明显升高[AZT组(12.439±0.802)%,对照组(3.903±0.182)%, P<0.05],体积比较AZT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分别为(449.870±28.107) mm3、(759.885±22.154) mm3, P<0.05].结论:AZT能有效降低荷瘤大鼠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凋亡、减缓肿瘤生长,端粒酶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可能应用于临床的方法.  相似文献   
77.
大鼠问充质干细胞对肝肿瘤趋向性及其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体内对肝肿瘤微环境的趋向性以及BMSC对肝肿瘤间质的影响.方法获取大鼠BMSC,分离、培养、扩增.应用超顺磁氧化铁(SPIO)颗粒标记细胞,普鲁士蓝染色鉴定.应用walker-256细胞株肝内种植制备大鼠肝肿瘤模型.实验分为两个实验组,(1)肿瘤成块后BMSC干扰组:肝内种植walker-256细胞6~8 d后,磁共振(MR)观察肝内成瘤后,大鼠尾静脉植入磁性标记的BMSC;(2)肿瘤成块前BMSC干扰组:肝内种植walker-256细胞3 d后,MR观察肝内未成瘤的大鼠,于尾静脉植入磁性标记的BMSC;一个单纯肝内种植肿瘤细胞的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在BMSC移植前及移植后5、10及15 d行MR扫描,每次成像后处死若干大鼠,取出肝脏及肿瘤组织分别行HE染色、普鲁士蓝染色,取BMSC移植后第10天的实验组大鼠及相应对照组大鼠组织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vW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BMSC普鲁士蓝染色表明BMSC的磁标记率达90%.移植后第5、10天,实验组MR扫描T<,2>WI显示肿瘤边缘出现结节状低信号,移植后第15天无明显低信号,对照组肿瘤信号无明显变化.普鲁士蓝染色显示移植后5、10及15 d肿瘤边缘及瘤内有蓝染的BMSC颗粒.移植后第10天,两个实验组的VEGF、CD31、vW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F=34.03,P<0.01;F=84.24,P<0.01;F=7.08,P<0.05).结论 大鼠BMSC在活体内对肝肿瘤有明显的趋向性,并在肝肿瘤内促进血管内皮的生成.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26(MMP-26)和PDZK1在不同分化程度肾透明细胞癌(RCCC)中表达模式的测定,探讨其与RCCC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RT-PCR技术分别检测RCCC75例(A组)、肾脏良性病变的正常肾组织20例(B组)、RCCC新鲜组织30例(C组)和10例新鲜肾脏良性病变正常组织(D组)的MMP-26和PDZK1表达情况.结果:A组MMP-26表达率为82.7% (62/75),B组为50.0% (10/20),x2=9.183,P=0.002;A组PDZK1表达率为80.0%(60/75),B组为30.0% (6/20),x2=18.631,P=0.000.MMP-26 mRNA在C、D组分别为0.830±0.126和0.600±0.035,t=2.931,P=0.009;PDZK1 mRNA在C和D组分别为0.950±0.055和0.570±0.043,t=4.494,P=0.000.C组MMP-26 mRNA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表达分别为1.030±0.104和0.850±0.087,t=3.923,P=0.000;C组PDZK1 mRNA在Ⅰ~Ⅱ级和Ⅲ~Ⅳ表达分别为0.720±0.044和0.920±0.108,t=2.724,P=0.011.相关分析MMP-26与PDZK 1 mRNA在C组表达呈负相关,r=-0.737,P=0.000.结论:MMP-26在RCCC组织中高表达,且随其分级增高减低表达降低,PDZK1在RCCC组织中高表达,随其分级增高表达增高,MMP-26与PDZK1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15例(均经免疫组化确诊)和平滑肌源性肿瘤7例(其中2例经免疫组化确诊)的CT表现.结果 CT下可见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的软组织肿块发生在粘膜下,其中良性肿瘤密度均匀、边缘光整,而恶性肿瘤可有囊变、边界不清、累及周围组织;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在发生部位、大小、形态、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密度、边缘、CT强化后表现以及囊变、气液平等方面无明显区别.结论 ①CT对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②从CT表现上无法区分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最后确诊还需依赖免疫组化和电镜技术.  相似文献   
80.
目的评价多烯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HCCC-9810和胰腺癌细胞BXPC-3的增殖和凋亡影响,为药物涂层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应用四硝基偶氮唑蓝法测定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HCCC-9810和胰腺癌细胞BXPC-3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诱导细胞凋亡。结果多烯紫杉醇可明显抑制2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且该抑制效应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HCCC:χ^2=24.42,P〈0.01 BXPC-3:χ^2=24.68,P〈0.01),根据增殖曲线和统计学分析,选取0.4mg/L为多烯紫杉醇最适实验浓度。凋亡分析实验显示多烯紫杉醇可诱导2种肿瘤细胞株的凋亡(HCCC:χ^2=30.05,P〈0.01 BXPC-3:χ^2=25.22,P〈0.01)。结论多烯紫杉醇有抑制BXPC-3和HCCC-9810的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