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41篇 |
内科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5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43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51.
52.
瞬时加速度波强(W1)的时相分析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目的 期望通过对瞬时加速度波强的时相分析,有助于WI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方法 应用日本ALOKA公司ProSound 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6例正常人瞬时加速度波强的时相进行检测.结果 左右颈总动脉、右肱动脉的W1起点至终点之间的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肱动脉的W1起点至顶点时间与左右颈总动脉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左右颈总动脉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左、右颈总动脉、右肱动脉的W1顶点至终点时间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颈总动脉、右肱动脉的W1上升支时间与下降支时间的比值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①W1的宽度(W1曲线终点减去W1曲线起点的时间)相当于血流加速时间(Δt).对于判断心脏功能可能有一定帮助.②W1曲线的起点应为心脏射血期的开始,而非如以往文献报道的W1曲线的顶点为射血期的开始. 相似文献
53.
股总动脉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测定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 通过对股总动脉瞬时波强(WI)负向波面积测定,探讨负向波形成机理,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日本ALOKA公司Prosound 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32条股总动脉远心端加压的股总动脉瞬时波强的负向波面积进行测量.结果 32条股总动脉加压前WI负向波面积24.19±15.95mmHg m/s2(压力),加压时45.08±29.90mmHg m/s2(压力),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2条股总动脉加压前负向波面积0.042±0.033m/s2(管径),加压时0.074±0.062 m/s2(管径),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负向波面积随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而增大,负向波面积与外周血管反向折返波大小有关,该指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55.
eTRACKING技术的原理及参数探讨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目的结合临床应用的体会,探讨eTRACKING的技术原理、公式应用及参数描述的规范。方法采用新版eTRACKING和空气传导脉搏波转换器分别检测管径和脉搏波变化曲线。先用两种方法检测颈总动脉同一部位的管径变化曲线和脉搏波,然后在左右颈总动脉两侧对称的位置同步检测管径变化和脉搏波。结果新版eTRACKING检测Ep、β、AC的精确度较高;脉搏波和管径变化曲线接近,但仍有差异。结论Ep、β、AC的精确度好,得到认可;PWVβ和AI的计算公式尚需在临床研究中进一步验证;eTRACKING术语描述需规范化。 相似文献
56.
274例eTRACKING参数相关性分析及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应用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对受检者颈动脉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对评价血管僵硬度指标的影响因素及操作注应意事项作一探讨。方法应用ET技术对受检者颈动脉参数,包括血管的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β)、及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增大指数(AI)、管径最大值Ds、管径最小值Dd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p与β、PWVβ、年龄、Ds、Dd、Ps、HR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P<0.01);与AI呈正弱相关(P<0.05)。β与Ep、PWVβ、年龄、Ds、Dd、Ps、HR呈正相关;与AC、Pd呈负相关。AC与Ep、β、PWVβ、年龄、Ps、HR呈负相关;与Dd呈正相关。PWVβ与Ep、β、AI、年龄、Ds、Dd、Ps、HR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AI与Ep、PWVβ、年龄、Ds、Dd、Ps、Pd呈正相关;与HR呈负相关。结论ET理论先进,测量精度高,各参数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并对血管僵硬程度均有一定的评估价值,检测过程中需注意影响精确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心怡滴丸对实验性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将 7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 ,伪结扎组 ,滴丸低剂量组 ,滴丸中剂量组 ,滴丸高剂量组和消心痛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通过心肌组织硝基四氮唑蓝 (NBT)染色 ,观察心怡滴丸对大鼠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检测血中血清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 DH)、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一氧化氮 (NO)、血栓烷 B2 (TXB2 )和 6-酮 -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 ,观察心怡滴丸对上述各指标的影响。结果 :心怡滴丸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 ,降低血中 CK、L DH、MDA、TXB2 水平 ,提高血中 SOD、NO、6-Keto-PGF1α水平。结论 :心怡滴丸对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连续测定肱二头肌肌腹在收缩过程中的杨氏模量值,探讨肱二头肌肌腹收缩过程中杨氏模量测值随时间变化曲线的生理学意义.方法 使用法国Supersonic Imagine公司的AixPlorer型实时定量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仪,将L4-15线阵探头置于肱二头肌肌腹纵断面,启动仪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模式,连续记录肱二头肌收缩过程的组织弹性图,然后通过电影回放,使用其定量分析系统Q-BOX,取样区为直径3、8、10 mm同心圆,每隔10帧测量1次杨氏模量值,共测20次,其中前10次为收缩前,后10次为收缩时.根据20次测量值绘制出肱二头肌肌腹收缩过程中杨氏模量测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结果 Q-BOX取样区直径为3mm时,收缩前与收缩时杨氏模量均值分别为(31.48±2.25)、(83.10±23.46)kPa;Q-BOX取样区直径为8mm时,收缩前与收缩时杨氏模量均值分别为(34.19±2.26)、(94.41±27.73) kPa; Q-BOX取样区直径为13 mm时,收缩前与收缩时杨氏模量均值分别为(36.96±2.35)、(103,21±36.96) kPa.杨氏模量测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表明,肱二头肌肌腹收缩过程中,杨氏模量测值逐渐增大,从最小值到最大值之间呈上升斜率.结论 肱二头肌肌腹收缩前与收缩时杨氏模量均值不同;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可实时检测肱二头肌肌腹收缩过程中的杨氏横量值;肱二头肌肌腹收缩过程中,杨氏模量测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与生理学从分子水平描述的骨骼肌收缩特征相符. 相似文献
59.
60.
<正> 微核的检出是一项快速、廉价观察染色体损伤的一种简易方法。它在环境监测,电离辐射生物效应、药物筛选、毒理学研究等方面均有应用。人体受大剂量局部分次照射诱发淋巴细胞微核的资料所见尚少。我们用静脉血以明胶法对放疗组(男13例,女37例,~(60)Cor线初次照射,累积剂量50—195Gy),非(?)疗 相似文献